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9083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部套设有坐垫套,所述壳体底壁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杆,且螺杆的外壁套设有前置弹簧,所述壳体底壁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套设有后置弹簧,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且位于后置弹簧的底端套设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右侧套设在螺杆的外部,所述支架的中部套设有角度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技术领域。该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可以对坐垫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且仅仅需要转动转动杆即可实现角度的调节,操作简单,高效便捷,提高了用户的驾驶体验。

Saddle support structure of electric bicy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动自行车
,具体为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坐垫是骑行时与屁股直接接触的配件,电动自行车的坐垫通常设计为宽大而软的舒适型坐垫,注重用户的舒适度。现有的坐垫通常固定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立柱上,无法活动,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用户无法调整座椅的角度,以达到自己最舒服的坐姿,当座椅角度不合适时,用户驾驶体验不佳,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目前市场上的坐垫底部通常设置多个弹簧,虽然提高抗震能力,但是整个坐垫的稳固性变差,使用效果差,影响用户的驾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坐垫通常固定安装在电动自行车的立柱上,无法活动,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用户无法调整座椅的角度,以达到自己最舒服的坐姿,当座椅角度不合适时,用户驾驶体验不佳,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外部套设有坐垫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壁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槽(3),所述卡槽(3)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杆(4),且螺杆(4)的外壁套设有前置弹簧(5),所述壳体(1)底壁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外壁套设有后置弹簧(7),所述固定杆(6)的外壁且位于后置弹簧(7)的底端套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的右侧套设在螺杆(4)的外部,所述支架(9)的中部套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0),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包括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顶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2),所述滑槽(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外部套设有坐垫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底壁左侧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卡槽(3),所述卡槽(3)内部固定连接有螺杆(4),且螺杆(4)的外壁套设有前置弹簧(5),所述壳体(1)底壁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所述固定杆(6)的外壁套设有后置弹簧(7),所述固定杆(6)的外壁且位于后置弹簧(7)的底端套设有支架(9),所述支架(9)的右侧套设在螺杆(4)的外部,所述支架(9)的中部套设有角度调节机构(10),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包括滑槽(11),所述滑槽(11)的顶壁开设有多个限位槽(12),所述滑槽(11)的顶部活动连接滑块(13),所述滑块(13)底部沿壳体(1)长度方向活动连接有转动杆(14),所述转动杆(14)外壁位于滑块内部的一端套设有限位板(15),所述角度调节机构(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铰接件(16),所述铰接件(16)内壁贯穿有立柱(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鞍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3)设置为U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中亭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威嘉自行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