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771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车架左右两侧前后分别设有车轮,车架的后端设置有大臂支架,大臂支架的顶端设有大齿轮,大臂的后端与大齿轮连接,大臂的前端设有机械手,大臂支架侧面设有减速电机支架,减速电机支架的内外侧面分别设有小齿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与小齿轮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机械手包括舵机、舵机支架、传动摇臂、控制杆、滑槽支撑梁、滑块、连接条、弯曲手爪和二级连杆;控制器支架设置在车架上,位于大臂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孩子们在编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了解智能装置尤其是机械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加孩子们的认知。

Programmable robot simulating manip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编程机器人,具体涉及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也在发生变化,当前,很多家长都开始注重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少儿编程越来越火,单纯的编程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孩子们编程的兴趣,可编程机器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编程机器人的动作直接体现着编程的结果,如何通过可编程机器人进一步丰富孩子视野和认知,维持孩子学习编程的兴趣,是可编程机器人厂商都在不断研究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使得孩子在编程过程中了解机械手的工作过程,扩展孩子对智能装置的认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包括车架、车轮、大臂、控制器支架和机械手;车架左右两侧前后分别设有车轮,不同侧的前后车轮分别安装一个驱动电机,车架的后端设置有大臂支架,大臂支架的顶端设有大齿轮,大臂的后端与大齿轮连接,大臂的前部向下弯折且大臂前端设有机械手,大臂支架一侧面设有减速电机支架,减速电机支架的内外侧面分别设有小齿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电机支架与小齿轮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机械手包括舵机、舵机支架、传动摇臂、控制杆、滑槽支撑梁、滑块、连接条、弯曲手爪和二级连杆;滑槽支撑梁设置在大臂向下弯折的部位,舵机支架设置在滑槽支撑梁的侧面,舵机支架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设有传动摇臂、舵机,舵机的输出轴穿过舵机支架后与传动摇臂连接,控制杆的一端与传动摇臂连接,控制杆的另一端与滑块连接;连接条的中间位置也与滑块连接,滑块嵌入在滑槽支撑梁的滑槽中,连接条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弯曲手爪的顶端铰接,弯曲手爪的中部通过二级连杆与滑槽支撑梁连接;控制器支架设置在车架上,位于大臂下方。进一步的,所述弯曲手爪上还设置有夹板。进一步的,所述车架、大臂支架、大臂、滑槽支撑梁均为多孔铝合金型材。进一步的,所述的同侧车轮之间连接有履带。机械手作为一种多维度,全方位的操作设备,目前广泛用于各智能制造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孩子们在编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本技术了解智能装置尤其是机械手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增加孩子们的认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侧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侧立体图;图中:1、车轮,1-1、驱动电机,2、车架,3、控制器支架,4、大臂支架,5、大齿轮,6、小齿轮,7、大臂,8、舵机,9、舵机支架,10、传动摇臂,11、控制杆,12、滑槽支撑梁,13、滑块,14、连接条,15、弯曲手爪,16、夹板,17、减速电机支架,18、减速电机,19、二级连杆,20、控制器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车架2、车轮1、大臂7、控制器支架20和机械手;车架2为整车的支撑结构,车架2左右两侧前后分别设有车轮1,不同侧的前后车轮1分别安装一个驱动电机1-1,实现了整车的运动要求;车架2的后端设置有大臂支架4,大臂支架4的顶端设有大齿轮5,大臂7的后端与大齿轮5连接,大臂7的前部向下弯折且大臂7前端设有机械手,大臂支架4一侧面设有减速电机支架17,减速电机支架17的内外侧面分别设有小齿轮6、减速电机18,减速电机18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电机支架17与小齿轮6连接,小齿轮6与大齿轮5啮合;减速电机18工作带动小齿轮6转动,小齿轮6带动大齿轮5转动以此实现大臂7的升降;机械手包括舵机8、舵机支架9、传动摇臂10、控制杆11、滑槽支撑梁12、滑块13、连接条14、弯曲手爪15和二级连杆19;滑槽支撑梁12设置在大臂7向下弯折的部位,舵机支架9设置在滑槽支撑梁12的侧面,舵机支架9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设有传动摇臂10、舵机8,舵机8的输出轴穿过舵机支架9后与传动摇臂10连接,控制杆11的一端与传动摇臂10连接,控制杆11的另一端与滑块13连接;连接条14的中间位置也与滑块13连接,滑块13嵌入在滑槽支撑梁12的滑槽中,连接条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弯曲手爪15的顶端铰接,弯曲手爪15的中部通过二级连杆19与滑槽支撑梁12连接;舵机8工作带动传动摇臂10转动,传动摇臂10上的控制杆11随着转动进而带动滑块13在滑槽支撑梁12的滑槽中上下滑动,连接条14与滑块13连接,因此连接条14也会随着滑块13上下滑动,弯曲手爪15与连接条14铰接同时通过二级连杆19与滑槽支撑梁12连接,连接条14的上下滑动会最终带动弯曲手爪15的开合实现夹取目的;控制器支架20设置在车架2上,位于大臂7下方,控制器支架20上安装有控制器;驱动电机1-1、舵机8、减速电机18均与控制器点连接。控制器中可以存储孩子们编写的程序,以实现本技术的控制,通过驱动电机1-1控制整车的移动,通过减速电机18控制大臂7的升降,通过舵机8控制机械手的夹取;统筹协调操作以实现机械手精准夹取目标;为了提高本技术夹取的牢固性,在弯曲手爪15上还设置有夹板16,夹板16的接触面上设有波纹齿。为了提高本技术的过障碍能力,同侧车轮1之间连接有履带;车架2、大臂支架4、大臂7、滑槽支撑梁12均为多孔铝合金型材,通过铝合金型材上的孔和螺丝可以任意拼接,做出不同尺寸的车辆,扩展性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2)、车轮(1)、大臂(7)、控制器支架(20)和机械手;/n车架(2)左右两侧前后分别设有车轮(1),不同侧的前后车轮(1)分别安装一个驱动电机(1-1),车架(2)的后端设置有大臂支架(4),大臂支架(4)的顶端设有大齿轮(5),大臂(7)的后端与大齿轮(5)连接,大臂(7)的前部向下弯折且大臂(7)前端设有机械手,大臂支架(4)一侧面设有减速电机支架(17),减速电机支架(17)的内外侧面分别设有小齿轮(6)、减速电机(18),减速电机(18)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电机支架(17)与小齿轮(6)连接,小齿轮(6)与大齿轮(5)啮合;/n机械手包括舵机(8)、舵机支架(9)、传动摇臂(10)、控制杆(11)、滑槽支撑梁(12)、滑块(13)、连接条(14)、弯曲手爪(15)和二级连杆(19);/n滑槽支撑梁(12)设置在大臂(7)向下弯折的部位,舵机支架(9)设置在滑槽支撑梁(12)的侧面,舵机支架(9)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设有传动摇臂(10)、舵机(8),舵机(8)的输出轴穿过舵机支架(9)后与传动摇臂(10)连接,控制杆(11)的一端与传动摇臂(10)连接,控制杆(11)的另一端与滑块(13)连接;/n连接条(14)的中间位置也与滑块(13)连接,滑块(13)嵌入在滑槽支撑梁(12)的滑槽中,连接条(1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弯曲手爪(15)的顶端铰接,弯曲手爪(15)的中部通过二级连杆(19)与滑槽支撑梁(12)连接;/n控制器支架(20)设置在车架(2)上,位于大臂(7)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拟机械手的可编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2)、车轮(1)、大臂(7)、控制器支架(20)和机械手;
车架(2)左右两侧前后分别设有车轮(1),不同侧的前后车轮(1)分别安装一个驱动电机(1-1),车架(2)的后端设置有大臂支架(4),大臂支架(4)的顶端设有大齿轮(5),大臂(7)的后端与大齿轮(5)连接,大臂(7)的前部向下弯折且大臂(7)前端设有机械手,大臂支架(4)一侧面设有减速电机支架(17),减速电机支架(17)的内外侧面分别设有小齿轮(6)、减速电机(18),减速电机(18)的输出轴穿过减速电机支架(17)与小齿轮(6)连接,小齿轮(6)与大齿轮(5)啮合;
机械手包括舵机(8)、舵机支架(9)、传动摇臂(10)、控制杆(11)、滑槽支撑梁(12)、滑块(13)、连接条(14)、弯曲手爪(15)和二级连杆(19);
滑槽支撑梁(12)设置在大臂(7)向下弯折的部位,舵机支架(9)设置在滑槽支撑梁(12)的侧面,舵机支架(9)的上下两侧面分别设有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志伟王盼盼孙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