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激活摩擦装置的扭转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8530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38
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其包括第一旋转元件(7)、第二旋转元件(9、10)、弹性装置、摩擦装置,该摩擦装置包括致动垫圈(32),该致动垫圈安装成与摩擦垫圈(29)一体旋转,并且包括致动凸片(33),该致动凸片(33)沿周向置于弹簧(13)的第一端和第一旋转元件(7)之间,以当弹簧(1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旋转元件(7)沿弹簧(13)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方向压缩时,允许致动垫圈(32)和第二旋转元件(10)之间的相对旋转。

Torsional damping device with activated fric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可激活摩擦装置的扭转阻尼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机动装置中的扭矩传递领域,并且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
技术介绍
机动车辆通常包括这样的扭转阻尼装置,其可以被结合到传动系的各种元件中。例如,双质量发动机飞轮、离合器盘或扭矩限制器可以包括扭转阻尼装置,该扭转阻尼装置使得可以滤除发动机的非周期性(acyclisms)和其他扭转振动。这种过滤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扭转阻尼器执行,扭转阻尼器是扭转工作的弹簧阻尼器组合,并在传递扭矩期间允许联接在传动系上游的传递扭矩的第一旋转元件和联接在传动系下游的传递扭矩的第二旋转元件的相对旋转运动。相对旋转可以通过弹簧允许,阻尼可以通过设置有摩擦垫圈的摩擦装置来实现,摩擦垫圈通过弹性垫圈置于轴向载荷下,从而通过摩擦来消散弹簧中积累的一些能量。摩擦装置根据要耗散的能量的量和期望其起作用的操作阶段而针对每种特定应用定制。在这样的扭转阻尼装置的设计中,要特别注意摩擦装置的元件的选择、尺寸和布置,以便获得适合于特定应用的摩擦曲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提出一种这样的装置来改进现有技术的扭转阻尼装置,其中摩擦装置仅在某些操作阶段才起作用。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其包括:-设置有第一壳体的传递扭矩的第一旋转元件;-设置有第二壳体的传递扭矩的第二旋转元件;-置于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之间的弹性装置,当弹性装置变形时,允许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绕旋转轴线相对旋转,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二者中;-摩擦装置,包括:摩擦垫圈,其布置成直接或间接抵靠第二旋转元件摩擦;轴向支撑件,其在旋转方面与第二旋转元件固定在一起;弹性垫圈,其布置在轴向支撑件和摩擦垫圈之间,以便在第二旋转元件的方向上在摩擦垫圈上施加轴向力;致动垫圈,其包括沿周向布置在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一旋转元件之间的致动凸片,以当弹簧的第一端经由致动凸片通过第一旋转元件在弹簧的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移动时,允许致动垫圈与第二旋转元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所述致动垫圈能够驱动摩擦垫圈旋转,使得当致动垫圈和第二旋转元件相对彼此旋转时,摩擦垫圈直接或间接地抵靠第二旋转元件摩擦。扭转阻尼装置可单独或组合地包括以下附加特征:所述致动垫圈包括至少一个轴向指状件,所述至少一个轴向指状件与所述摩擦垫圈的凹口协作,以允许所述摩擦垫圈由致动垫圈驱动。致动垫圈和摩擦垫圈在旋转方面固定地安装;致动垫圈包括至少一个轴向指状件,该至少一个轴向指状件与摩擦垫圈中的凹口联接;如果需要的话,在轴向指状件与摩擦垫圈的凹口的周向端之间存在周向间隙。以此方式,可以通过致动垫圈来延迟摩擦垫圈的驱动。周向间隙可以代表3至5度;所述致动垫圈包括连接致动凸片和轴向指状件的环形部分,并且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包括环形摩擦表面,摩擦垫圈被按压所述环形摩擦表面,一方面的致动垫圈的环形部分以及另一方面的弹性垫圈、轴向支撑件和摩擦垫圈定位在第二旋转元件的环形摩擦表面的一侧和另一侧;在第一旋转元件和致动垫圈的环形部分之间留有轴向间隙;所述致动垫圈的环形部分安装在第一旋转元件和环形摩擦表面之间,并且具有允许所述致动垫圈相对于第一旋转元件旋转的轴向间隙;摩擦装置被布置成使得垫圈将摩擦垫圈按压抵靠第二旋转元件,而不将致动垫圈的环形部分牢固地按压抵靠第一旋转元件。这样,允许第一旋转元件和致动垫圈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从而当弹簧的第二端在弹簧的第一端的方向上通过第一旋转元件压缩时,摩擦垫圈不被第一旋转元件驱动。这样,仅在扭矩的一个传递方向上,例如从齿轮箱的输入轴沿发动机的方向,获得由摩擦垫圈产生的摩擦;所述致动垫圈的环形部分可以安装在第一旋转元件和传递扭矩的第三旋转元件之间,绕轴线可旋转移动,并且具有允许所述致动垫圈相对于第一旋转元件旋转的轴向间隙;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包括槽,轴向指状件经由所述槽穿过所述第二旋转元件;所述轴向支撑件由固定至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环形凸缘形成,所述弹性垫圈和所述摩擦垫圈被定位在该环形凸缘和第二旋转元件的环形摩擦表面之间;摩擦装置包括置于弹性垫圈和摩擦垫圈之间的中间垫圈;轴向指状件远离中间垫圈;致动垫圈的环形部分轴向地布置在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之间;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两组弹簧,弹簧通过连接一组弹簧内的弹簧的端部的定相元件而在每组中串联布置;所述第一旋转元件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中的一个与扭矩输入元件旋转地联接,而另一个与扭矩输出元件联接旋转地;所述致动垫圈还包括角度止动件,并且所述第二旋转元件包括互补止动件,所述角度止动件和所述互补止动件布置成使得,当第二旋转元件在与弹簧的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方向上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时,致动垫圈与第二旋转元件旋转联接。这样,借助于止动件,仅在扭矩的一个传递方向上,例如从变速箱的输入轴沿发动机的方向,获得由摩擦垫圈产生的摩擦,该止动件防止致动垫圈在扭矩传递的另一个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旋转元件旋转,该另一个方向例如从发动机到变速箱的输入轴的方向;将致动垫圈和摩擦垫圈联接的轴向指状件形成所述角度止动件,槽形成所述互补止动件;所述角度止动件布置在所述致动垫圈的致动凸片上,并且所述互补止动件布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元件的第二壳体上,使得致动凸片沿周向置于弹簧的第一端和第二壳体的支承面之间。在不传递扭矩时由所述装置采用的休止角位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使得其端部同时抵靠一方面的第一壳体的第一支承区域和另一方面的第二壳体的第二支承区域。根据一个实施例,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弹簧,与致动垫圈的致动凸片协作的弹簧是具有错位作用(offsetaction)的弹簧,在阻尼装置处于休止角位置时,致动凸片和弹簧的第一端之间留有周向间隙。因此,可以获得具有“延迟效果”的摩擦。根据一个实施例,弹性装置包括四个弹簧,并且致动垫圈包括两个致动凸片,并且两个弹簧每个与致动垫圈的一个致动凸片协作,这两个弹簧是具有错位作用的弹簧,在阻尼装置处于休止角位置时,每个致动凸片和具有错位作用的每个弹簧的第一端之间留有周向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题是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其包括:传递扭矩的第一旋转元件;传递扭矩的第二旋转元件;主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主弹簧,该至少一个弹簧置于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之间,并且随着其变形而允许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绕旋转轴线相对旋转。扭转阻尼装置还包括:传递扭矩的第三旋转元件,其安装成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转元件绕所述旋转轴线旋转;附加阻尼器,包括至少一个附加弹簧,所述至少一个附加弹簧安装在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二者中;第二旋转元件和第三旋转元件分别包括第一止动件和互补的第二止动件,这些止动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当第一旋转元件和第二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包括:/n传递扭矩的第一旋转元件(7),设置有第一壳体;/n传递扭矩的第二旋转元件(9、10),设置有第二壳体;/n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之间的弹性装置,当所述弹性装置变形时,所述弹性装置允许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绕旋转轴线(X)相对旋转,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簧(13),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中;/n摩擦装置,包括:/n摩擦垫圈(29),其布置成直接或间接地抵靠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摩擦;/n轴向支撑件(28),其在旋转方面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固定在一起;/n弹性垫圈(31),其布置在所述轴向支撑件(28)和所述摩擦垫圈(29)之间,以便沿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的方向在所述摩擦垫圈(29)上施加轴向力;/n致动垫圈(32),其包括沿周向布置在所述弹簧(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之间的致动凸片(33),以当所述弹簧(13)的第一端经由所述致动凸片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在所述弹簧(13)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移动时,允许所述致动垫圈(32)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之间的相对旋转,/n所述致动垫圈能够驱动所述摩擦垫圈旋转,使得当所述致动垫圈(32)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相对彼此旋转时,所述摩擦垫圈直接或间接地抵靠所述第二旋转元件摩擦。/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2 FR 17587781.一种用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的扭转阻尼装置,包括:
传递扭矩的第一旋转元件(7),设置有第一壳体;
传递扭矩的第二旋转元件(9、10),设置有第二壳体;
置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之间的弹性装置,当所述弹性装置变形时,所述弹性装置允许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9、10)绕旋转轴线(X)相对旋转,所述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弹簧(13),所述至少一个弹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二者中;
摩擦装置,包括:
摩擦垫圈(29),其布置成直接或间接地抵靠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摩擦;
轴向支撑件(28),其在旋转方面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固定在一起;
弹性垫圈(31),其布置在所述轴向支撑件(28)和所述摩擦垫圈(29)之间,以便沿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的方向在所述摩擦垫圈(29)上施加轴向力;
致动垫圈(32),其包括沿周向布置在所述弹簧(1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之间的致动凸片(33),以当所述弹簧(13)的第一端经由所述致动凸片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在所述弹簧(13)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的方向上移动时,允许所述致动垫圈(32)与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之间的相对旋转,
所述致动垫圈能够驱动所述摩擦垫圈旋转,使得当所述致动垫圈(32)和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相对彼此旋转时,所述摩擦垫圈直接或间接地抵靠所述第二旋转元件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垫圈(32)包括至少一个轴向指状件(34),所述至少一个轴向指状件与所述摩擦垫圈(29)的凹口(36)协作,以允许所述摩擦垫圈(29)由所述致动垫圈(32)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垫圈(32)包括连接所述致动凸片(33)和所述轴向指状件(34)的环形部分(44),并且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包括环形摩擦表面,所述摩擦垫圈(29)被按压抵靠所述环形摩擦表面,一方面的所述致动垫圈(32)的环形部分(44)以及另一方面的所述弹性垫圈(31)、所述轴向支撑件(28)和所述摩擦垫圈(29)定位在所述第二旋转元件(10)的环形摩擦表面的一侧和另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垫圈(32)的环形部分(44)安装在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和所述环形摩擦表面之间,并且具有允许所述致动垫圈相对于所述第一旋转元件(7)旋转的轴向间隙(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O马雷沙尔D巴加德P博切尼R弗胡格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离合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