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674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输送白车身侧围外板;翻转单元,位于输送单元的一端,用于翻转白车身侧围外板;顶升单元,设置于翻转单元上,用于升降白车身侧围外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白车身侧围外板输送至设定工位进行装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白车身侧围板在输送过程中的碰伤变形机率,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大大减少操作人员在搬运白车身侧围板料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

A kind of auxiliary upper device for side wall outer panel of BI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白车身侧围外板的运输焊装是一个重要工序,由于白车身侧围外板一般由整块的大型薄钢板冲压而成,因此,白车身侧围外板的占用空间较大,板材较薄,外表面光整度要求高,通常焊装车间内依靠人工进行搬运和翻转,每个白车身侧围外板需要至少两人来搬运,既浪费人力,在搬运过程中也容易造成侧围外板的划伤、变形,在将白车身侧围外板装入夹具时也容易造成零件的装入困难等问题,从而影响生产进度和车身外观。另外,将白车身侧围外板翻转平放在焊装运输线上,再利用焊装线将其运输至焊装工位,依靠工人手动其翻转十分不便,且由于将白车身侧围外板翻转放置到焊装运输线上的过程中没有其他支撑及保护,若翻转过程中脱手落下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具有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对白车身侧围外板装入夹具时依靠人工抬件所带来的零件折伤、划伤、变形、装入困难、不安全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包括: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翻转单元,位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用于翻转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顶升单元,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上,用于升降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进一步,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支架、输送轨道和支撑滑轨,所述输送轨道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支架上,所述支撑滑轨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上。进一步,所述输送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输送轨道通过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输送支架上运动;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支撑滑轨通过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运动。进一步,所述支撑滑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块,以支撑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进一步,所述翻转单元包括固定支架、翻转气缸、旋转轴和翻转架,所述翻转气缸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所述翻转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旋转轴,并驱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翻转架翻转。进一步,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缩回时,驱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翻转架从水平状态翻转设定角度;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驱动所述旋转轴带动所述翻转架翻转回水平状态。进一步,所述翻转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支撑架,且至少两个定位支撑架上设置有定位销。进一步,所述顶升单元包括顶升气缸、导向机构和顶升架,所述顶升气缸设置于所述翻转架上,所述导向机构位于所述顶升气缸的两侧并连接所述顶升架,所述顶升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所述顶升架,并驱动所述顶升架作上升或下降运动。进一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导套和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导套内的导柱,所述导套设置于所述翻转架上,所述导柱设置于所述顶升架上,所述导柱在所述导套内滑动以对所述顶升架进行导向。进一步,所述顶升架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定位支撑架。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翻转单元可以方便地侧向装入白车身侧围外板,经翻转单元翻转后,再通过顶升单元将白车身侧围外板放置在输送单元上,以将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输送至设定工位进行装件,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白车身侧围板在输送过程中的碰伤变形机率,在节约劳动力的同时也大大减少操作人员在搬运白车身侧围板料的过程中产生的安全事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的结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转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0-输送单元;11-输送支架;111-第一滚轮;12-输送轨道;121-第二滚轮;13-支撑滑轨;131-支撑块;20-翻转单元;21-固定支架;22-翻转气缸;23-旋转轴;24-翻转架;241-第一加强梁;242-导套安装板;25-第一定位支撑架;251-定位销;26-铰接座;27-轴承座;28-弯曲连杆;30-顶升单元;31-顶升气缸;32-导向机构;321-导套;322-导柱;33-顶升架;331-第二加强梁;332-连接板;333-导柱安装板;34-第二定位支撑架;35-气缸安装座;40-白车身侧围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白车身侧围外板的输送设备,用于承接白车身侧围外板,并将白车身侧围外板及时的输送到下一工位,并准确的放入工位焊接夹具中,为白车身侧围外板的后续焊接提供基础。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技术,接下来对本技术的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作具体说明:图1和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包括:输送单元10,用于输送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翻转单元20,位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用于翻转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顶升单元30,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20上,用于升降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通过所述翻转单元20可以方便地侧向装入白车身侧围外板,经翻转单元20翻转后,再通过顶升单元30将白车身侧围外板放置在输送单元10上,以将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输送至设定工位进行装件。其中,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支架11、输送轨道12和支撑滑轨13,所述输送轨道1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支架11上,所述支撑滑轨13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12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支架11对称设置,由多个方钢焊接而成,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所述输送轨道12对称设置,两个输送轨道12上的支撑滑轨13之间通过一个条形板连接,以保证支撑滑轨13的同步性。所述输送支架11上设置有第一滚轮111,所述输送轨道12通过所述第一滚轮111在所述输送支架11上运动;所述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n翻转单元,位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用于翻转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n顶升单元,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上,用于升降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输送单元,用于输送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
翻转单元,位于所述输送单元的一端,用于翻转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
顶升单元,设置于所述翻转单元上,用于升降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单元包括输送支架、输送轨道和支撑滑轨,所述输送轨道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支架上,所述支撑滑轨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输送轨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支架上设置有第一滚轮,所述输送轨道通过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输送支架上运动;所述输送轨道上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支撑滑轨通过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输送轨道上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滑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块,以支撑所述白车身侧围外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车身侧围外板辅助上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单元包括固定支架、翻转气缸、旋转轴和翻转架,所述翻转气缸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一端,所述翻转架设置于所述旋转轴上并位于所述固定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翻转气缸的活塞杆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保定长安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