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62215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包括摩擦杆、防爬齿板和导向基座,摩擦杆的一端与防爬齿板连接,另一端与导向基座的导向孔滑接,还包括摩擦吸能组件,摩擦吸能组件上设置有摩擦套接孔,摩擦杆以紧配合的方式插接在摩擦套接孔内,该摩擦吸能组件通过导向基座的端面限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摩擦杆与摩擦瓦摩擦吸能的方式,将冲击动能转变为热能耗散,保证车辆和人员的安全,防止发生爬车和侧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实用、吸能效率高、碰撞后制动力平稳、可多次反复使用等优点;同时,吸能量可调节性好,通过选用不同规格的蝶形弹簧或调控蝶形弹簧不同的压缩量,可满足不同速度等级下的轨道车辆碰撞工况,提高了轨道车辆的耐撞性能。

A friction type energy absorbing and anti climbing device for rail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缓冲吸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轨道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也越来越被重视。当列车碰撞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列车发生拱起、爬车、翻转等严重的破坏现象,一方面相撞车辆发生较大变形,另一方面也严重威胁乘客的生命安全。为减小列车碰撞事故对车体的破坏及乘员的伤害,通常在列车的两端防爬器,以达到缓冲吸能的效果。目前已有的列车防爬器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切削、刨削、拉削式防爬器:该防爬器对加工工艺要求严格,且刀具的融化、折断现象严重,可靠性较差。2、泡沫铝吸能防爬器:该泡沫结构材料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且泡沫材料的胞元形状和大小不统一、排列不规则,其压缩的可控性差。3、金属型材+内置导向结构:该结构的压缩变形可控性差,且在压缩形成褶皱的过程中,撞击力波动较大,吸能效率较低。4、薄壁结构+内置复合材料抽屉式结构:该结构的重量较大,且抗偏载性能差,防爬器在列车的碰撞初始阶段易发生偏载失效。>因此,开发一种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包括摩擦杆(1)、防爬齿板(2)和导向基座(3),所述摩擦杆(1)的一端与所述防爬齿板(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基座(3)的导向孔(4)滑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吸能组件(5),所述摩擦吸能组件(5)上设置有摩擦套接孔(6),所述摩擦杆(1)以紧配合的方式插接在所述摩擦套接孔(6)内以形成摩擦副,该摩擦吸能组件(5)通过所述导向基座(3)的端面限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包括摩擦杆(1)、防爬齿板(2)和导向基座(3),所述摩擦杆(1)的一端与所述防爬齿板(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基座(3)的导向孔(4)滑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摩擦吸能组件(5),所述摩擦吸能组件(5)上设置有摩擦套接孔(6),所述摩擦杆(1)以紧配合的方式插接在所述摩擦套接孔(6)内以形成摩擦副,该摩擦吸能组件(5)通过所述导向基座(3)的端面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套接孔(6)内可拆式安装有摩擦瓦(7),所述摩擦瓦(7)一侧与所述摩擦杆(1)的外壁贴合以形成所述摩擦副,另一侧与所述摩擦套接孔(6)的内壁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吸能组件(5)包括相对设置的上半轴套(8)和下半轴套(9),所述上半轴套(8)和下半轴套(9)均设置有套接槽(10),任一所述套接槽(10)内设置有所述摩擦瓦(7),相对设置的所述套接槽(10)形成所述摩擦套接孔(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槽(10)沿着所述摩擦杆(1)轴向的两侧设置的限位台阶(11),所述摩擦瓦(7)通过所述限位台阶(11)轴向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擦式轨道车辆吸能防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半轴套(8)和下半轴套(9)均为一体式的“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寨军范登科孙成名王天骏许平彭勇黄伟佳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