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57811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散热组件和组件固定外框,所述电池散热组件安装在组件固定外框的周长内部,所述组件固定外框上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框架连接板,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支撑立柱卡装在电池散热组件的四角处,使得电池散热组件的棱角包夹在支撑立柱上的组件固定卡槽中,然后将两个框架连接板插入到支撑立柱上下两侧外壁上的连接插孔中,再用安装螺母将支撑立柱与两个框架连接板相固定,同样的操作将其他三个支撑立柱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组件的其余三个拐角处即可,不仅安装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池散热组件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紧密连接。

New energy vehicle power battery cool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部件相关
,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而电池隔膜在动力电池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主要是在狭小空间内将电池正负级板分隔开来,防止两极接触造成短路,却能保证电解液中的离子在正负极之间自由通过。因此,隔膜就成了保证锂离子电池安全稳定工作的核心材料。电解液是为了隔绝燃烧来源,隔膜是为了提高耐热温度,而散热充分则是降低电池温度,避免积热过多引发电池热失控。如果说电池温度急剧升高到300℃,即使隔膜不融化收缩,电解液自身、电解液与正负极也会发生强烈化学反应,释放气体,形成内部高压而爆炸,所以采用适合的散热方式至关重要。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部分汽车较长时间行驶于颠簸路段,导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中的电池散热组件的连接部件易发生松动,从而导致动力系统供电出现断续或无法供电而使得新能源汽车无法正常行驶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池散热组件的连接部件易发生松动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散热组件和组件固定外框,所述电池散热组件安装在组件固定外框的周长内部,所述组件固定外框上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框架连接板,所述框架连接板与支撑立柱之间通过安装螺母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左右两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插孔,所述支撑立柱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三角固定夹板,所述三角固定夹板的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组件固定卡槽,所述电池散热组件上设置有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的左右两侧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竖向导热硅胶垫片,所述竖向导热硅胶垫片与电池组的下端设置有横向导热硅胶垫片,所述横向导热硅胶垫片的下端设置有散热铝板,所述散热铝板的周长内部设置有导热管,所述电池组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池散热组件的横向长度和宽度小于组件固定外框的周长内壁的横向长度和宽度,所述电池散热组件的竖向长度和宽度小于组件固定外框的周长内壁的竖向长度和宽度。优选的,所述支撑立柱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支撑立柱的形状大小相同,四个所述支撑立柱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优选的,所述框架连接板共设置有八个,八个所述框架连接板的横向长度相同,八个所述框架连接板的竖向长度和宽度小于连接插孔的竖向长度和宽度,八个所述框架连接板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八个所述框架连接板与四个支撑立柱之间保持相对垂直状态。优选的,所述组件固定卡槽的竖向长度大于电池散热组件的竖向长度。优选的,所述三角固定夹板共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三角固定夹板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与现有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在电池散热组件的外部套置了一个组件固定外框,组件固定外框是由四个支撑立柱与八个框架连接板所构成,四个支撑立柱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了两个三角固定夹板,电池散热组件的四角均能够卡放在四个支撑立柱上的三角固定夹板中,电池散热组件能够固定套置在组件固定外框的周长内部,防止新能源汽车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导致电池散热组件出现连接部位松动,从而影响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发生;2、本技术可以先将其中一个支撑立柱卡装在电池散热组件的四角处,使得电池散热组件的棱角包夹在支撑立柱上的组件固定卡槽中,然后将两个框架连接板插入到支撑立柱上下两侧外壁上的连接插孔中,再用安装螺母将支撑立柱与两个框架连接板相固定,同样的操作将其他三个支撑立柱固定安装在电池散热组件的其余三个拐角处即可,不仅安装简单方便,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池散热组件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紧密连接。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组件固定外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电池散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支撑立柱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散热组件;2、组件固定外框;3、框架连接板;4、支撑立柱;5、安装螺母;6、散热铝板;7、横向导热硅胶垫片;8、竖向导热硅胶垫片;9、电池组;10、连接插孔;11、组件固定卡槽;12、导热管;13、三角固定夹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散热组件1和组件固定外框2,电池散热组件1的横向长度和宽度小于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壁的横向长度和宽度,电池散热组件1的竖向长度和宽度小于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壁的竖向长度和宽度,电池散热组件1能够固定套置在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部,防止新能源汽车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由于颠簸而导致电池散热组件1出现连接部位松动,从而影响汽车正常行驶的情况发生,电池散热组件1安装在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部,组件固定外框2上设置有支撑立柱4,,支撑立柱4共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立柱4的形状大小相同,四个支撑立柱4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四个支撑立柱4为组件固定外框2的基本支撑元件,分别固定在电池散热组件1的四角处,将电池散热组件1包围在四个支撑立柱4对向内壁之间,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池散热组件1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紧密连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支撑立柱4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框架连接板3,框架连接板3共设置有八个,八个框架连接板3的横向长度相同,八个框架连接板3的竖向长度和宽度小于连接插孔10的竖向长度和宽度,八个框架连接板3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八个框架连接板3与四个支撑立柱4之间保持相对垂直状态,八个框架连接板3均能够插入到四个支撑立柱4两侧外壁上的连接插孔10中,通过安装螺母5将四个支撑立柱4牢牢固定,从而能够将电池散热组件1稳固在组件固定外框2中,框架连接板3与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安装螺母5固定连接,支撑立柱4左右两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插孔10,支撑立柱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三角固定夹板13,三角固定夹板13共设置有两个,两个三角固定夹板13之间保持相对平行状态,四个支撑立柱4的上下两端的两个三角固定夹板13将电池散热组件1的四个顶角固定夹紧,使得电池散热组件1的四个棱包夹在四个支撑立柱4上的组件固定卡槽11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三角固定夹板13的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组件固定卡槽11,组件固定卡槽11的竖向长度大于电池散热组件1的竖向长度,电池散热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散热组件(1)和组件固定外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散热组件(1)安装在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部,所述组件固定外框(2)上设置有支撑立柱(4),所述支撑立柱(4)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框架连接板(3),所述框架连接板(3)与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安装螺母(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左右两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插孔(10),所述支撑立柱(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三角固定夹板(13),所述三角固定夹板(13)的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组件固定卡槽(11),所述电池散热组件(1)上设置有电池组(9),所述电池组(9)的左右两侧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竖向导热硅胶垫片(8),所述竖向导热硅胶垫片(8)与电池组(9)的下端设置有横向导热硅胶垫片(7),所述横向导热硅胶垫片(7)的下端设置有散热铝板(6),所述散热铝板(6)的周长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2),所述电池组(9)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包括电池散热组件(1)和组件固定外框(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散热组件(1)安装在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部,所述组件固定外框(2)上设置有支撑立柱(4),所述支撑立柱(4)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框架连接板(3),所述框架连接板(3)与支撑立柱(4)之间通过安装螺母(5)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柱(4)左右两端外壁上设置有连接插孔(10),所述支撑立柱(4)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三角固定夹板(13),所述三角固定夹板(13)的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组件固定卡槽(11),所述电池散热组件(1)上设置有电池组(9),所述电池组(9)的左右两侧对向内壁之间设置有竖向导热硅胶垫片(8),所述竖向导热硅胶垫片(8)与电池组(9)的下端设置有横向导热硅胶垫片(7),所述横向导热硅胶垫片(7)的下端设置有散热铝板(6),所述散热铝板(6)的周长内部设置有导热管(12),所述电池组(9)通过内部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散热组件(1)的横向长度和宽度小于组件固定外框(2)的周长内壁的横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法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茂辉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