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49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能防止装置的分解、装配时的伴随定位环的偏芯的所述定位环的卡住或脱落。边齿轮(6)与驱动轴(2)的连结结构利用定位环(7)将边齿轮(旋转构件)(6)、与通过花键嵌合而沿轴向可滑动地穿插到所述边齿轮(6)的轴中心的驱动轴(旋转轴)(2)在轴向上固定,所述定位环(7)嵌合于在驱动轴(2)的轴向一端外周所形成的嵌合槽(2a),将定位环(7)设为非圆形环状,使所述定位环(7)至少在三点(P1、P2、P3)与形成于驱动轴(2)的嵌合槽(2a)接触。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rotating member and rotating shaft and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of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具备所述连结结构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车辆的动力传递路径(动力传递装置)中设有差动装置(differentialdevice),而设于所述差动装置的边齿轮(sidegear)与驱动轴(driveshaft)通过一体地旋转那样的花键(spline)嵌合而彼此连结。所述花键嵌合允许边齿轮与驱动轴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因而两者的轴向上的相对移动通常由定位环(卡环)阻止(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此处,定位环是将一部分切缺而成的圆形环状的构件,且通过使其嵌合于在驱动轴的外周形成的嵌合槽,而阻止边齿轮与驱动轴的轴向的相对移动,将这些边齿轮与驱动轴在轴向上固定。而且,边齿轮与驱动轴通过花键嵌合而在周向(旋转方向)上经固定,因此两者成一体而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0-0092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现有的定位环成形为圆形环状,因而在使其嵌合于驱动轴的嵌合槽时,在所述定位环与嵌合槽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径向间隙,定位环能以所述径向间隙的程度在嵌合槽内在径向上移动。因此,定位环产生偏芯,例如在如上文所述的示例那样将车辆的差动装置分解、装配时,将驱动轴穿插到边齿轮中或从边齿轮卸除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下述问题,即:定位环卡在差动箱(differentialcase)等上而脱落,无法顺利进行差动装置的分解、装配等。本技术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具备所述连结结构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能防止伴随装置的分解、装配时的定位环的偏芯的所述定位环的卡住或脱落。[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技术是一种旋转构件6与旋转轴2的连结结构,所述旋转轴6通过花键嵌合而在轴向上可滑动地穿插到所述旋转构件6的轴中心,所述连结结构利用定位环7将旋转构件6与旋转轴2在轴向上固定,所述定位环7嵌合于在所述旋转轴2的轴向一端外周所形成的嵌合槽2a,其中,将所述定位环7设为非圆形环状,使所述定位环7至少在三点P1、P2、P3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2的所述嵌合槽2a接触。例如,将所述定位环7成形为C环状,使其周向两端和周向中心的三点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2的所述嵌合槽2a接触。而且,将所述定位环7的距离所述旋转轴2的轴中心的最外尺寸L、与圆形环状的定位环107的最外尺寸R设为相等。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上述的旋转构件6与旋转轴2的连结结构。此处,所述旋转构件6也可为例如设于车辆10的动力传递路径中的差动装置1的边齿轮,且所述旋转轴2为驱动轴。另外,在上述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也可在所述差动装置1的差动箱3的与所述边齿轮6相向的内面的一部分,形成有向所述差动箱3与所述边齿轮6背面之间提供润滑油的油路3b。[技术的效果]根据本技术,定位环至少在三点与形成于旋转轴的嵌合槽接触,因而防止其偏芯,防止装置的分解、装配时的定位环的卡住或脱落而顺利进行装置的分解、装配。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技术的连结结构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平面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连结结构的车辆的差动装置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详细图。图4(a)是图2的B-B线放大截面图,图4(b)是现有连结结构的与图4(a)同样的图。图5是图2的C-C线放大截面图。图6是图5的D-D线截面图。图7是表示车辆的差动装置的润滑结构的比较例(现有结构)的部分截面图。图8(a)、图8(b)是图7的E-E线截面图。[符号的说明]1:差动装置2:驱动轴(旋转轴)2a:驱动轴的嵌合槽3:差动箱3b:差动箱的油路6:边齿轮(旋转构件)7:定位环8:垫圈(缓冲构件)L:定位环的最外尺寸P1~P3:定位环的接触点R:圆形环状的定位环的最外尺寸S:边齿轮背面与差动箱内面的间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具备本技术的连结结构的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的平面图,图示的车辆10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方式(FR方式),且在其前部(图1的左端部)搭载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E/G)11。另外,对发动机11依次连接有变矩器(T/C)12及变速箱(T/M)13,螺旋桨轴(propellershaft)14从变速箱13在车体宽度方向中央向车辆后侧(图1的右侧)直线状地延伸。另外,所述螺旋桨轴14的后端连接于差动装置(differentialdevice)1,左右的驱动轴2从所述差动装置1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图1的上下方向)分别水平地延伸,在各驱动轴2的外端部分别安装有作为驱动轮的后轮WR。另外,在车辆10的前部,与后部的驱动轴2平行地配置有左右的车轴(前车轴)15,在这些车轴15的外端部分别安装有作为操舵轮的前轮WF。以上的动力传递装置中,从发动机11输出的旋转动力经由变矩器12和变速箱13及螺旋桨轴14而向差动装置1传递,在所述差动装置1中经分配并向左右的驱动轴2传递。另外,左右的驱动轴2的旋转分别传递至这些驱动轴2上分别安装的左右的后轮WR而将所述后轮WR旋转驱动,因而车辆10以规定速度行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用于动力传递装置的差动装置1中,以下基于图2~图4(a)及图4(b)对所述连结结构的详情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连结结构的车辆的差动装置部分的截面图,图3是图2的A部放大详细图,图4(a)是图2的B-B线放大截面图,图4(b)是现有连结结构的与图4(a)同样的图。差动装置1如图2所示,具备绕左右的驱动轴2的轴中心C1而经旋转驱动的球壳状的差动箱3,在所述差动箱3上,沿第一轴C1方向(图2的左右方向)而一体地突设有用于供左右的驱动轴2穿插的圆筒状的轴穿插部3A。另外,虽未图示,但在所述差动箱3的外周,一体地形成有沿图2的上下方向竖起的环状的凸缘部,在所述凸缘部安装有环齿轮,所述环齿轮用于将从图1所示的发动机11经由变矩器12和变速箱13及螺旋桨轴14而传递的旋转输入至所述差动箱3。而且,差动箱3通过左右的轴穿插部3A由轴承支撑于罩壳(housing),而绕第一轴C1可旋转地受到支撑。另外,如图2所示,在差动箱3的中心部,在与第一轴C1正交的第二轴C2方向(图2的上下方向)上穿插固着有小齿轮轴4,在差动箱3的内部收容有由小齿轮轴4可旋转地支撑的一对小齿轮(斜面齿轮)5、及与所述小齿轮5分别啮合且绕第一轴C1可旋转地受到支撑的一对边齿轮(斜面齿轮)6。此处,本技术的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的旋转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所述旋转轴通过花键嵌合而沿轴向可滑动地穿插到所述旋转构件的轴中心,所述连结结构利用定位环将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轴在轴向上固定,所述定位环嵌合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一端外周所形成的嵌合槽,所述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的特征在于,/n将所述定位环设为非圆形环状,使所述定位环至少在三点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嵌合槽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823 JP 2018-1561651.一种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所述旋转轴通过花键嵌合而沿轴向可滑动地穿插到所述旋转构件的轴中心,所述连结结构利用定位环将所述旋转构件与所述旋转轴在轴向上固定,所述定位环嵌合于所述旋转轴的轴向一端外周所形成的嵌合槽,所述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定位环设为非圆形环状,使所述定位环至少在三点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嵌合槽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定位环成形为C环状,使其周向两端和周向中心的三点与形成于所述旋转轴的所述嵌合槽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定位环的距离所述旋转轴的轴中心的最外尺寸与圆形环状的定位环的最外尺寸设为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园田浩一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