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435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测试装置呈矩形结构,包括: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框架成倒置U型,下端分别与测力装置及后座固定连接,后座用于固定踏面制动单元;测力装置与踏面制动单元置于底座之上,踏面制动单元可沿设置于底座上的水平滑轨移动;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构成矩形结构,测力装置用于测量踏面制动单元的制动力,测力装置中的假轮可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与闸瓦完全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踏面制动单元在力值测试的精度,有效准确的确定其性能参数,且使得制动力测试的受力更为合理,提高了测试装置的可靠性,使得在保证整体测试精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加工、装配精度,从而降低测试的生产成本。

Tread brake unit tes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尤指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铁道车辆的基础制动,其中一种制动方式采用踏面制动单元闸瓦抱紧车轮,产生制动效果。闸瓦与车轮之间的位移和制动力,这两个参数是评价铁道车辆制动效果的关键数据。对于制动力测试,现有的测试装置是基于U型结构的测试装置,将踏面制动单元通过天车运送至测试装置上,安装在U型结构的中间,通过人为调整踏面单元的回程螺母,将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调整至合适位置,进行测试,踏面制动单元制动时,闸瓦前行与假轮贴合,制动力通过假轮传递于支撑假轮的直线轴承,轴端面与力传感器相连接,从而测试制动力大小。但目前的测试装置存在踏面制动单元制动力参数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也就无法准确确定踏面制动单元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呈矩形结构,包括: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所述框架成倒置U型,下端分别与所述测力装置及所述后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后座用于固定踏面制动单元;所述测力装置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置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踏面制动单元可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水平滑轨移动;所述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构成矩形结构,其中,所述测力装置用于测量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制动力,所述测力装置中的假轮可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完全贴合。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力装置包括马达、连接件、橡胶导套及圆顶测力顶杆;所述圆顶测力顶杆的圆顶一侧与所述假轮活动连接;所述橡胶导套套接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马达连接;所述马达工作时,通过所述连接件推动所述假轮移动至其对应的预设测试位置,以使所述假轮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基本贴合;所述假轮通过所述橡胶导套及所述圆顶测力顶杆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在所述闸瓦产生制动力后,与所述闸瓦完全贴合。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力装置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的另一侧,所述力传感器在所述闸瓦与所述假轮完全贴合后,测量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制动力。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力装置还包括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力传感器两侧,用于测量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位移。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丝杠、螺母及丝杠导向杆;所述丝杠设置于所述螺母内,所述丝杠导向杆与所述丝杠相垂直;所述马达工作时,所述丝杠旋转带动所述螺母,所述螺母在所述丝杠导向杆作用下沿直线移动,以推动所述假轮移动至其对应的预设测试位置。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力装置还包括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套设于所述螺母外部。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力装置还包括假轮基座,所述假轮基座设置于所述假轮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之间,以使所述假轮可绕所述圆顶测力顶杆的圆顶旋转。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测力装置还包括假轮导向杆,所述假轮导向杆设置于所述橡胶导套上,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相垂直。可选的,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报警灯,所述报警灯设置于所述框架顶部。本技术提高了踏面制动单元在力值测试的精度,有效准确的确定踏面制动单元的性能参数,且使得制动力测试的受力更为合理,同时也提高了测试装置的可靠性,使得在保证整体测试精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加工、装配精度,从而降低测试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测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目前的测试装置主要有如下不足:1)闸片与车轮之间的位移参数测量不准确,由于测试装置为U型结构,在测试过程中,踏面制动单元产生的制动力,使U型结构发生变形,造成制动位移不能准确评价,从而无法准确确定踏面制动单元性能;2)踏面制动单元制动力参数测量不准确,同样由于测试装置为U型结构,在测试过程中,踏面制动单元产生的制动力,使U型结构发生变形,向U型两侧开口,导致制动力减小,从而不能准确确定制动力大小,无法准确确定踏面制动单元性能;3)踏面制动单元制动力参数测量不准确,踏面制动单元制动时,通过闸瓦将制动力传递于假轮中的力传感器,要想准确测试制动力大小,必须保证闸瓦输出力方向与力传感器测试方向同轴,原测试装置假轮通过直线轴承保证闸瓦输出力方向与力传感器测试方向同轴,而由于踏面制动单元及测试装置都存在加工及装配误差,实际上是无法实现同轴要求的,且踏面制动单元在制动时,闸瓦的输出力方向是实时变化的,根本无法实现同轴要求。所以增加直线轴承等机构是无法保证闸瓦输出力方向与力传感器测试方向同轴,反而增加了结构力,无法准确确定制动力大小,也就无法准确确定踏面制动单元性能。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测试装置呈矩形结构,包括:测力装置12、框架13、后座15及底座17;框架13成倒置U型,下端分别与所述测力装置及所述后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后座用于固定踏面制动单元;测力装置12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置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踏面制动单元可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水平滑轨18移动;测力装置12、框架13、后座15及底座17构成矩形结构,其中,所述测力装置用于测量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制动力,所述测力装置中的假轮可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16完全贴合。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从结构原理上测试装置对测试项点不产生影响,测试装置的基本框架为矩形结构,踏面制动单元在矩形结构内部进行各个试验项点,避免U型(悬臂梁)结构的引入的各种误差。此外,为了能够便利的使踏面制动单元安装于测试位置,不受测试装置结构影响,测试装置在框架结构外部增加水平直线滑轨结构,踏面制动单元处于待测位置时能够便利安装或拆卸,同时直线滑轨能够实现测试位置和待测位置的自动转换。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测力装置12包括马达1、连接件、橡胶导套5及圆顶测力顶杆8;圆顶测力顶杆8的圆顶一侧与假轮6活动连接;所述橡胶导套5套接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8上;连接件与所述马达1连接;马达1工作时,通过连接件推动所述假轮6移动至其对应的预设测试位置,以使所述假轮6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呈矩形结构,包括: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n所述框架成倒置U型,下端分别与所述测力装置及所述后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后座用于固定踏面制动单元;/n所述测力装置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置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踏面制动单元可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水平滑轨移动;/n所述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构成矩形结构,其中,所述测力装置用于测量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制动力,所述测力装置中的假轮可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完全贴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踏面制动单元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呈矩形结构,包括: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
所述框架成倒置U型,下端分别与所述测力装置及所述后座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后座用于固定踏面制动单元;
所述测力装置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置于所述底座之上,所述踏面制动单元可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水平滑轨移动;
所述测力装置、框架、后座及底座构成矩形结构,其中,所述测力装置用于测量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制动力,所述测力装置中的假轮可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完全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装置包括马达、连接件、橡胶导套及圆顶测力顶杆;
所述圆顶测力顶杆的圆顶一侧与所述假轮活动连接;所述橡胶导套套接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上;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马达连接;
所述马达工作时,通过所述连接件推动所述假轮移动至其对应的预设测试位置,以使所述假轮与所述踏面制动单元的闸瓦基本贴合;所述假轮通过所述橡胶导套及所述圆顶测力顶杆自适应调节其方向,以在所述闸瓦产生制动力后,与所述闸瓦完全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力装置还包括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与所述圆顶测力顶杆的另一侧,所述力传感器在所述闸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旺旺王苏敬余欲为康旭钱晨索建国田永成刘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