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流器及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9304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受流器及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受流器包括:支撑架、连接轴、弹性件、正极受流板和负极受流板。连接轴设在支撑架上且连接轴相对支撑架可上下移动,弹性件分别与支撑架和连接轴配合,正极受流板和负极受流板间隔设在连接轴的下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受流器,弹性件可以将受流板受到的冲击转化为弹性件的弹性势能,由此可以缓冲吸收受流板受到的冲击,降低了受流板的撞击噪声,并保护了受流板,延长了受流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弹性件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可以驱动连接轴带动受流板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受流板与导电轨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进而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Charging system of current collector and rolling sto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受流器及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受流器及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轨道车辆通常采用柔性接触网取电方式,利用弓网或靴轨接触充电,该取电方式沿途全线布置电网,取电方式投资成本普遍较高,对此,采用储能充电式的运输电力机车发展潜力巨大。相关技术中,轨道车辆通过正极取流器和负极取流器分别与轨道梁上的正极导电轨和负极导电轨对应接触进行受电以供行驶需求。然而这种受电系统不能满足轨道车辆换向受电的需求,即当轨道车辆正向行驶时能够正常受电,而轨道车辆掉头换向之后,正极取流器与负极导电轨接触,负极取流器与正极导电轨接触,无法进行正常受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受流器,所述受流器具有噪声低、稳定可靠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所述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受流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连接轴相对所述支撑架可上下移动;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连接轴配合;正极受流板和负极受流板,所述正极受流板和所述负极受流板间隔设在所述连接轴的下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当受流板受到上下方向的冲击时,正极受流板和负极受流板可以推动连接轴沿上下方向移动,并挤压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可以将受流板受到的冲击转化为弹性件的弹性势能,由此可以缓冲吸收受流板受到的冲击,降低了受流板的撞击噪声,并保护了受流板,延长了受流板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弹性件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弹性件可以驱动连接轴带动受流板向下移动,从而可以使受流板与导电轨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进而提高了轨道车辆充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轴包括:连接柱;和外筒,所述外筒外套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外筒相对于所述连接柱可上下移动,所述弹性件外套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相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且所述连接柱设有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相抵的止挡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设在所述固定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多个延伸臂,每个所述延伸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外套管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下端穿过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正极受流板和所述负极受流板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外套管中的一个设有止转块,另一个设有与所述止转块相适配的止转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管与所述连接轴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套筒为柔性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延伸臂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一减重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臂,所述固定臂的上端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固定臂的下端向下延伸出间隔设置的第一子臂和第二子臂,所述正极受流板设于所述第一子臂的下端,所述负极受流板设于所述第二子臂的下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子臂和所述第二子臂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二减重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受流板与所述第一子臂之间、所述负极受流板与所述第二子臂之间均设有柔性缓冲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受流板和所述负极受流板的两端的均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的厚度沿所述正极受流板或所述负极受流板的两端向中间的方向逐渐增大。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包括:受流器,所述受流器为上述所述的受流器;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适于与所述受流器接触为所述轨道车辆充电。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通过设置充电装置可以上下移动以与受流器接触或分离,可以提升轨道车辆的充电自主性,可以防止轨道车辆出现被动充电的现象,从而可以延长电池和受流器的使用寿命。而且,在不充电情况下,充电装置与受流器之间不接触,可以避免充电装置与受流器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不仅可以减小轨道车辆运行噪声,还可以延长充电系统的使用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导电轨,所述导电轨可相对轨道车辆上下移动,所述导电轨可移动至与所述受流器接触;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导电轨相连以驱动所述导电轨上下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受流器为两个;所述充电装置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电轨,两个所述导电轨分为正极导电轨和负极导电轨;所述充电系统被构造成在所述轨道车辆正向行驶和掉头行驶之间切换时,所述正极导电轨适于与两个所述受流器的所述正极受流板切换接触,所述负极导电轨适于与两个所述受流器的所述负极受流板切换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正极导电轨和所述负极导电轨均设于轨道梁,所述正极导电轨与所述负极导电轨距离所述轨道梁的中心线的距离不相等。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受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受流器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充电轨与受流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平台的侧视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容纳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与开闭装置的配合结构在第一视图角度下的示意图;图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与开闭装置的配合结构在第二视图角度下的示意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与开闭装置的配合结构在第三视图角度下的示意图;图1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与开闭装置的配合结构的主视图;图1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与开闭装置的配合结构的仰视图;图1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升降平台与开闭装置的配合结构的仰视图;图1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的充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1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轨道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受流器100,支撑架10,固定板110,外套管120,止转槽121,延伸臂130,第一减重槽131,连接轴20,连接柱210,止挡部211,止转块212,外筒220,弹性件30,固定臂40,第一子臂410,第二子臂420,柔性缓冲件430,第二减重槽440,受流板50,正极受流板510,负极受流板520,导向部530,充电装置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n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连接轴相对所述支撑架可上下移动;/n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连接轴配合;/n正极受流板和负极受流板,所述正极受流板和所述负极受流板间隔设在所述连接轴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适于固定在轨道车辆上;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在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连接轴相对所述支撑架可上下移动;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连接轴配合;
正极受流板和负极受流板,所述正极受流板和所述负极受流板间隔设在所述连接轴的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包括:
连接柱;和
外筒,所述外筒外套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外筒相对于所述连接柱可上下移动,
所述弹性件外套于所述连接柱,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穿出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且所述连接柱设有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面相抵的止挡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固定在所述轨道车辆上;
外套管,所述外套管设在所述固定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
多个延伸臂,每个所述延伸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外套管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上端与所述固定板相连,所述连接轴的下端穿过所述外套管与所述正极受流板和所述负极受流板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和所述外套管中的一个设有止转块,另一个设有与所述止转块相适配的止转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位于所述外套管与所述连接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为柔性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延伸臂中的至少一个设有第一减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志鸿谭志成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