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27107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涉及轨道交通和磁浮列车供电领域。所述固定架顶部平面与列车转向架纵梁端部固定,所述固定架为底端开口的叉臂结构,所述叉臂两侧下部设有同轴线的轴孔,所述集电臂的中部设有水平向的通孔,所述集电臂的中部嵌入所述叉臂下部的开口处并通过转轴与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集电臂一端为接触端,其另一端为配重端;所述转轴设有电缆引出端子,电缆通过所述固定架顶部的电缆孔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联接。

A contact collector under the power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列车和磁浮列车供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
技术介绍
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多采用1500kV直流供电制式,并采用受电靴(集电靴)与供电轨(第三轨)接触集电的刚性系统。刚性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可靠耐用、载流量大等显著优点,因此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和磁浮列车普遍采用,但是,现行刚性系统,列车在运行中产生的晃动、振动会通过受电靴直接传递到供电轨(第三轨),不仅产生很大噪声,还严重影响受电靴与供电轨(第三轨)的接触性能和集电性能,并且,列车运行速度越高,性能越差,严重制约了刚性系统优势的良好发挥与应用。本技术申请提出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它能有效化解轨道交通列车和磁浮列车在运行中产生的横向振动和上下振动对接触性能和集电性能的不良影响,使接触性能和集电性能大大提高,适于更高运行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它能有效化解列车横向振动和上下振动对列车接触式集电器接触端的干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集电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顶部平面与列车转向架(3)纵梁端部固定,所述固定架(1)为底端开口的叉臂结构,所述叉臂两侧下部设有同轴线的轴孔,所述集电臂(2)的中部设有水平向的通孔,所述集电臂(2)的中部嵌入所述叉臂下部的开口处并通过转轴(4)与所述固定架(1)连接;所述集电臂(2)一端为接触端(2a),其另一端为配重端(2b);所述转轴(4)设有电缆引出端子,电缆通过所述固定架(1)顶部的电缆孔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包括固定架(1)和集电臂(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1)顶部平面与列车转向架(3)纵梁端部固定,所述固定架(1)为底端开口的叉臂结构,所述叉臂两侧下部设有同轴线的轴孔,所述集电臂(2)的中部设有水平向的通孔,所述集电臂(2)的中部嵌入所述叉臂下部的开口处并通过转轴(4)与所述固定架(1)连接;所述集电臂(2)一端为接触端(2a),其另一端为配重端(2b);所述转轴(4)设有电缆引出端子,电缆通过所述固定架(1)顶部的电缆孔与列车牵引传动系统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臂(2)的配重端(2b)到转轴(4)产生的力矩大于所述集电臂(2)的接触端(2a)到转轴(4)产生的力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端(2a)的接触部与供电轨(5)下表面之间的接触力的大小在20N至100N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电轨下部接触式集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电臂(2)的接触端(2a)设有接触部,所述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群湛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李群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