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234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包括与汽车车身装配的副车架,副车架包括位于车辆两侧的纵梁、横设于纵梁上的前横梁和后横梁,前横梁上设有装配汽车前束杆的前束杆支架,在前束杆支架与前横梁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缝,第一连接缝的方向与汽车前束杆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通过将前束杆支架的前板与前横梁的焊接方向与前束杆方向保持平行,也即是前板与前横梁呈一定角度焊接,消除传统技术方案中前束杆支架受侧向力而产生的焊缝扭转应力,保证车辆处于转弯或制动的工况时前束杆支架有足够的刚度。

A kind of sub frame and a kind of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后副车架,作为汽车底盘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安全及承载部件,起着支承后桥与悬架的作用;当车辆行驶时,后副车架还承受来自路面的随机载荷的作用,并减少这些载荷对整车的影响,因此后副车架的疲劳寿命对车辆整体的安全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后副车架前横梁与前束杆支架的关键焊接结构,在利用CAE进行路谱疲劳耐久分析时发现前束杆支架与前横梁焊接焊缝末端焊缝损伤值较大,疲劳寿命不满足设计要求,存在开裂风险。如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后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后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包括位于车辆两侧的纵梁1、前横梁2和后横梁3,前横梁2上设有前束杆支架4和稳定杆支架5,其中,前束杆支架4与前横梁的焊缝平行于前横梁。在当车辆在转弯工况或者制动路面工况时,后副车架前束杆承受较大的侧向力,侧向力通过前束杆传递到前束杆支架,再通过前束杆支架传递到副车架前横梁上,但由于现有的后副车架前束杆支架前板与前横梁平行焊接,即焊缝与前横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汽车车身装配的副车架(10),所述副车架(10)包括位于车辆两侧的纵梁(11)、横设于所述纵梁(11)上的前横梁(12a)和后横梁(12b),所述前横梁(12a)上设有装配汽车前束杆的前束杆支架(31),在所述前束杆支架(31)与所述前横梁(12a)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缝,所述第一连接缝的方向与所述汽车前束杆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汽车车身装配的副车架(10),所述副车架(10)包括位于车辆两侧的纵梁(11)、横设于所述纵梁(11)上的前横梁(12a)和后横梁(12b),所述前横梁(12a)上设有装配汽车前束杆的前束杆支架(31),在所述前束杆支架(31)与所述前横梁(12a)的连接处形成第一连接缝,所述第一连接缝的方向与所述汽车前束杆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束杆支架(31)布设于所述前横梁(12a)与所述纵梁(11)的连接处,所述前束杆支架(31)包括焊接于所述前横梁(12a)的前板(31a)和固接于所述前板(31a)的一端部的异面板(31b),所述第一连接缝为所述前板(31a)与所述前横梁(12a)焊接而成的焊接缝,延长所述前板(31a)相对于所述异面板(31b)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面板(31b)为“U”形结构,所述异面板(31b)的开口朝下且靠近所述前板(31a)的侧壁通过焊接固接于前板(31a)上。


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束杆支架(31)与所述纵梁(11)和所述前横梁(12a)的连接处形成开放式的第二连接缝,所述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还包括由所述异面板(31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小巧丁智程稳正陈云杨庆威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