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包括控制板散热部、分别装设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上的电感散热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包括设置有控制板的水冷板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板内的控制板水路;所述电感散热部包括装设在所述水冷板上的电感槽及装设在所述电感槽内的电感;所述电感槽内装设有电感水路;所述电感水路与所述控制板水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电感装设在设有电感水路的电感槽内,解决了电感四个侧面及底面的散热问题,水冷板内设置有控制板水路,解决了控制板散热问题,且电感水路与控制板水路串联在一起,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对电感及控制板分别单独设置水路,在有效解决电感及控制板散热的同时,简化了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结构。
New energy charging pile water cooling radi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化设备不断地更新迭代,随着技术的提升,伴随着的,是大功率电器不断的增加,大功率电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比如在新能源充电桩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其电感及控制板在使用的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散热的话,很容易烧坏电感及控制板,从而使得该充电桩发生损坏,给使用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带来安全隐患,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具有电感及控制板的大功率电器中,通常需要对电感及控制板分别设计水冷散热结构,电感及控制板的水路都是独立的,使得该电器内部的水冷结构过于复杂,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对具有电感及控制板的大功率电器需要对电感及控制板分别设计水冷散热结构,使得该电器内部的水冷结构过于复杂,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包括控制板散热部、分别装设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上的电感散热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包括设置有控制板的水冷板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板内的控制板水路;所述电感散热部包括装设在所述水冷板上的电感槽及装设在所述电感槽内的电感;所述电感槽内装设有电感水路;所述电感水路与所述控制板水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电感槽包括与装设在所述水冷板上的底板及装设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电感水路;且所述侧板及所述底板内的所述电感水路依次串联。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水路与所述电感水路通过法兰接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感散热部有两个;所述控制板水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感散热部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还包括进水口与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其中一个所述电感散热部的所述电感水路在远离所述控制板水路的一端相连;所述出水口与另一个所述电感散热部的所述电感水路在远离所述控制板水路的一端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电感水路及所述控制板水路为铜管;所述铜管内表面设置有螺旋凹槽。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上设有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为铝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内的所述电感水路均采用摩擦焊密封。进一步地,所述水冷板上装设有温度传感器及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相连的声音报警器。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板水路设置为蛇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将电感装设在设有电感水路的电感槽内,解决了电感四个侧面及底面的散热问题,水冷板内设置有控制板水路,解决了控制板散热问题,且电感水路与控制板水路串联在一起,使得本技术无需对电感及控制板分别单独设置水路,在有效解决电感及控制板散热的同时,简化了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一个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水冷板的一个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槽展开状态下的一个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4所示,包括控制板散热部、分别装设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上的电感散热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包括设置有控制板的水冷板21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板21内的控制板水路22;所述电感散热部包括装设在所述水冷板21上的电感槽11及装设在所述电感槽11内的电感;所述电感槽11内装设有电感水路12;所述电感水路12与所述控制板水路22相连。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感装设在设有电感水路12的电感槽内,解决了电感四个侧面及底面的散热问题,水冷板21内设置有控制板水路22,解决了控制板散热问题,且电感水路12与控制板水路22串联在一起,使得本技术无需对电感及控制板分别单独设置水路,在有效解决电感及控制板散热的同时,简化了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的结构。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电感槽11包括与装设在所述水冷板21上的底板112及装设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111;所述底板112及所述侧板111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电感水路12;且所述侧板111及所述底板112内的所述电感水路12依次串联;具体的,所述侧板111及所述底板112组成箱体型结构的电感槽11,所述侧板111及所述底板112的电感水路12串联形成一条整体的电感水路12,水从其中一端流入,并从另一端流出到与所述电感水路12相接的控制板水路22,水进入所述电感水路12时,依次经过端点的所述侧板111的所述电感水路12、与端点的侧板111相邻的侧板111的所述电感水路12、所述底板112的所述电感水路12、与所述端点的所述侧板111相邻的另一个侧板111的所述电感水路12,最终最流入与所述控制板水路22相接的所述侧板11的电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散热部、分别装设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上的电感散热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包括设置有控制板的水冷板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板内的控制板水路;所述电感散热部包括装设在所述水冷板上的电感槽及装设在所述电感槽内的电感;所述电感槽内装设有电感水路;所述电感水路与所述控制板水路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板散热部、分别装设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上的电感散热部;所述控制板散热部包括设置有控制板的水冷板及设置在所述水冷板内的控制板水路;所述电感散热部包括装设在所述水冷板上的电感槽及装设在所述电感槽内的电感;所述电感槽内装设有电感水路;所述电感水路与所述控制板水路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槽包括与装设在所述水冷板上的底板及装设在所述底板四周的侧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侧板内部均设置有所述电感水路;且所述侧板及所述底板内的所述电感水路依次串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板水路与所述电感水路通过法兰接头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桩水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散热部有两个;所述控制板水路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电感散热部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充电桩水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明钦,贺前程,张建平,陶小维,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丰瑞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