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22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高等级数据中心供配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该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包括壳体和散热装置、远程终端、控制器和控制终端。该智能电源管理装置,通过设置散热装置,电气元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机散热底座将热量带至壳体底部,通过集热柱将热量集中起来,启动电动马达,通过在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轮,使其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一转轮及第三转轮转动,由于集热柱的顶部设有凹槽活动连接,又有滑动块限制集热柱,防止其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从而使得集热柱随着转动,通过集热柱的转动,能够增加热量与气体的接触,并加快散热效率,以达到便于散热,且散热效果好的效果。

An intelligent power managemen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等级数据中心供配电
,具体为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的高等级数据中心中,尤其是满足国标GB50174国家A级机房内,供配电系统是正常服务交付的关键节点,在整个运行质量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供配电链路包括高压供电系统、变压器系统、低压供配电系统和UPS系统等,均采用了2N结构设计,基本满足高等级数据中心主要链路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即可达到99.99%。其中终端负荷的分配不平衡与运行数据监控问题,可能造成上级供电设备三相出现不平衡,影响设备使用寿命。同时,对机房其他用电设备,也会造成影响。首先为解决此单点故障,本技术针对整个供配电链路系统中的最后一处供电设备进行重新设计,其次,现有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存在着散热效果不好,严重影响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具备基于高等级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中2N结构的系统高可用性,可有效减少终端负荷导致的三相不平衡情况,以及在不停电的前提下,增加和删除设备,增加使用的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供电设备三相出现不平衡,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包括壳体和散热装置、远程终端、控制器和控制终端,所述壳体内设有远程终端,所述远程终端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终端,所述壳体内底部安装有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固定安装在壳体内底部,所述散热片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底座,所述散热底座的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活动连接有集热柱,所述集热柱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的圆周上活动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左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所述壳体内底部中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的顶部通过传动轴活动连接有扇叶,所述壳体内底部两侧开设有散热孔。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散热片等距安装在壳体内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柱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安装在壳体内底部左右两侧,且左侧集热柱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进一步的,所述传动带依次与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及第三转轮活动连接,且第一转轮、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在同一水平面上。进一步的,所述集热柱的顶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凹槽,且活动轴的顶部两端活动连接有滑动块。进一步的,所述远程终端包括远程电源管理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智能电源管理装置,通过设置散热装置,电气元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机散热底座将热量带至壳体底部,通过集热柱将热量集中起来,启动电动马达,使得扇叶转动,从而达到了散热的效果,通过在电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轮,使其通过传动带带动第一转轮及第三转轮转动,由于集热柱的顶部设有凹槽活动连接,又有滑动块限制集热柱,防止其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从而使得集热柱随着转动,通过集热柱的转动,能够增加热量与气体的接触,并加快散热效率,以达到便于散热,且散热效果好的效果。2、该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实现远程投入、切除负荷,并计算各负荷运行参数,通过电脑软件实现自动调整,达到三相平衡的目的。达到高效低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散热装置、201-散热片、202-散热底座、203-凹槽、204-集热柱、205-第一转轮、206-传动带、207-第二转轮、208-第三转轮、209-电动马达、210-扇叶、211-散热孔、3-远程终端、4-控制器、5-控制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3,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包括壳体1和散热装置2、远程终端3、控制器4和控制终端5,壳体1内设有远程终端3,远程终端3包括远程电源管理器,又叫智能PDU、IP电源、智能电源、机架式电源分配单元,同时兼具电源分配和管理功能,远程控制,是指管理人员在异地通过计算机网络异地拨号或双方都接入Internet等手段,连通需被控制的计算机,将被控制计算机的桌面环境显示到自己的计算机上,通过本地计算机对远方计算机进行配置、软件安装程序、修改等工作,远程唤醒,即通过局域网络实现远程开机,集中式管理是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技术,通过集中式管理系统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集中式管理系统集中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上,每个系统的用户通过广域网来登陆使用系统。实现共同操作同一套系统,使用和共享同一套数据库,通过严密的权限管理和安全机制来同样实现符合现有组织架构的数据管理权限,远程终端3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器4,控制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终端5,壳体1内底部安装有散热装置2。散热装置2包括散热片201,散热片201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底部,散热片201的数量为若干个,且散热片201等距安装在壳体1内底部,散热片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底座202,散热底座202的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203,凹槽203内活动连接有集热柱204,集热柱204的顶部通过活动轴活动连接有凹槽203,且活动轴的顶部两端活动连接有滑动块,集热柱204的数量为两个,对称安装在壳体1内底部左右两侧,且左侧集热柱20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208,集热柱2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205,第一转轮205的圆周上活动连接有传动带206,传动带206的左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208,传动带206依次与第一转轮205、第二转轮207及第三转轮208活动连接,且第一转轮205、第二转轮207和第三转轮208在同一水平面上,壳体1内底部中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209,电动马达209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207,第二转轮207的顶部通过传动轴活动连接有扇叶210,壳体1内底部两侧开设有散热孔211。在使用时,通过设置散热装置2,电气元件工作所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片201机散热底座202将热量带至壳体1底部,通过集热柱204将热量集中起来,启动电动马达209,使得扇叶210转动,从而达到了散热的效果,通过在电动马达209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二转轮207,使其通过传动带206带动第一转轮205及第三转轮208转动,由于集热柱204的顶部设有凹槽203活动连接,又有滑动块限制集热柱204,防止其在竖直方向上的摆动,从而使得集热柱204随着转动,通过集热柱204的转动,能够增加热量与气体的接触,并加快散热效率,以达到便于散热,且散热效果好的效果,通过设置远程终端3、控制器4及控制终端5的配合,使得该设备能够监控各负荷的运行参数,不仅实现热插拨功能,而且实现远程操作。根据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包括壳体(1)和散热装置(2)、远程终端(3)、控制器(4)和控制终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远程终端(3),所述远程终端(3)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终端(5),所述壳体(1)内底部安装有散热装置(2);/n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散热片(201),所述散热片(201)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底部,所述散热片(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底座(202),所述散热底座(202)的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203),所述凹槽(203)内活动连接有集热柱(204),所述集热柱(2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205),所述第一转轮(205)的圆周上活动连接有传动带(206),所述传动带(206)的左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208),所述壳体(1)内底部中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209),所述电动马达(209)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207),所述第二转轮(207)的顶部通过传动轴活动连接有扇叶(210),所述壳体(1)内底部两侧开设有散热孔(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源管理装置,包括壳体(1)和散热装置(2)、远程终端(3)、控制器(4)和控制终端(5),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有远程终端(3),所述远程终端(3)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的输出端电连接有控制终端(5),所述壳体(1)内底部安装有散热装置(2);
所述散热装置(2)包括散热片(201),所述散热片(201)固定安装在壳体(1)内底部,所述散热片(20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底座(202),所述散热底座(202)的底部两端开设有凹槽(203),所述凹槽(203)内活动连接有集热柱(204),所述集热柱(204)的底端活动连接有第一转轮(205),所述第一转轮(205)的圆周上活动连接有传动带(206),所述传动带(206)的左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转轮(208),所述壳体(1)内底部中端固定安装有电动马达(209),所述电动马达(209)的输出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转轮(207),所述第二转轮(207)的顶部通过传动轴活动连接有扇叶(210),所述壳体(1)内底部两侧开设有散热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永亮牟宝勤杨飞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中金数据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