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包括:模块外壳、模块主控板和电感,模块外壳安装在发动机机壳的一侧,模块外壳的上方具有安装腔,模块主控板安装在模块外壳的安装腔内并且与模块外壳固定设置,电感设置在模块主控板的一侧且设置在模块外壳内,模块外壳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通风孔的位置设置在电感与模块主控板之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在电感与主控板之间增加通风孔,能够有效阻隔电感热量传导对主控板的影响,提高模块的可靠性;机组运行时可增加模块外壳通风量,能够增加散热效果,同时可减轻模块重量和减少材料用量。
Module insulation venti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块隔热通风结构
本技术涉及动力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
技术介绍
发电机因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移动方便等特点,便于操作和维护,所以广泛应用于生产活动中。目前发电机采用散热风扇进行强制冷却,但是这样对发电机内部的主控板无法起到可靠的通风散热效果,会导致发电机内部主控板上元器件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在电感与主控板之间增加通风孔,能够有效阻隔电感热量传导对主控板的影响,提高模块的可靠性;机组运行时可增加模块外壳通风量,能够增加散热效果,同时可减轻模块重量和减少材料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包括:模块外壳、模块主控板和电感,模块外壳安装在发动机机壳的一侧,模块外壳的上方具有安装腔,模块主控板安装在模块外壳的安装腔内并且与模块外壳固定设置,电感设置在模块主控板的一侧且设置在模块外壳内,模块外壳上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通风孔的位置设置在电感与模块主控板之间。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模块外壳的底部均布有模块散热片。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模块主控板上设置有模块元件,模块主控板与模块外壳固定后再灌封环氧树脂胶进行封装。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电感固定在模块外壳的一侧后通过灌封环氧树脂胶进行封装。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风孔的截面呈矩形设置,通过通风孔将电感与模块主控板进行隔离。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通风孔沿着模块外壳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模块外壳的底部具有与通风孔连通的空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模块外壳的通风方向为从底部空腔向着上部通风孔的开口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在电感与主控板之间增加通风孔,可有效阻隔电感热量传导对主控板的影响,提高模块的可靠性;机组运行时可增加模块外壳通风量,增加散热效果,同时可减轻模块重量和减少材料用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模块隔热通风结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00、模块外壳,110、安装腔,120、通风孔,130、模块散热片,140、空腔,200、模块主控板,300、电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包括:模块外壳100、模块主控板200和电感300,模块外壳100安装在发动机机壳的一侧。模块外壳100的上方具有安装腔110,模块主控板200安装在模块外壳100的安装腔110内并且与模块外壳100固定设置,电感300设置在模块主控板200的一侧且设置在模块外壳100内。模块主控板200上设置有模块元件,模块主控板200与模块外壳100固定后再灌封环氧树脂胶进行封装,电感300固定在模块外壳100的一侧后通过灌封环氧树脂胶进行封装。模块外壳100上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120,通风孔120的位置设置在电感300与模块主控板200之间,能够有效阻隔电感300热量传导对模块主控板200的影响。通风孔120沿着模块外壳100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能够减轻模块重量和减少材料用量,模块外壳100的底部具有与通风孔120连通的空腔140,模块外壳100的通风方向为从底部空腔140向着上部通风孔120的开口方向,增加了散热效果,在机组运行时可增加模块外壳100通风量。进一步地,通风孔120的截面呈矩形设置,也可以是其它能够实现通风散热的等效形状,通风孔120的尺寸根据模块外壳100的尺寸进行设置,通过通风孔120将电感300与模块主控板200进行隔离。模块外壳100的底部还均布有模块散热片130,能够及时将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散发。本技术模块隔热通风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在电感与主控板之间增加通风孔,可有效阻隔电感热量传导对主控板的影响,提高模块的可靠性;机组运行时可增加模块外壳通风量,增加散热效果,同时可减轻模块重量和减少材料用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外壳、模块主控板和电感,模块外壳安装在发动机机壳的一侧,/n模块外壳的上方具有安装腔,模块主控板安装在模块外壳的安装腔内并且与模块外壳固定设置,电感设置在模块主控板的一侧且设置在模块外壳内,/n模块外壳上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通风孔的位置设置在电感与模块主控板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外壳、模块主控板和电感,模块外壳安装在发动机机壳的一侧,
模块外壳的上方具有安装腔,模块主控板安装在模块外壳的安装腔内并且与模块外壳固定设置,电感设置在模块主控板的一侧且设置在模块外壳内,
模块外壳上部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通风孔的位置设置在电感与模块主控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模块外壳的底部均布有模块散热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隔热通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模块主控板上设置有模块元件,模块主控板与模块外壳固定后再灌封环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伟国,刘勇贵,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得瑞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