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69387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涉及可立袋的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左边模和右边模,所述左边模的一侧开设有左模腔,所述右边模的一侧开设有右模腔,所述左模腔和右模腔组成预成型腔,所述预成型腔的横截面呈跑道型,所述预成型腔用于将瓶胚吹塑成中间体,该中间体用于吹塑成可立袋,在靠近左模腔的左边模内部设有左加热组件,在靠近右模腔的右边模内部设有右加热组件,所述左边模和右边模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通过对预吹模具的预成型腔的温度的控制,能有效解决可立袋及其它异形产品吹塑成型后袋身厚度不均匀的缺陷。

A pre blow mold for blow molding of vertical ba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
本技术涉及可立袋的生产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
技术介绍
在大输液制药企业特别是可立袋的生产,企业采取两步法制作输液容器的,吹瓶成型多采用直线式预热双向拉伸吹塑成型机(简称:吹瓶机)将袋胚加热到合适温度后一次拉伸吹塑成型,其工艺流程为:袋胚→旋转加热机构→取胚、送胚机构→模具工位吹塑拉伸成型→可立袋容。可立袋类大输液产品因其外形的特殊性,袋体为扁圆样式的异形形状,其袋胚外形为圆形,在吹袋成型时因袋身拉伸长度不一致,导致最终成型后袋体横截面四周厚度不均匀,袋体短轴两边较厚,长轴两边及袋底边缘处较薄(详见图1示意)。可立袋类产品的袋身四周厚度不均匀可能会导致在生产过程中最薄处容易划伤,袋身均匀性不好影响使用效果及产品外观质量等。现国内吹瓶机采用冷胚再加热后一步吹塑成型的工艺暂无法解决可立袋类产品的瓶身均匀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吹瓶机在吹塑成型时因袋胚四周温度均匀,而成型的可立袋为扁圆形,袋身的长轴、短轴不一致,吹塑成型时导致袋胚拉伸比不一致,可立袋成型后的瓶身短轴边厚,长轴边薄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包括左边模和右边模,所述左边模的一侧开设有左模腔,所述右边模的一侧开设有右模腔,所述左模腔和右模腔组成预成型腔,所述预成型腔的横截面呈跑道型,所述预成型腔用于将瓶胚吹塑成中间体,该中间体用于吹塑成可立袋,在靠近左模腔的左边模内部设有左加热组件,在靠近右模腔的右边模内部设有右加热组件,所述左边模和右边模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左模腔包括左短轴区和左长轴区,所述左加热组件包括靠近左短轴区设置的左加热区A、靠近左长轴区设置的左加热区C以及在左加热区A、左加热区C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的左加热区B,所述左加热区A的温度>左加热区B的温度>左加热区C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左加热区A、左加热区B和左加热区C均包括若干靠近预成型腔的外轮廓竖直贯穿开设的加热孔,每个加热孔内均设置有电加热管,每根电加热管单独控制。进一步的,所述右模腔包括右短轴区和右长轴区,所述右加热组件包括靠近右短轴区设置的右加热区A、靠近右长轴区设置的右加热区C以及在右加热区A、右加热区C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的右加热区B,所述右加热区A的温度>右加热区B的温度>右加热区C的温度。进一步的,所述右加热区A、右加热区B和右加热区C均包括若干靠近预成型腔的外轮廓竖直贯穿开设的加热孔,每个加热孔内均设置有电加热管,每根电加热管单独控制。进一步的,所述预成型腔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在所述预成型腔的底部开口内设有底模,底模和预成型腔的底部开口之间形成用于中间体的底部成型及中间体的吊环保护用的底模腔。进一步的,所述底模上贯穿有可调整高度的底模导向杆,所述底模导向杆的一端设置在底模腔内。进一步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销和定位孔,所述定位销垂直设置在左边模和/或右边模上,与定位销相配合的定位孔开设在左边模和/或右边模内。进一步的,左边模和右边模合模后,左模腔和右模腔的上下位移、左右位移≤0.2mm;左边模和右边模合模后有合模线,合模线≤0.3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新颖,实用性强。实现可立袋等异形塑料性容器在最终吹塑成型前,对用于最终吹塑成可立袋的中间体先进行预吹,通过设置在左模腔和右模腔周围的直线阵列分区加热结构,分区加热装置对中间体进行精准加热和拉伸,使得中间体在最终吹塑成型后实现可立袋身厚均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可立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的左边模的示意图。图中标记:1-左边模,2-右边模,3-左模腔,4-右模腔,5-左加热区A,6-左加热区B,7-左加热区C,8-右加热区A,9-右加热区B,10-右加热区C,11-电加热管,12-加热孔,13-底模,14-底模导向杆,15-底膜腔,16-预成型腔,17-合模线,18-定位销,19-定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所用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包括左边模1和右边模2,所述左边模1的一侧开设有左模腔3,所述右边模2的一侧开设有右模腔4,所述左模腔3和右模腔4组成预成型腔16,所述预成型腔16的横截面呈跑道型,所述预成型腔16用于将瓶胚吹塑成中间体,该中间体用于吹塑成可立袋,在靠近左模腔3的左边模1内部设有左加热组件,在靠近右模腔4的右边模2内部设有右加热组件,所述左边模1和右边模2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所述左模腔3和右模腔4是完全对称的两个结构,当左边模1和右边模2通过锁紧装置合模后,左模腔3和右模腔4的上下位移、左右位移要控制在0.2mm以内;左边模1和右边模2合模后有合模线17,合模线17≤0.3mm。预成型腔16的结构属于异型结构,其形状是由最终成型的可立袋的形状决定的,即通过最终成型的可立袋的形状倒推中间体的形状,即预成型腔16的形状,然后再将预成型腔16的形状一分为二得出左模腔3和右模腔4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销18和定位孔19,所述定位销18垂直设置在左边模1和/或右边模2上,与定位销18相配合的定位孔19开设在左边模1和/或右边模2内。定位销18和定位孔19用以保证左模腔3、右模腔4在合模后的对中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模腔3包括左短轴区和左长轴区,所述左加热组件包括靠近左短轴区设置的左加热区A5、靠近左长轴区设置的左加热区C7以及在左加热区A5、左加热区C7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的左加热区B6,所述左加热区A5的温度>左加热区B6的温度>左加热区C7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加热区A5、左加热区B6和左加热区C7均包括若干靠近预成型腔16的外轮廓竖直贯穿开设的加热孔12,加热孔12与预成型腔16边缘保持5mm以上的距离,每个加热孔12内均设置有电加热管11,每根电加热管11单独控制。所述的左加热区A5的电加热管11对中间体左短轴区进行加热,左加热区B6的电加热管11对中间体左短轴与左长轴之间的过渡区域进行加热,左加热区C7的电加热管11对中间体左长轴区进行加热。加热区域温度分布:所述左加热区A5的温度>左加热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边模(1)和右边模(2),所述左边模(1)的一侧开设有左模腔(3),所述右边模(2)的一侧开设有右模腔(4),所述左模腔(3)和右模腔(4)组成预成型腔(16),所述预成型腔(16)的横截面呈跑道型,所述预成型腔(16)用于将瓶胚吹塑成中间体,该中间体用于吹塑成可立袋,在靠近左模腔(3)的左边模(1)内部设有左加热组件,在靠近右模腔(4)的右边模(2)内部设有右加热组件,所述左边模(1)和右边模(2)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边模(1)和右边模(2),所述左边模(1)的一侧开设有左模腔(3),所述右边模(2)的一侧开设有右模腔(4),所述左模腔(3)和右模腔(4)组成预成型腔(16),所述预成型腔(16)的横截面呈跑道型,所述预成型腔(16)用于将瓶胚吹塑成中间体,该中间体用于吹塑成可立袋,在靠近左模腔(3)的左边模(1)内部设有左加热组件,在靠近右模腔(4)的右边模(2)内部设有右加热组件,所述左边模(1)和右边模(2)通过锁紧装置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腔(3)包括左短轴区和左长轴区,所述左加热组件包括靠近左短轴区设置的左加热区A(5)、靠近左长轴区设置的左加热区C(7)以及在左加热区A(5)、左加热区C(7)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的左加热区B(6),所述左加热区A(5)的温度>左加热区B(6)的温度>左加热区C(7)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加热区A(5)、左加热区B(6)和左加热区C(7)均包括若干靠近预成型腔(16)的外轮廓竖直贯穿开设的加热孔(12),每个加热孔(12)内均设置有电加热管(11),每根电加热管(11)单独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立袋吹塑成型用预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模腔(4)包括右短轴区和右长轴区,所述右加热组件包括靠近右短轴区设置的右加热区A(8)、靠近右长轴区设置的右加热区C(10)以及在右加热区A(8)、右加热区C(10)之间的过渡区域设置的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军王强杨成斌谭鸿波谭顺洪徐忠利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