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车辆用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轴(D1)中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间壁(35),第二驱动轴(D2)中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间壁(35)。在第一驱动轴(D1)的内部,沿轴向(L)形成有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油路(91),在第二驱动轴(D2)的内部,沿轴向(L)形成有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油路(92),在中间壁(35)形成有从油压源(5)供给油的供给油路(93)。在供给油路(93)连接有第一油路(91)的轴向第二侧(L2)的端部和第二油路(92)的轴向第一侧(L1)的端部。
Driving device for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驱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件、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件、以及将第一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之中的至少第一连结部件并且将第二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第一连结部件以及第二连结部件之中的至少第二连结部件的传递装置。这种结构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一个例子在日本特开2017-14188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以下,在
技术介绍
的说明中,在括号内示出的附图标记是参照文献的附图标记。如专利文献1的图1以及图7所示,专利文献1的车辆驱动装置(1)具备两个电动马达(2L、2R)、与左右的驱动轮(61L、61R)驱动连结的两个输出齿轮轴(14L、14R)、使用两个行星齿轮机构(30L、30R)构成的齿轮装置(30)以及收容齿轮装置(30)的减速装置壳体(9)。该齿轮装置(30)具备与从电动马达(2L、2R)传递动力的输入齿轮(12a)啮合的输入侧外齿轮(13a)、和与输出齿轮轴(14L、14R)具有的输出齿轮(14a)啮合的输出侧小径齿轮(13b)。而且,通过该齿轮机构(30)如专利文献1的段落0110记载那样构成,在将从电动马达(2L、2R)一侧输入输入侧外齿轮(13a)的扭矩从输出侧小径齿轮(13b)输出至驱动轮(61L、61R)一侧时,能够将两个电动马达(2L、2R)的扭矩差放大并分配至左右的驱动轮(61L、61R)(段落0108、0166)。然而,旋转电机一般因发热而性能降低。因此,在旋转电机的驱动时,为了减少发热给予性能的影响,需要冷却旋转电机。在如上述那样具备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的车辆用驱动装置中,需要适当地冷却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双方。例如,虽然考虑将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一旋转电机的油路和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二旋转电机的油路个别地形成于壳体等,来对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双方供给冷却用的油,但此时壳体等的加工工时容易增加。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针对旋转电机的冷却结构的公开。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4188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希望实现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实现壳体等的加工工时的减少,并且能够对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双方适当地供给油。鉴于上述情况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结构在于,具备:第一旋转电机;第二旋转电机;第一连结部件,其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第二连结部件,其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传递装置,其将上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之中的至少上述第一连结部件,并且将上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之中的至少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及壳体,其收容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上述第二旋转电机、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及上述传递装置,在第一轴上,从轴向的一侧即轴向第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上述第二旋转电机,在与上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上,配置有上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上述第二连结部件,作为构成上述壳体的部件或者固定于上述壳体的部件的中间壁配置为,在上述轴向上的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与上述第二旋转电机之间,沿以上述第一轴为基准的径向延伸,在上述第一轴上,还配置有与上述第一旋转电机一体地旋转的第一驱动轴和与上述第二旋转电机一体地旋转的第二驱动轴,上述第一驱动轴中的在上述轴向上位于与上述轴向第一侧相反一侧的轴向第二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中间壁,上述第二驱动轴中的上述轴向第一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中间壁,在上述第一驱动轴的内部,沿上述轴向形成有用于将油供给至上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油路,在上述第二驱动轴的内部,沿上述轴向形成有用于将油供给至上述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油路,在上述中间壁形成有从油压源供给油的供给油路,在上述供给油路连接有上述第一油路的上述轴向第二侧的端部和上述第二油路的上述轴向第一侧的端部。根据上述特征结构,能够从在中间壁形成的供给油路将油供给至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油路和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油路双方。因此,相比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一油路的油路和用于将油供给至第二油路的油路个别形成于壳体等(构成壳体的部件或者固定于壳体的部件)的情况,能够实现壳体等的加工工时的减少,并且能够将油适当地供给至第一旋转电机以及第二旋转电机双方。根据参照附图说明的针对实施方式的以下记载,车辆用驱动装置的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很明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行星齿轮装置的速度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说明车辆用驱动装置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壳体部35相当于“中间壁”,第一距离X1相当于“从分支部至第一旋转电机为止的轴向的距离”,第二距离X2相当于“从分支部至第二旋转电机为止的轴向的距离”。在本说明书中,“驱动连结”是指两个旋转构件连结为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在该概念中,包含两个旋转构件连结为一体地旋转的状态、两个旋转构件经由一个以上的传动部件连结为能够传递驱动力的状态。对于这种传动部件,包含同速或者变速地传递旋转的各种部件(轴、齿轮机构、带、链等),也可以包含选择性地传递旋转以及驱动力的卡合装置(摩擦卡合装置、啮合式卡合装置等)。但是,针对差动齿轮装置或者差动齿轮机构的各旋转构件,称为“驱动连结”时,关于该差动齿轮装置或者该差动齿轮机构具备的三个以上的旋转构件,是指相互不经由其他旋转构件被驱动连结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旋转电机”作为将马达(电动机)、发电机(generator)以及根据需要发挥马达以及发电机双方的功能的马达·发电机均包含在内的概念来使用。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两个部件的配置,“在特定方向观察时重复”是指,当使与该视线方向平行的假想直线在与该假想直线正交的各方向移动时,至少存在一部分该假想直线与两个部件双方相交的区域。例如,“在径向观察时重复”是指,在周向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存在该假想直线与两个部件双方相交的区域。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各部件的方向是指它们组装于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状态下的方向。另外,针对各部件,与方向、位置等有关的用语是包含具有基于误差(在制造上能允许的程度的误差)的差异的状态在内的概念。如图1以及图3所示,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第一旋转电机11、第二旋转电机12、与第一车轮W1驱动连结的第一连结部件51、与第二车轮W2驱动连结的第二连结部件52和传递装置2。另外,如图1所示,车辆用驱动装置1具备收容第一旋转电机11、第二旋转电机12、第一连结部件51、第二连结部件52以及传递装置2的壳体3。这里,“收容”是指对收容对象物的至少一部分进行收容。例如,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连结部件51整体收容于壳体3(即,配置于壳体3的内部),但也能构成为第一连结部件51仅一部分收容于壳体3。传递装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n第一旋转电机;/n第二旋转电机;/n第一连结部件,其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n第二连结部件,其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n传递装置,其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中的至少所述第一连结部件,并且将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中的至少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及/n壳体,其收容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连结部件、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及所述传递装置,/n在第一轴上,从轴向的一侧即轴向第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n在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上,配置有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n作为构成所述壳体的部件或者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部件的中间壁配置为,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之间,沿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的径向延伸,/n在所述第一轴上,还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一体地旋转的第一驱动轴和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一体地旋转的第二驱动轴,/n所述第一驱动轴中的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轴向第一侧相反一侧的轴向第二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中间壁,/n所述第二驱动轴中的所述轴向第一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中间壁,/n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内部,沿所述轴向形成有用于将油供给至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第一油路,/n在所述第二驱动轴的内部,沿所述轴向形成有用于将油供给至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第二油路,/n在所述中间壁形成有从油压源供给油的供给油路,/n在所述供给油路连接有所述第一油路的所述轴向第二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油路的所述轴向第一侧的端部。/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7 JP 2017-2223081.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其中,具备:
第一旋转电机;
第二旋转电机;
第一连结部件,其与第一车轮驱动连结;
第二连结部件,其与第二车轮驱动连结;
传递装置,其将所述第一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中的至少所述第一连结部件,并且将所述第二旋转电机的扭矩传递至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中的至少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及
壳体,其收容所述第一旋转电机、所述第二旋转电机、所述第一连结部件、所述第二连结部件以及所述传递装置,
在第一轴上,从轴向的一侧即轴向第一侧开始依次配置有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以及所述第二旋转电机,
在与所述第一轴平行的第二轴上,配置有所述第一连结部件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件,
作为构成所述壳体的部件或者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部件的中间壁配置为,在所述轴向上的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之间,沿以所述第一轴为基准的径向延伸,
在所述第一轴上,还配置有与所述第一旋转电机一体地旋转的第一驱动轴和与所述第二旋转电机一体地旋转的第二驱动轴,
所述第一驱动轴中的在所述轴向上位于与所述轴向第一侧相反一侧的轴向第二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中间壁,
所述第二驱动轴中的所述轴向第一侧的端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中间壁,
在所述第一驱动轴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山大树,佐田夏木,铃木准,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