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工位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5886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工位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上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防护套筒;所述升降防护套筒内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装置;所述上压装置上部固定连接有上压端头;所述上压端头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横杆;所述上压横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板;所述机架下端与上压模板相对设置有下压模板;所述下压模板表面设置有下压模口;所述上压装置两侧设置有侧端齿轮,所述上压装置与下压模板之间设置有升降齿杆,升降齿杆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齿杆与上压装置通过侧端齿轮啮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双工位设计能够对产品进行高效处理,操作安全,生产效率高。

A double station pr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工位压机
本技术涉及压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工位压机。
技术介绍
压机是较为常见的机加工设备,冲压加工是借助于常规或专用冲压设备的动力,使坯料在模具里直接受到变形力并进行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但上下料时,压机处于非工作状态,导致生产效率不高,且上下料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将手伸入上下模之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工位压机,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工位压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第二工位;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上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防护套筒;所述升降防护套筒内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装置;所述上压装置上部固定连接有上压端头;所述上压端头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横杆;所述上压横杆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板;所述机架下端与上压模板相对设置有下压模板;所述下压模板表面设置有下压模口;所述上压装置两侧设置有侧端齿轮,所述上压装置与下压模板之间设置有升降齿杆,升降齿杆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齿杆与上压装置通过侧端齿轮啮合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第一工位、第二工位能够同时进行冲压工作,当其中一个工位进行换料工作时,另一个工位可以继续进行工作,这样的双工位压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且本装置更换材料只需在下压模板上进行更换,避免了手被压模压到的隐患。进一步:所述机架右侧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后侧焊接连接有真空泵架,且真空泵架上装配有真空泵。>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PLC控制器能够进行程序的设定,保证压模工作的准确性、精确性,真空泵可以制造真空环境,制造气压,从而推进上压装置的压模工作,且PLC控制器所使用的控制程序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进一步:机架左侧焊接连接有模温机架,且模温机架上装配有模温机。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的模温机能够精准控制上压模板的温度,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外观,抑制产品的缺陷,加快生产进度,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使模具预热时间减少,成品表面质量提升及可完全自动化生产。进一步:机架顶端固定连接支架,且支架上固定连接有水气管装配架,水气管装配架之间装配有水气管。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水汽管的作用是为上压装置提供液压、气压的动力,使上压装置能够有足够的压力对产品进行压模处理,且本装置合模时间短,且合模压力大,能够对产品进行很好的压模处理,。进一步:所述第一工位、第二工位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且防护网为金属防护网。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护网能够对装置各部分进行隔离,防止系统内部造成影响,也防止外部原因对装置内部造成影响。进一步:所述机架后侧固定连接有防护支杆。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后侧进行防护,能够避免人为或者非人为因素接近压机,对人体或者其他造成伤害或者损失。进一步:所述机架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脚,且支脚设置数量不少于八个。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脚的设置能够增加压机的抓地力,提升压机的稳定性,使得压机在冲压过程中保持机身的稳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压机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压机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压机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双工位压机的侧视图;图中:1为第一工位、2为第二工位、3为机架、4为真空泵、5为模温机、6为PLC控制器、7为下压模口、8为上压装置、81为侧端齿轮、82为升降杆、83为上压端头、84为上压模板、85为上压横杆、9为升降齿杆、10为水气管装配架、11为下压模板、12为支脚、13为模温机架、14为水气管、15为防护网、16为升降防护套筒、17为防护支杆、18为真空泵架、19为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双工位压机,包括机架3,所述机架3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所述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上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防护套筒16;所述升降防护套筒16内部设置有升降杆82;所述升降杆82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装置8;所述上压装置8上部固定连接有上压端头83;所述上压端头83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横杆85;所述上压横杆85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板84;所述机架3下端与上压模板84相对设置有下压模板11;所述下压模板11表面设置有下压模口7;所述上压装置8两侧设置有侧端齿轮81,所述上压装置8与下压模板11之间设置有升降齿杆9,升降齿杆9与机架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齿杆9与上压装置8通过侧端齿轮81啮合连接。在使用时,将所需冲压产品放置在下压模板11表面,固定好,上压装置8通过侧端齿轮81在升降齿杆9上进行下降,对下压模板11表面的产品进行冲压处理,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都设有相同结构,可以同时进行相同工作,且压模工作中,只需要在下压模11上放置产品,无须对上压装置8进行操作,且整个装置为对称结构,外表美观。如图2所示,所述所述机架3右侧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6,所述真空泵架18上装配有真空泵4,通过PLC控制器6编程,设定压机的工作步骤以及参数,真空泵4为压机提供气压动力。如图2所示,所述模温机架13上装配有模温机5,模温机5可以对上压模板84进行保温,提高产品的成型效率,降低不良品的产生,提高产品的外观,抑制产品的缺陷,加快生产进度,降低能耗,节约能源,使模具预热时间减少,成品表面质量提升及可完全自动化生产,提高模具寿命是提高生产力。如图3所示,所述支架19上固定连接有水气管装配架10,水气管装配架10之间装配有水气管14,水气管14在真空泵4的控制作用下,在水气管14内部产生液压或者气压,从而驱使下压装置8的运动。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之间均设置有防护网15,防护网15竖直设立在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之间,对压机内部起到隔离防护作用,能够避免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上的上压装置8互相影响干扰。如图1所示,所述机架3底端设置有支脚12,在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下端各设置有4个,能够有效提升压机的稳定性,防止压机在冲压过程中发生偏移或者倾倒。如图2和图4所示,机架3的后侧设置有防护支杆17,防护支杆17与机架3之间固定连接,形成后面的防护结构,能够避免人靠近压机对人体造成伤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所述机架(3)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所述第一工位(1)和第二工位(2)上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防护套筒(16);每个所述升降防护套筒(16)内部设置有升降杆(82);所述升降杆(82)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装置(8);所述上压装置(8)上部固定连接有上压端头(83);所述上压端头(83)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横杆(85);所述上压横杆(85)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板(84);所述机架(3)下端与上压模板(84)相对设置有下压模板(11);所述下压模板(11)表面设置有下压模口(7);所述上压装置(8)两侧设置有侧端齿轮(81),所述上压装置(8)与下压模板(11)之间设置有升降齿杆(9),升降齿杆(9)与机架(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齿杆(9)与上压装置(8)通过侧端齿轮(81)啮合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3),所述机架(3)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1)、第二工位(2);所述第一工位(1)和第二工位(2)上部固定连接有升降防护套筒(16);每个所述升降防护套筒(16)内部设置有升降杆(82);所述升降杆(82)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装置(8);所述上压装置(8)上部固定连接有上压端头(83);所述上压端头(83)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横杆(85);所述上压横杆(85)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压模板(84);所述机架(3)下端与上压模板(84)相对设置有下压模板(11);所述下压模板(11)表面设置有下压模口(7);所述上压装置(8)两侧设置有侧端齿轮(81),所述上压装置(8)与下压模板(11)之间设置有升降齿杆(9),升降齿杆(9)与机架(3)固定连接;所述升降齿杆(9)与上压装置(8)通过侧端齿轮(81)啮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工位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3)右侧固定连接有PLC控制器(6),PLC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凡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