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出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92110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04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出风装置,其包括布置在车身内部的发光组件和出风组件,车身包括对应发光组件设置的光通路和对应出风组件设置的出风通道,光通路与出风通道相对独立,光通路具有被光直接照亮的可见部分,光在可见部分上的位置与出风组件吹出的风的方向相关联。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光出风装置,由于光通路独立于出风通道,发光组件的设置位置并不依赖于出风通道,安装空间不受限制,具有很大的安装自由度,而且,其不占用出风通道的任何空间,避免了对出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避免了对出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避免了对出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光出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出风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光出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车用出风装置已经开始朝着简约、隐藏的趋势发展,出风装置的叶片可以设置成从外部不可见,这种设置虽然使得出风装置更加美观,但也造成乘员难以识别从出风装置中排出的风的方向。同时,在数字化潮流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光元器件在汽车内饰中应用,且利用灯光的颜色变化或者图案的变化,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信息,于是,衍生出了通过灯光向乘员提供风向信息的发光出风装置。
[0003]但是目前现有的发光出风装置,光学元件都比较复杂,利用多个光束引导通路,将光束引导到不同的通路里,从而实现光线位置的变化,这样的光学元件结构复杂且灯光的动态效果是卡顿的,而且为了使发光图案可见,灯光显示表面的材料必须是半透明的,这样应用场合就多了一些限定条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发光出风装置的结构复杂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发光出风装置。
[0005]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出风装置,其包括布置在车身内部的发光组件和出风组件,车身包括对应发光组件设置的光通路和对应出风组件设置的出风通道,光通路与出风通道相对独立,光通路具有被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直接照亮的可见部分,光在可见部分上的位置与出风组件吹出的风的方向相关联。
[0006]优选地,光通路与出风通道通过间隔壁间隔开或彼此连通。
[0007]优选地,发光组件具有固定不动的光源。
[0008]优选地,该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容纳在壳体中的转子,转子具有第一开口,壳体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跨度大于第一开口,光源发出的光在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后直接照射在可见部分上。
[0009]优选地,光源在转子的内部通过支架固定在壳体上。
[0010]优选地,该发光组件还包括用于将光从一路光变成多路光的格栅。
[0011]优选地,该发光出风装置还包括用于同步驱动发光组件和出风组件的电机。
[0012]优选地,该发光出风装置还包括连杆,发光组件通过连杆和出风组件连接。
[0013]优选地,发光组件通过球头球窝结构连接于连杆,电机与连杆连接以驱动发光组件。
[0014]优选地,出风组件包括基座和相对于基座绕转轴可转动的竖直叶片,电机与转轴连接以驱动竖直叶片。
[0015]优选地,车身为仪表板、副仪表板、门板或顶棚等。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出风装置,由于光通路独立于出风通道,发光组件的设置
位置并不依赖于出风通道,安装空间不受限制,具有很大的安装自由度,而且,其不占用出风通道的任何空间,避免了对出风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应该理解,这里的光通路独立于出风通道,指的是光从光源到可见部分的光通路相对于出风通道偏置,特别是光通路并不像现有技术中那样位于出风通道以内。总之,根据本技术的发光出风装置,既减少光学元件的数量,简化了结构,又节省空间和能耗,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A是包括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发光出风装置的车辆示意图;
[0018]图1B是图1A的车辆的内部示意性透视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的总成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的爆炸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A

图6C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的转子和竖直叶片的运动关系示意图,其中图6A中竖直叶片位于右极限位置,图6B中竖直叶片位于中间位置,图6C中竖直叶片位于左极限位置;
[0024]图7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安装在仪表板内的截面示意图;
[0025]图8A

图8C是本技术发光出风装置中光源发出的光所照亮的位置与竖直叶片的位置的对应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予以详细描述。
[0027]如图1A和图1B所示,汽车V内部可以包括配置有发光出风装置VR的仪表板IP。
[0028]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发光出风装置VR包括连杆10、发光组件20和出风组件30,其中,发光组件20通过连杆10和出风组件30连接,从而将发光组件20发出的光的位置与出风组件30吹出的风的方向关联起来,使得乘员能够通过看见的光的位置来识别出风方向。
[0029]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20包括壳体26和容纳在壳体26中的转子25,壳体26和转子25设计成互相匹配的筒形结构,具体地,如图4所示,转子25包括设计成筒形结构的筒壁251,在筒壁251顶端固定设置一球头252,球头252与连杆10(参见图3)一端的球窝连接,在筒壁25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一开口253,在筒壁251的底部设置一销254。如图5所示,壳体26包括设计成筒形结构的筒套261,在筒套261的圆周面上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第二开口262,第二开口262在横向上大于第一开口253。筒套261的底部设置有孔263,转子25的销254插入壳体26的孔263中,并且通过垫圈27和螺钉28(参见图3)与壳体26连接,使得转子25能够相对于壳体26旋转。
[0030]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20还包括格栅24,如图8A

8C所示,格栅24通过卡接的方式布置在壳体26的外部,以遮挡壳体26的第二开口262。可以想到的是,格栅24也可以布置在壳体26与转子25之间。
[0031]如图3所示,发光组件20还包括光源22,本实施例中,光源22为单个灯珠。如图2所
示,光源22通过支架23固定到壳体26上,具体地,支架23包括至少3个挂钩231(参见图3),通过将光源22固定在支架23上,再将支架23放置在转子25的顶端,且转子25容纳在壳体26中,使得支架23的挂钩231跨过转子25的筒壁251挂接在壳体26的套筒261上。
[0032]如图3所示,出风组件30包括基座31和布置在基座31内的一组竖直叶片32,竖直叶片32可以相对于基座31绕转轴321转动,从而调节水平方向的左右出风。
[0033]如图3所示,发光出风装置VR还包括电机40,如图6A

6C所示,电机40的输出轴41与竖直叶片32的一个转轴321(参见图3)同轴连接,同时,连杆10的另一端也通过球头球窝的设计与电机40的输出轴41连接,从而电机40驱动竖直叶片32绕转轴321转动的同时也会驱动转子25相对于壳体26转动。
[0034]如图7所示,发光出风装置VR布置在仪表板IP内部,并且发光出风装置VR的发光组件20与仪表板IP上的光通路50连接。光通路50包括下表面51,下表面51包括至少一个可见部分511,可见部分511从光通路50的外部为乘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出风装置包括布置在车身内部的发光组件和出风组件,车身包括对应发光组件设置的光通路和对应出风组件设置的出风通道,光通路与出风通道相对独立,光通路具有被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直接照亮的可见部分,光在可见部分上的位置与出风组件吹出的风的方向相关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光通路与出风通道通过间隔壁间隔开或彼此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发光组件具有固定不动的光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组件包括壳体和可转动地容纳在壳体中的转子,转子具有第一开口,壳体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的跨度大于第一开口,光源发出的光在穿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后直接照射在可见部分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出风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辉何贤飞
申请(专利权)人: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