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出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187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17 04: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出风口,包括壳体和导风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具有上折弯部以使第一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二风道具有下折弯部以使第二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所述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相交于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绕X轴转动设置于壳体开口处的单个主叶片,且所述主叶片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和第二风道的出口之间;当所述主叶片绕X轴转动时,所述主叶片对第一气流的方向和第二气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实现纵向导风的调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结构简单,吹风效果良好。良好。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出风口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出风口。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出风口是汽车必备的部件之一,为满足不同身高、不同体型、不同习惯的驾驶员对温度的要求,目前市场上汽车空调出风口一般是控制主叶片、次叶片、风门等部件实现风向调节。
[0003]目前汽车内饰行业,空调出风口隐形化正在形成趋势,相应的壳体造型也愈发多样化,一种新式高宽比的狭长形造型壳体特点是由两个或者多个固定的分流口组成,基于流体的康达效应,通过控制各个分流口的流量来实现风向的偏转。
[0004]申请人的在先申请(公开号:CN109823143A)中公开了一种出风口装置、空调系统及交通工具,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遮挡部,气流经总进风口进入口,再分别经第一通道的入口及第二通道的入口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再由第一通道的出口及第二通道的出口流出并相互作用,参见图3至图6所示,其通过遮挡部封堵第一通道的入口及第二通道的入口,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进风面积不同,进入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进风量不同,实现吹风角度的调节,然而这种结构,进风时,气流由于遮挡部的存在,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进风面积不同,造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进风量不同,导致出风口的出风风速以及出风量不同,影响吹风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吹风效果良好,而且结构简单,降低成本。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汽车出风口,包括壳体和导风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具有上折弯部以使第一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二风道具有下折弯部以使第二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所述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所述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相交于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绕X轴转动设置于壳体开口处的单个主叶片,且所述主叶片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和第二风道的出口之间;当所述主叶片绕X轴转动时,所述主叶片对第一气流的方向和第二气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实现纵向导风的调节。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出风口,通过将壳体内分为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气流通过第一风道的入口和第二风道的入口分别进入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再由第一风道的出口和第二风道的出口流出并相互作用于壳体的开口处,第一气流的方向以及第二气流的方向相互作用,实现吹风,再通过主叶片绕X轴转动,由于主叶片位于壳体的开口处,并位于第一风道的出口和第二风道的出口之间,主叶片在转动的过程中对第一气流的方向和第二气流的方向进行引导,第一气流的方向、第二气流的方向以及主叶片的
引导同时配合,从而实现纵向导风的调节,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改变第一风道的入口和第二风道的入口的进风面积的方案而言,本技术中,主叶片直接设置在壳体的出口处,仅仅起到导风作用,不会对第一风道的入口和出口以及第二风道的入口和出口进行遮蔽,因此不会影响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的进风面积和出风面积,因此不会改变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进风量、出风量以及出风速度,避免了因为吹风面积的变化而影响吹风效果,使得导风效果好,吹风角度精准。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还具有进风通道,所述第一风道的入口和第二风道的入口分别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次叶片,所述次叶片分别绕Y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内,X轴与Y轴垂直设置,所述主叶片上沿X轴滑动设置有次叶片操作件,所述次叶片操作件与所述次叶片传动连接;当所述次叶片操作件相对于所述主叶片沿X轴滑动时,所述次叶片操作件带动所述次叶片转动,从而实现横向导风的调节。通过上述改进,当所述次叶片操作件相对于所述主叶片沿X轴滑动时,所述次叶片操作件带动所述次叶片转动,从而实现横向导风的调节,操作方便。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次叶片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风道内的若干上叶片、设置于所述第二风道内的若干下叶片以及将所述上叶片和下叶片进行连接的连动杆,所述次叶片操作件与所述连动杆传动连接。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叶片上设置有次叶片操作件滑槽,所述次叶片操作件的一端位于所述次叶片操作件滑槽外,所述次叶片操作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次叶片操作件滑槽并形成有与所述连动杆配合的拨叉,所述次叶片操作件沿所述次叶片操作件滑槽移动时,推动所述次叶片转动。通过上述改进,便于带动次叶片进行转动。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风门,所述主叶片上沿X轴滑动设置有风门操作件,所述风门操作件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风门传动连接,当所述风门操作件相对于所述主叶片滑动沿X轴移动时,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风门沿Z轴移动,Z轴垂直于X轴,所述风门移动过程中与所述进风通道配合,从而调节所述进风通道的开口大小。通过上述改进,便于调节出风量的大小。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主叶片上沿X轴设置有风门操作件滑槽,所述风门操作件一端位于所述风门操作件滑槽外并呈条状,所述风门操作件另一端穿过所述风门操作件滑槽伸入壳体内,并分别通过传动组件与所述风门传动连接,所述风门操作件沿所述风门操作件滑槽移动时,通过传动组件推动所述风门移动。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连杆组件,所述风门操作件通过连杆组件与所述风门连接,当所述主叶片带动所述风门操作件绕X轴转动时,所述风门操作件相对于所述连杆组件转动;当所述风门操作件沿X轴相对于主叶片移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连杆组件推动所述风门沿Z轴移动。
[001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风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风门操作件转动连接。
[001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风门操作件的数量具有两个,所述连杆组件相应的具有两组,所述主叶片上沿X轴设置有两个风门操作件滑槽,两个所述第二连杆上分别
延伸形成有齿条,两个齿条之间通过传动齿轮进行传动连接。
[001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向上凸出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一风道,所述分流器向下凸出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有所述第二风道,所述分流器与所述进风通道相对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风门的上下两端分别向安装槽内延伸形成有导向块。
[001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进风通道与第一风道连接处设有与风门配合的上密封条,所述空气供气通道与第二风道连接处设有与风门配合的下密封条。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的去除壳体后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的导风机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出风口,包括壳体和导风机构,所述壳体包括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具有上折弯部以使第一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第一气流,所述第二风道具有下折弯部以使第二风道的出口被配置为输出与所述第一气流相交的第二气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和第二气流相交于壳体的开口处,所述导风机构包括绕X轴转动设置于壳体开口处的单个主叶片,且所述主叶片位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出口和第二风道的出口之间;当所述主叶片绕X轴转动时,所述主叶片对第一气流的方向和第二气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实现纵向导风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柠涛王泽星张生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