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82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34
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包括电机支架、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料仓、螺旋输送轴和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螺旋输送轴设置在输送料筒内,料仓的顶部敞口,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料筒的左侧部上侧,输送料筒的右侧部下侧设有出料口,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固定安装在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上,输送料筒的上侧设有位于料仓和右侧端盖之间的抽气壳体,抽气壳体的内圆周和输送料筒的上侧外圆周之间形成负压腔,输送料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粉气分离孔,抽气壳体上设有恒压阀口和抽气口,恒压阀口上安装有恒压阀,抽气口连接有微负压风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节省人力、脱气效率高,减少粉尘飞扬的污染,操作简便,方便维修。

Micro negative pressure degassing device and variable diameter and variable pitch screw feeding of ultrafine pow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超细粉体包装给料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
技术介绍
现阶段的超细粉体包装给料多采用多工位脱气,且人工参与较多,给料效率,脱气效果差,且螺旋给料精度也不高,还给作业工人带来安全隐患,这将不利于超细粉体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包装及配料。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脱气效果好、给料精度高、人体危害小、结构简单以及维修方便,解决传统超细粉体给料脱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本专利技术节省人力、脱气效率高,减少粉尘飞扬的污染,操作简便,方便维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包括电机支架、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料仓、螺旋输送轴和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驱动减速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上,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和螺旋输送轴的中心线重合且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输送壳体的左端外圆下部和右端外圆下部均设有固定支撑架,输送壳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端盖,输送料筒为左粗右细的圆台筒,螺旋输送轴设置在输送料筒内,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各处直径均相等且小于输送料筒的最小内径,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螺旋输送轴的右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左侧的轴承端盖上,第一传动轴的左端穿过左侧的轴承端盖,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右侧的轴承端盖上,第二传动轴的右端穿过右侧的轴承端盖,驱动减速电机的右侧动力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传动连接,料仓的顶部敞口,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料筒的左侧部上侧并与输送料筒的内部连通,输送料筒的右侧部下侧设有出料口,螺旋输送轴的左侧部位于料仓的底部的正下方,螺旋输送轴的右侧部位于出料口的正上方,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固定安装在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上,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沿螺旋输送轴的中心线螺旋布置,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自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延伸至出料口的上方,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径和螺距均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圆与输送料筒的内圆之间的距离自左向右保持恒定,输送料筒的上侧设有位于料仓和右侧端盖之间的抽气壳体,抽气壳体为左粗右细且底部敞口的半圆台筒结构,抽气壳体的轴线与输送料筒的中心线重合,抽气壳体的内圆直径大于输送料筒的外径,抽气壳体的内圆周和输送料筒的上侧外圆周之间形成负压腔,输送料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负压腔连通的粉气分离孔,抽气壳体上设有恒压阀口和抽气口,恒压阀口和抽气口的内端均与负压腔连通,恒压阀口上安装有恒压阀,抽气口连接有微负压风机。输送料筒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下壳体的左侧部,位于料仓左侧的下壳体一段为圆台筒结构,位于料仓右侧的下壳体一段为左粗右细且顶部敞口的半圆台筒结构,上壳体为左粗右细且底部敞口的半圆台筒结构,上壳体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一水平折板,位于料仓右侧的下壳体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二水平折板,两块第一水平折板的下表面分别对应与两块第二水平折板的上表面紧压接触,上壳体和位于料仓右侧的下壳体对接成圆台筒结构,出料口设置在下壳体的右侧部下侧,抽气壳体的前后两侧边均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三水平折板,两块第三水平折板的下表面分别对应与两块第一水平折板的上表面,前侧的第三水平折板和前侧的第二水平折板之间通过若干根穿过前侧的第二水平折板的第一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后侧的第三水平折板和后侧的第二水平折板之间通过若干根穿过后侧的第二水平折板的第二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各个粉气分离孔均匀开设在上壳体上,负压腔为上壳体的外圆周和抽气壳体的内圆周之间的半圆环腔,上壳体的内圆周上设置有滤网。位于料仓和出料口之间的一段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圆上设置有清扫刷,清扫刷的外边沿分别与滤网和下壳体的内圆滑动接触。螺旋输送轴上设置有位于出料口右侧的螺旋防堆积叶片,出料口位于螺旋防堆积叶片和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之间的螺旋输送轴的正下方,螺旋防堆积叶片的旋向与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旋向相反。螺旋输送轴为中空管轴,第一传动轴的右端插接固定在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内部,第二传动轴的左端插接固定在螺旋输送轴的右端内部。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料筒为左粗右细的圆台筒,螺旋输送轴转动设置在输送料筒内,驱动减速电机为螺旋输送轴提供动力,超细粉体通过料仓进入输送料筒内部,并在变径变距螺旋叶片的挤压推送作用下,自左向右朝向出料口移动,在此过程中,变径变距螺旋叶片能够挤出超细粉体中的空气,挤压出的空气经滤网和各个粉气分离孔从输送料筒进入负压腔中,并在微负压风机的作用下从抽气口排出,微负压风机和恒压阀始终将负压腔中的压力保持在恒定负压状态下,从而防止挤压出的空气回流至输送料筒内,避免挤压出的空气阻碍超细粉体的输送;本专利技术能够取代效率低下的传统给料及多工位人工作业脱气模式,有效降低超细粉体脱气的人力投入,提高超细粉体脱气效率,减少粉尘飞扬的污染,减少设备故障率和设备投资成本,操作简便。本专利技术的输送料筒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下壳体和抽气壳体三者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方便维修和清理螺旋输送轴及变径变距螺旋叶片。而且螺旋输送轴上设置螺旋防堆积叶片,螺旋防堆积叶片位于出料口右侧,如此,超细粉体经变径变距螺旋叶片推送至出料口时,超细粉体便可通过出料口排出输送料筒,在此过程,螺旋防堆积叶片能够防止部分超细粉体因飞扬而落在出料口右侧的输送料筒内,保证超细粉体出料彻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轴向剖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剖视图。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包括电机支架1、驱动减速电机2、输送料筒3、料仓4、螺旋输送轴5和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6,驱动减速电机2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1上,驱动减速电机2、输送料筒3和螺旋输送轴5的中心线重合且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输送壳体的左端外圆下部和右端外圆下部均设有固定支撑架7,输送壳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端盖8,输送料筒3为左粗右细的圆台筒,螺旋输送轴5设置在输送料筒3内,螺旋输送轴5的外圆周各处直径均相等且小于输送料筒3的最小内径,螺旋输送轴5的左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9,螺旋输送轴5的右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10,第一传动轴9通过第一滚动轴承11转动安装在左侧的轴承端盖8上,第一传动轴9的左端穿过左侧的轴承端盖8,第二传动轴10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2转动安装在右侧的轴承端盖8上,第二传动轴10的右端穿过右侧的轴承端盖8,驱动减速电机2的右侧动力轴通过联轴器13与第一传动轴9的左端传动连接,料仓4的顶部敞口,料仓4的底部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料仓、螺旋输送轴和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驱动减速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上,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和螺旋输送轴的中心线重合且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输送壳体的左端外圆下部和右端外圆下部均设有固定支撑架,输送壳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端盖,输送料筒为左粗右细的圆台筒,螺旋输送轴设置在输送料筒内,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各处直径均相等且小于输送料筒的最小内径,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螺旋输送轴的右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左侧的轴承端盖上,第一传动轴的左端穿过左侧的轴承端盖,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右侧的轴承端盖上,第二传动轴的右端穿过右侧的轴承端盖,驱动减速电机的右侧动力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传动连接,料仓的顶部敞口,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料筒的左侧部上侧并与输送料筒的内部连通,输送料筒的右侧部下侧设有出料口,螺旋输送轴的左侧部位于料仓的底部的正下方,螺旋输送轴的右侧部位于出料口的正上方,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固定安装在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上,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沿螺旋输送轴的中心线螺旋布置,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自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延伸至出料口的上方,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径和螺距均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圆与输送料筒的内圆之间的距离自左向右保持恒定,输送料筒的上侧设有位于料仓和右侧端盖之间的抽气壳体,抽气壳体为左粗右细且底部敞口的半圆台筒结构,抽气壳体的轴线与输送料筒的中心线重合,抽气壳体的内圆直径大于输送料筒的外径,抽气壳体的内圆周和输送料筒的上侧外圆周之间形成负压腔,输送料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负压腔连通的粉气分离孔,抽气壳体上设有恒压阀口和抽气口,恒压阀口和抽气口的内端均与负压腔连通,恒压阀口上安装有恒压阀,抽气口连接有微负压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超细粉体变径变距螺旋给料及微负压脱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支架、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料仓、螺旋输送轴和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驱动减速电机固定连接在电机支架上,驱动减速电机、输送料筒和螺旋输送轴的中心线重合且均沿左右方向水平设置,输送壳体的左端外圆下部和右端外圆下部均设有固定支撑架,输送壳体的左端和右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端盖,输送料筒为左粗右细的圆台筒,螺旋输送轴设置在输送料筒内,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各处直径均相等且小于输送料筒的最小内径,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螺旋输送轴的右端同中心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左侧的轴承端盖上,第一传动轴的左端穿过左侧的轴承端盖,第二传动轴通过第二滚动轴承转动安装在右侧的轴承端盖上,第二传动轴的右端穿过右侧的轴承端盖,驱动减速电机的右侧动力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传动轴的左端传动连接,料仓的顶部敞口,料仓的底部固定连接在输送料筒的左侧部上侧并与输送料筒的内部连通,输送料筒的右侧部下侧设有出料口,螺旋输送轴的左侧部位于料仓的底部的正下方,螺旋输送轴的右侧部位于出料口的正上方,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固定安装在螺旋输送轴的外圆周上,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沿螺旋输送轴的中心线螺旋布置,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自螺旋输送轴的左端延伸至出料口的上方,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径和螺距均自左向右逐渐减小,变径变距螺旋输送叶片的外圆与输送料筒的内圆之间的距离自左向右保持恒定,输送料筒的上侧设有位于料仓和右侧端盖之间的抽气壳体,抽气壳体为左粗右细且底部敞口的半圆台筒结构,抽气壳体的轴线与输送料筒的中心线重合,抽气壳体的内圆直径大于输送料筒的外径,抽气壳体的内圆周和输送料筒的上侧外圆周之间形成负压腔,输送料筒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与负压腔连通的粉气分离孔,抽气壳体上设有恒压阀口和抽气口,恒压阀口和抽气口的内端均与负压腔连通,恒压阀口上安装有恒压阀,抽气口连接有微负压风机。


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长璞李永祥徐雪萌张军顺王震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