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无人机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856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3:27
本申请涉及一种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检测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上述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通过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在空中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接着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从而在车辆发生严重车祸时候无人机能够及时采集事故现场的画面等信息。

Vehicle collision handling method and UAV fixe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无人机固定装置
本申请涉及无人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无人机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道路上车辆的数量增长,交通事故的及时反馈问题备受重视。车辆发生严重碰撞事故后,若事故反馈不及时,极有可能延误伤者的救治时机,且反馈不及时会导致无法及时取证,则后续事故责任的分配时会存在相互推诿的情况。目前虽然可通过人工报警或道路上监控系统反馈交通事故,但在发生严重碰撞时,车上人员可能受伤陷入昏迷状态,无法通过电话报警,在偏僻的路段特别是山区道路上,道路上监控探头数量少,在监控盲区发生交通事故,无法通过道路上监控系统反馈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旨在提高交通事故反馈的及时性。为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及一种无人机固定装置。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检测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其中,车辆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时断开第一触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到第一信号之后还包括: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信号;若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来自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则将预设的第二移动终端作为指定终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指定服务器包括保险公司服务器、公交管理系统服务器、医院系统服务器、消防系统服务器或交警系统服务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警示灯或喇叭。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根据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检测无人机的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若不存在障碍物,发送弹射安全信号至无人机所属车辆以使车辆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并且,产生第一信号;接收到第一信号后,启动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若存在障碍物,发送弹射危险信号至车辆以使车辆禁止将无人机弹射至空中。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车辆,车辆上配置有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通过无人机固定装置固定在车辆上,方法包括:通过车上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加速度;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根据第二信号,车辆通过无人机固定装置将搭载的无人机弹射至空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的步骤,包括:在加速度大于碰撞阈值时,生成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并将弹射安全检测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在接收到无人机发来的弹射安全信号后,生成第二信号并将第二信号发送至无人机固定装置。一种无人机固定装置,包括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上的可移动弹性件、吸合件和电子控制器接口;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吸合件吸合无人机的起落架时,可移动弹性件受起落架挤压而处于压缩状态;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一位置且吸合件释放无人机的起落架时,无人机受可移动弹性件作用而弹射至空中;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吸合件吸合无人机的起落架时,可移动弹性件处于舒张状态;在可移动弹性件处于第二位置且吸合件释放无人机的起落架时,可移动弹性件处于舒张状态,无人机在自身驱动器的驱动下起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基座上第二触点,用于与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闭合。上述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在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时,通过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在空中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接着将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从而在车辆发生严重车祸时候无人机能够及时采集事故现场的画面等信息,并且,在发生碰撞时无人机能在第一时间弹射出平台,不会和车辆一起损毁,并实现响应的碰撞拍摄功能。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图3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无人机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开关,但这些开关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器件(信号)与另一个元器件(信号)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信号称为第二信号,且类似地,可将第二信号称为第一信号。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两者都是信号,但其不是同一信号。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方法包括:步骤102:检测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其中,将无人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弹射至空中的实现方法有多种。例如,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接收车上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加速度a,判断车辆加速度a是否大于碰撞阈值b(b的数值为预先设定,车辆以b加速度进行碰撞,则判定车辆将会受到严重损坏,人员会受到较严重伤害),若车辆加速度a大于b,则满足无人机弹射条件,启动无人机弹射系统(即无人机固定装置),无人机被弹射至空中,原本位于无人机上的用于使无人机与车辆建立连接的第一触点随之断开,无人机在检测到该连接器时产生第一信号,因而第一信号可以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将无人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弹射至空中的实现方法还可以通过车辆上被动安全系统的电子控制器(ElectronicControlUnit,ECU)实现。例如,电子控制器是车上用于控制安全气囊打开的装置,安全气囊相关工作过程为:车上配置的碰撞传感器(也可称为安全气囊传感器),首先由碰撞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碰撞达到规定的强度,碰撞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囊组件中的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启动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驾驶员或乘员的前部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和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以上可得,可以驱动电路产生起动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检测到所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所述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n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启动所述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所述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所述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n将所述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n其中,所述车辆将搭载的所述无人机弹射至空中时断开所述第一触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检测到所述无人机上的第一触点被断开,启动所述无人机,并产生用于表征车辆发生碰撞的第一信号;
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启动所述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所述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所述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
将所述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
其中,所述车辆将搭载的所述无人机弹射至空中时断开所述第一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之后还包括:
向第一移动终端发送第二信号;
若在设定时间阈值内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移动终端的第三信号,则将预设的第二移动终端作为指定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服务器包括保险公司服务器、公交管理系统服务器、医院系统服务器、消防系统服务器或交警系统服务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启动所述无人机上的警示灯或喇叭。


5.一种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应用于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根据所述弹射安全检测信号检测所述无人机的预计弹射轨迹上是否存在障碍物;
若不存在障碍物,发送弹射安全信号至所述无人机所属车辆以使所述车辆将搭载的所述无人机弹射至空中,并且,产生第一信号;
接收到所述第一信号后,启动所述无人机上的信号采集器以采集碰撞相关信息,所述碰撞相关信息包括所述无人机所属车辆的周边图像信息;
将所述碰撞相关信息传输至指定终端或指定服务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碰撞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存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鹏赵自强赵炳根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