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4831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实施方式的电场纺丝装置具有:输送设备,沿着垂直方向输送基材;喷头单元,与由上述输送设备输送的上述基材对置地配置,通过被施加电压来喷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以及控制体,配置在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侧的位置,被施加与向上述喷头单元施加的电压为相同极性的电压,使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一端侧的位置的周边产生电场。

Electric field spin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场纺丝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场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使用电场纺丝法在基材上形成纤维膜的电场纺丝装置。该现有装置为,将基材架设在多个输送辊上而将其沿着水平方向输送,并从喷头朝向该基材喷出原料液。上述现有装置具有如下构造:为了在基材上形成纤维膜,而控制从喷头喷出而飞翔的纤维向基材的输送方向的两侧扩展的情况,而将纤维引导到基材上。另一方面,还提出有在沿着垂直方向输送的基材上形成纤维膜的装置。所提出的该装置为,由于具有沿着垂直方向输送基材的输送路,因此具有与上述现有装置不同的特有的输送辊的配置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5-53482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在沿着垂直方向输送的基材上形成纤维膜,在该电场纺丝装置中,不加长垂直方向的基材的输送路,就能够防止纤维向输送辊等进行附着,实现纤维膜的质量提高、装置的小型化以及维护性的提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实施方式的电场纺丝装置具有:输送设备,沿着垂直方向输送基材;喷头单元,与由上述输送设备输送的上述基材对置地配置,通过被施加电压来喷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以及控制体,配置于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侧的位置上,且被施加与向上述喷头单元施加的电压为相同极性的电压,使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一端侧的位置周边产生电场。附图说明r>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场纺丝装置的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场纺丝装置的喷头单元周边的构造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场纺丝装置的控制构成的一例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对实施方式的整体概要地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场纺丝装置10(以下简称为装置10)的内部的图。装置10是通过公知的电场纺丝法在基材40上形成纤维膜的装置的一例。装置10具有沿着垂直方向(例如图1的Y方向)输送基材40的输送路64(以下,称作垂直输送路64),通过与垂直输送路64所输送的基材40对置地配置的喷头单元30,在基材40上形成纤维膜。装置10为,与垂直输送路64所输送的基材40的两面对置地配置喷头单元30,而在垂直输送路64所输送的基材40的两面上同时形成纤维膜,由此能够实现纤维膜的形成速度的提高。此外,装置10为,为了向垂直输送路64供给基材40、以及将在垂直输送路64中通过而形成了纤维膜的基材40向下一个垂直输送路64或者装置10外输送,而具有与垂直输送路64的垂直方向上的端部连接且沿着水平方向输送基材40的输送路63(以下,称作水平输送路63)。如上所述,在设置有垂直输送路64以及水平输送路63的情况下,配置于垂直输送路64的端部的辊61a(参照图2),成为面向喷头单元30的特有的配置构造。由于该特有的配置构造,在从喷头单元30喷出原料液时,需要避免纤维附着于辊61a。另外,辊61a与喷头单元30相面对的特有的配置构造是指如下的构造:相对于辊61a的旋转轴而与卷挂有基材40的面相反侧的辊61a的面,不隔着基材40而直接与喷头单元30相面对。通过加长辊61a与喷头单元30之间的距离、即加长垂直输送路64的长度,能够防止纤维向辊61a附着。但是,当垂直输送路64的长度变长时,会导致装置的大型化。与此相对,在装置10中,如后述那样设置控制体70。控制体70通过对原料液的飞翔路径在垂直方向上的扩展进行控制,由此对纤维向辊61a等的飞翔进行抑制。因而,能够防止纤维向辊61a方向飞翔而纤维附着于辊61a。因此,能够防止由于纤维附着于辊61a而引起的例如基材40上的纤维膜的剥离、基材40的断裂、基材40的输送轴的歪斜变形等,能够实现纤维膜的质量提高以及维护性的提高。此外,通过设置控制体70,能够防止纤维附着于辊61a,因此无需使垂直输送路64的长度变长,还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化。接着,对装置10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装置10具有电源20(参照图3)、喷头单元30、开卷卷筒41、卷绕卷筒42、支承体50(参照图2)、输送设备60以及控制体70。首先,对电源20进行说明。电源20与喷头单元30连接。电源20向喷头31施加例如30~50kv的高电压,以使向喷头单元30的各喷头31供给的原料液带电。另外,电源20与控制体70连接。电源20向控制体70施加电压,以便对带电后的原料液的飞翔路径进行控制。向控制体70施加的电压与向喷头部31施加的电压为相同极性、且例如为相同值。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源20兼用作用于向喷头31施加电压的电源以及向控制体70施加电压的电源,但是喷头31用电源和控制体70用电源也可以分别是不同的电源。接着,对喷头单元30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喷头单元30配置在沿着垂直方向(图1的Y方向)输送基材40的垂直输送路64的两侧,且与垂直输送路64所输送的基材40对置。喷头单元30也可以仅配置在垂直输送路64的单侧,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纤维膜的形成速度而配置在垂直输送路64的两侧。喷头单元30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喷头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喷头单元30例如包括3个喷头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装置10具有三条垂直输送路64。因而,如图1所示,装置10具有合计4个喷头单元30,但是垂直输送路64的条数以及喷头单元30的个数不限定。参照图2对喷头单元30进行更详细说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所示的喷头单元30及其周边构造的图。如图2所示,喷头单元30的3个喷头31由支承体50支承,由此沿着垂直输送路64在垂直方向(图2的Y方向)上配置。各喷头31的间隔d1(参照图2)例如能够设为相同。另外,各喷头31具有相同构造。即,喷头31具有与基材40对置的喷出部。喷出部例如具有在与基材40的宽度(与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上排列且喷出原材料的多个喷嘴。喷出部的宽度(多个喷嘴的排列方向上的宽度)与基材40的宽度例如相同。另外,各喷头31与基材40之间的间隔d2(参照图2)例如相同。例如,根据喷出条件来决定间隔d2,该喷出条件包含电源20的施加电压、原料液中的聚合物的种类、原料液中的纤维的原材料浓度等。另外,各喷头31经由未图示的送液机构与未图示的原料液贮存罐连接。原料液是纤维的原材料(例如聚合物)以规定浓度溶解于溶剂而成的溶液。对纤维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定,能够根据想要形成的纤维膜的材质来适当变更。作为纤维的原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聚烯烃系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作为纤维的原材料,具体而言,能够通过选自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酰胺、聚甲醛、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硫醚、聚醚硫醚、聚醚酰亚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具有:/n输送设备,沿着垂直方向输送基材;/n喷头单元,与由上述输送设备输送的上述基材对置地配置,通过被施加电压来喷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以及/n控制体,配置在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侧的位置上,且被施加与向上述喷头单元施加的电压为相同极性的电压,使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一端侧的位置周边产生电场。/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20 JP 2017-2035171.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具有:
输送设备,沿着垂直方向输送基材;
喷头单元,与由上述输送设备输送的上述基材对置地配置,通过被施加电压来喷出纤维的原料液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以及
控制体,配置在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侧的位置上,且被施加与向上述喷头单元施加的电压为相同极性的电压,使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一端侧的位置周边产生电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控制体为,产生对上述原料液的飞翔路径向上述垂直方向的扩展进行控制的电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喷头单元与上述基材的两面对置地配置,并且,
上述控制体配置在与上述基材的两面对置地配置的上述喷头单元的上述至少一端侧的位置上。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喷头单元具有喷出上述原料液的多个喷头,上述喷头在上述垂直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并且,
上述控制体配置在从上述多个喷头中配置在上述垂直方向上的至少一端侧的位置上的喷头、沿着上述垂直方向离开规定间隔的位置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配置在上述一端侧的位置上的喷头与上述控制体之间的上述规定间隔,是比上述多个喷头的配置间隔小的间隔。


6.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具有:
输送设备,具有:第一输送路,沿着垂直方向输送基材;以及第二输送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下静雄内田健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