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319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7:06
提供即便当在基材的两面形成纤维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纤维膜贴附于输送辊而导致纤维膜从基材剥离的电场纺丝装置。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具有:输送辊,其是输送基材的辊,且具有在输送上述基材时与上述基材接触的输送面;以及喷头单元,朝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从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1.6以下的表面粗糙度(Ra)。并且,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装置具有:输送辊,其是输送基材的辊,且具有在输送上述基材时与上述基材接触的输送面;以及喷头单元,朝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从而在上述基材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覆膜,上述覆膜包含氟系树脂。

Electric field spin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场纺丝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电场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使用电场纺丝法在基材上形成纤维膜的电场纺丝装置。该现有装置从喷头朝搭挂于多个输送辊而被输送的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在现有装置中,为了提高生产率,还提出有在水平输送的基材的两面形成纤维膜的技术。关于该提案装置,为了在基材的两面形成纤维膜,具有输送辊与形成有纤维膜的基材的面接触的构造。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5323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便当在基材的两面形成纤维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因纤维膜贴附于输送辊而导致纤维膜从基材剥离的电场纺丝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具有:输送辊,其是输送基材的辊,且具有在输送上述基材时与上述基材接触的输送面;以及喷头单元,朝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从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1.6以下的表面粗糙度(Ra)。并且,其他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具有:输送辊,其是输送基材的辊,且具有在输送上述基材时与上述基材接触的输送面;以及喷头单元,朝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从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覆膜,上述覆膜包含氟系树脂。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中使用的输送辊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中使用的输送辊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中使用的输送辊的槽的一例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中使用的输送辊的槽的另一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场纺丝装置。图1所示的电场纺丝装置10(以下仅称为装置10)在搭挂于多个输送辊61而被输送的基材40的两面形成纤维膜。由于在基材40的两面形成有纤维膜,因此在基材40上形成的纤维膜与多个输送辊61的某一个接触。关于装置10,需要防止因在基材40上形成的纤维膜与输送辊61接触而导致纤维膜的至少一部分贴附于输送辊61而从基材40剥离。关于装置10,为了防止该纤维膜的剥离,如后面即将叙述的那样,具有形成为提高相对于纤维膜的离形性(也称为脱离性)的构造的输送辊61。以下对装置10的各部分详细地进行说明。装置10具有喷头单元30、卷出卷筒51、卷取卷筒52以及输送设备60等。喷头单元30如图1所示配置于将基材40沿垂直方向(图1的Y方向)输送的垂直输送路64a、64c的单侧以及垂直输送路64b的两侧,且与在垂直输送路64a―64c被输送的基材40对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垂直输送路64a―64c统称为垂直输送路64。关于喷头单元30,可以仅配置在垂直输送路64的单侧,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纤维膜的形成速度,优选配置在垂直输送路64的两侧。喷头单元30包含至少1个以上喷头3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喷头单元30例如包含3个喷头3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10如图1所示具有3条垂直输送路64a―64c。因而,装置10如图1所示具有总计4个喷头单元30,但垂直输送路64的条数以及喷头单元30的个数并无限定。在喷头单元30连结有对喷头31供给纤维的原料液的未图示的送液机构。原料液是纤维的原材料(例如聚合物)以预定的浓度溶于溶剂而成的溶液。纤维的原材料并无特殊限定,能够根据想要形成的纤维膜的材质适当变更。作为纤维的原材料,例如能够举出聚烯烃系树脂、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等。作为纤维的原材料,具体而言例如能够通过选自作为热塑性树脂的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酰胺、聚甲醛、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硫醚、聚醚硫醚、聚醚酰亚胺、聚醚酮、聚苯硫醚、改性聚苯醚、间规聚苯乙烯、液晶聚合物、作为热固性树脂的脲醛、不饱和聚酯、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环氧树脂、或者包含上述树脂的共聚物等的1种或2种以上的聚合物的混纺来形成。另外,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纤维的原材料并不限于列举的原材料。所列举的纤维的原材料只不过是示例。关于溶剂,只要能够溶解纤维的原材料即可。溶剂能够根据所要溶解的纤维的原材料适当变更。作为溶剂,例如能够使用醇系、芳香族系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或者水。作为有机溶剂,具体而言例如能够举出异丙醇、乙二醇、环己酮、二甲基甲酰胺、丙酮、醋酸乙酯、二甲基乙酰氨、N-甲基-2-吡咯烷酮、己烷、甲苯、二甲苯、甲乙酮、二乙基酮、乙酸丁酯、四氢呋喃、二恶烷、吡啶等。并且,溶剂可以是选自列举的溶剂的一种,或者也可以混杂有多种。另外,能够应用于本实施方式的溶剂并不限于列举的溶剂。所列举的溶剂只不过是示例。并且,在喷头单元30连接有未图示的电源。电源对喷头31施加例如10kv以上100kv以下的高电压。通过施加该高电压,在喷头31与基材40之间的空间形成电位梯度,带电的原料液从喷头31排出并朝基材40飞翔。喷头单元30的3个喷头31通过由未图示的支承体支承而沿着垂直输送路64在垂直方向(图1的Y方向)配置。由支承体支承的各喷头31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并且,各喷头31例如具有相同的构造。即喷头31具有与基材40对置的排出部。排出部具有例如沿与基材40的宽度(与图1的Y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排列并排出原料液的多个喷嘴。排出部的宽度(多个喷嘴的排列方向的宽度)与基材40的宽度例如相同。并且,各喷头31与基材40的间隔例如相同。各喷头31与基材40的间隔例如由包含由电源施加的施加电压、原料液中的聚合物的种类、原料液中的原材料的浓度等在内的排出条件决定。喷头单元30将带电的原料液从排出部排出,从而在沿垂直输送路64被输送的基材40的例如两面同时形成纤维膜。在形成为图1的喷头单元30的配置结构的情况下,喷头单元30在垂直输送路64a中在基材40的第1单面形成纤维膜。并且,喷头单元30在垂直输送路64b中在基材40的两面同时形成纤维膜。此外,喷头单元30在垂直输送路64c中在基材40的第2单面(与第1单面相反侧的单面)形成纤维膜。但是,相对于该基材40的纤维膜的形成顺序并无限定。例如,通过在垂直输送路64的各输送路的两侧配置喷头单元30,可以在垂直输送路64的各输送路中在两面同时形成纤维膜。并且,在图1的垂直输送路64b中,2个喷头单元30配置成隔着基材40对置。与此相对,可以通过将2个喷头单元30的位置在Y方向错开而以两个单元不对置的方式配置,由此在基材40的两面逐次形成纤维膜。并且,可以通过仅在垂直输送路64的各输送路的单侧配置喷头单元30,在形成最初的垂直输送64a中的基材40的第1单面的纤维膜后,在随后的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具有:/n输送辊,其是输送基材的辊,且具有在输送上述基材时与上述基材接触的输送面;以及/n喷头单元,朝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从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n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1.6以下的表面粗糙度(Ra)。/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925 JP 2017-1839231.一种电场纺丝装置,具有:
输送辊,其是输送基材的辊,且具有在输送上述基材时与上述基材接触的输送面;以及
喷头单元,朝由上述输送辊输送的上述基材排出纤维的原料液从而在上述基材上形成上述纤维的膜,
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1.6以下的表面粗糙度(R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面具有覆膜,上述覆膜包含氟系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覆膜包含从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的任一个选择的至少一种以上的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输送辊在上述输送面具有形成为同样的槽,当设上述输送辊的直径为φ1、且设上述槽的宽度为W的情况下,W≦0.5×φ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槽的间距为上述槽的宽度的1.1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场纺丝装置,其中,
上述输送辊包含:金属制的基体;以及形成在上述基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健哉菊地佑磨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