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31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包括调节架、升降座、底座、密封盖、外壳、排气窗和夹紧座;排气窗,枢接于底座的上,多个排气窗沿着底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调节架,用螺栓固定于底座的外壁上;多个升降座沿着底座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外壳,用螺栓固定于底座的顶端;密封盖,枢接于外壳的顶端;多个夹紧座沿着外壳的内壁均匀分布且用螺栓固定。

A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shock absor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
技术介绍
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源工作稳定可靠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对处于振动环境工作的电子设备,电源需要进行加固和减震处理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做减震和固定,电源内部的一些较大较重的元器件就很可能松脱导致故障。现有的电池固定装置其结构尺寸固定,通常只能对特定型号和尺寸的电池进行固定。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1453705.4的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蓄电池减震设备,包括固定在汽车内部的减震底座和设于减震底座顶部的承托底盘,承托底盘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长边侧板,承托底盘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短边侧板,并且其中一个长边侧板的外部设有用以驱动两个短边侧板能够相向活动的止动组件,止动组件的上方设有供人工手动控制止动组件工作的驱动组件,两个短边侧板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防窜件,两个短边侧板中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防窜件。该专利公开的蓄电池减震设备不能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不能适应多种电池固定需要。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能够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电池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用以解决现有电池减震架不能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以实现电池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包括调节架、升降座、底座、密封盖、外壳、排气窗和夹紧座;排气窗,枢接于底座的上,多个排气窗沿着底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调节架,用螺栓固定于底座的外壁上;多个升降座沿着底座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外壳,用螺栓固定于底座的顶端;密封盖,枢接于外壳的顶端;多个夹紧座沿着外壳的内壁均匀分布且用螺栓固定;升降板包括板体、通风槽和橡胶层;板体是扇形;橡胶层的形状和板体的形状一致且粘贴于板体的下表面;通风槽贯穿板体和橡胶层,通风槽是圆弧状,多个通风槽沿着板体的径向排列。其中,导向筒包括升降调节槽、筒体和第一弹簧;升降杆包括杆体和第一螺母;杆体是圆杆状,第一螺母用螺纹旋接于杆体上;第一弹簧套设于杆体上且压紧于第一螺母的下侧;筒体是圆管状,其下端是封闭;升降调节槽穿透筒体且沿着筒体的轴向延伸。其中,支撑座包括支撑杆和底座;底座是圆台状;支撑杆是圆形的杆子,其用螺纹旋接于底座的顶端。其中,升降座包括升降板、升降杆、导向筒、底板、调节杆、支撑座和承载座;底板是矩形;导向筒用螺纹旋接于底板的上侧;支撑座用螺栓旋接于底板的上侧;升降杆滑动的穿设于导向筒内且从导向筒的上端伸出;调节杆铰接于支撑座的上端且一端用螺纹旋接于升降杆的下部;承载座用螺栓固定于升降杆的上端;升降板用螺栓固定于承载座的上侧。其中,调节架包括罩子、连接球、手柄、定位杆、连接环、第一螺杆、定位槽、定位孔和安装板;安装板是长方体状,于其内凹设有旋转槽和穿设有的调节孔,调节孔和旋转槽连通;罩子用螺栓固定于安装板的侧壁上且罩住旋转槽,罩子和旋转槽围成一个旋转腔;在罩子是半球状,在罩子上开设有滑动槽;连接球转动的设于旋转腔内;手柄是圆柱状的杆子,其一端用螺纹旋接于连接球上且滑动于滑动槽内;定位孔是穿设于安装板内的圆形的盲孔;定位杆是圆形的杆子,连接环是圆环形,连接环焊接于定位杆的中部;定位槽沿着定位杆的径向凹设于定位杆内;第一螺杆用螺纹旋接于安装板内且一端顶紧于定位槽内。其中,排气窗包括扇叶和外框;外框是矩形;扇叶是矩形;扇叶枢接于外框内。其中,夹紧座包括壳体、安装腔、第一缓冲槽、橡胶垫片、弹簧片和夹板;壳体是立方体状;安装腔凹设于壳体内,安装腔的侧壁相对于壳体的侧壁倾斜;第一缓冲槽是圆形的,其凹设于壳体的内壁上;第二缓冲槽是圆形的,其凹设于夹板的侧壁上;夹板的纵向截面是梯形,其下端枢接于安装腔的底面;橡胶垫片是圆柱状,其两端分别顶紧于第一缓冲槽和第二缓冲槽内;弹簧片用螺栓旋接于夹板和壳体的内壁之间。其中,夹紧座还包括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第一夹紧块的纵截面是梯形;第二夹紧块的纵截面是梯形;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设置有缝隙,且都是热塑性聚酰亚胺制成。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定位杆沿着定位孔移动,同时定位杆带动连接环,连接环拨动手柄,手柄转动且拨动连接球,连接球在罩子内转动,连接球转动同时带动调节杆在调节孔内转动。调节杆转动带动升降杆沿着竖直方向上升或下降,带动升降板和承载座上升或下降,进而带动放置于其上的电池上升或下降,实现对电池位置调整;结合密封盖对电池的顶面的固定,从而实现对电池在竖直方向上的固定。(2)将电池放入外壳内,当电池尺寸较大时会挤压夹板,夹板转动同时挤压橡胶垫片;橡胶垫片在被挤压之后会反弹,夹板在反弹后的橡胶垫片的挤压力下开始压紧电池的侧壁,实现对电池侧壁的固定。多个夹紧座分别从多个位置对电池进行固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底座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座的设置有升降板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座没有设置升降板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调节架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导向筒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座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板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排气窗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夹紧座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夹紧座的立体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夹紧座的局部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手柄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的定位杆的示意图。1-调节架;11-罩子;12-连接球;13-手柄;14-定位杆;15-连接环;16-第一螺杆;17-定位槽;18-定位孔;2-升降座;21-升降板;211-板体;212-通风槽;213-橡胶层;22-升降杆;221-杆体;222-第一螺母;223-第一弹簧;23-导向筒;231-升降调节槽;232-筒体;24-底板;25-调节杆;26-支撑座;261-支撑杆;262-底座;27-承载座;3-底座;4-密封盖;5-外壳;6-排气窗;61-扇叶;62-外框;7-夹紧座;71-壳体;72-安装腔;73-第一缓冲槽;74-橡胶垫片;75-弹簧片;76-夹板;77-第一夹紧块;78-第二夹紧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包括调节架1、升降座2、底座3、密封盖4、外壳5、排气窗6和夹紧座7;排气窗6枢接于底座3上,多个排气窗6沿着底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调节架1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外壁上;多个升降座2沿着底座3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外壳5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顶端;密封盖4枢接于外壳5的顶端。在密封盖4的一个边缘处其和外壳5的上端边缘枢接,实现密封盖4和外壳5的不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架(1)、升降座(2)、底座(3)、密封盖(4)、外壳(5)、排气窗(6)和夹紧座(7);/n排气窗(6)枢接于底座(3)的上,多个排气窗(6)沿着底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调节架(1)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外壁上;/n多个升降座(2)沿着底座(3)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外壳(5)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顶端;/n密封盖(4)枢接于外壳(5)的顶端;/n多个夹紧座(7)沿着外壳(5)的内壁均匀分布且用螺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架(1)、升降座(2)、底座(3)、密封盖(4)、外壳(5)、排气窗(6)和夹紧座(7);
排气窗(6)枢接于底座(3)的上,多个排气窗(6)沿着底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调节架(1)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外壁上;
多个升降座(2)沿着底座(3)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外壳(5)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顶端;
密封盖(4)枢接于外壳(5)的顶端;
多个夹紧座(7)沿着外壳(5)的内壁均匀分布且用螺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升降座(2)包括升降板(21)、升降杆(22)、导向筒(23)、底板(24)、调节杆(25)、支撑座(26)和承载座(27);
底板(24)是矩形;导向筒(23)用螺纹旋接于底板(24)的上侧;支撑座(26)用螺栓旋接于底板(24)的上侧;升降杆(22)滑动的穿设于导向筒(23)内且从导向筒(23)的上端伸出;调节杆(25)铰接于支撑座(26)的上端且一端用螺纹旋接于升降杆(22)的下部;承载座(27)用螺栓固定于升降杆(22)的上端;升降板(21)用螺栓固定于承载座(27)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升降板(21)包括板体(211)、通风槽(212)和橡胶层(213);板体(211)是扇形;橡胶层(213)的形状和板体(211)的形状一致且粘贴于板体(211)的下表面;通风槽(212)贯穿板体(211)和橡胶层(213),通风槽(212)是圆弧状,多个通风槽(212)沿着板体(211)的径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导向筒(23)包括升降调节槽(231)和筒体(232);在筒体(232)的底部挤压有第一弹簧(223);
升降杆(22)包括杆体(221)和第一螺母(222);杆体(221)是圆杆状,第一螺母(222)用螺纹旋接于杆体(221)上;第一弹簧(223)套设于杆体(221)上且压紧于第一螺母(222)的下侧;筒体(232)是圆管状,其下端是封闭的;升降调节槽(231)穿透筒体(232)且沿着筒体(232)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座(26)包括支撑杆(261)和底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利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