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
技术介绍
以电力作为动力的新能源汽车,以蓄电池作为动力源,电源工作稳定可靠是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基本条件,对处于振动环境工作的电子设备,电源需要进行加固和减震处理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不做减震和固定,电源内部的一些较大较重的元器件就很可能松脱导致故障。现有的电池固定装置其结构尺寸固定,通常只能对特定型号和尺寸的电池进行固定。例如,申请号为CN201721453705.4的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汽车蓄电池减震设备,包括固定在汽车内部的减震底座和设于减震底座顶部的承托底盘,承托底盘顶部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个长边侧板,承托底盘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短边侧板,并且其中一个长边侧板的外部设有用以驱动两个短边侧板能够相向活动的止动组件,止动组件的上方设有供人工手动控制止动组件工作的驱动组件,两个短边侧板的顶部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防窜件,两个短边侧板中部的内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防窜件。该专利公开的蓄电池减震设备不能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不能适应多种电池固定需要。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能够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以实现对多种尺寸的电池的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用以解决现有电池减震架不能根据电池的尺寸进行调整以实现电池固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包括调节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架(1)、升降座(2)、底座(3)、密封盖(4)、外壳(5)、排气窗(6)和夹紧座(7);/n排气窗(6)枢接于底座(3)的上,多个排气窗(6)沿着底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调节架(1)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外壁上;/n多个升降座(2)沿着底座(3)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n外壳(5)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顶端;/n密封盖(4)枢接于外壳(5)的顶端;/n多个夹紧座(7)沿着外壳(5)的内壁均匀分布且用螺栓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调节架(1)、升降座(2)、底座(3)、密封盖(4)、外壳(5)、排气窗(6)和夹紧座(7);
排气窗(6)枢接于底座(3)的上,多个排气窗(6)沿着底座(3)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调节架(1)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外壁上;
多个升降座(2)沿着底座(3)的内腔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外壳(5)用螺栓固定于底座(3)的顶端;
密封盖(4)枢接于外壳(5)的顶端;
多个夹紧座(7)沿着外壳(5)的内壁均匀分布且用螺栓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升降座(2)包括升降板(21)、升降杆(22)、导向筒(23)、底板(24)、调节杆(25)、支撑座(26)和承载座(27);
底板(24)是矩形;导向筒(23)用螺纹旋接于底板(24)的上侧;支撑座(26)用螺栓旋接于底板(24)的上侧;升降杆(22)滑动的穿设于导向筒(23)内且从导向筒(23)的上端伸出;调节杆(25)铰接于支撑座(26)的上端且一端用螺纹旋接于升降杆(22)的下部;承载座(27)用螺栓固定于升降杆(22)的上端;升降板(21)用螺栓固定于承载座(27)的上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升降板(21)包括板体(211)、通风槽(212)和橡胶层(213);板体(211)是扇形;橡胶层(213)的形状和板体(211)的形状一致且粘贴于板体(211)的下表面;通风槽(212)贯穿板体(211)和橡胶层(213),通风槽(212)是圆弧状,多个通风槽(212)沿着板体(211)的径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导向筒(23)包括升降调节槽(231)和筒体(232);在筒体(232)的底部挤压有第一弹簧(223);
升降杆(22)包括杆体(221)和第一螺母(222);杆体(221)是圆杆状,第一螺母(222)用螺纹旋接于杆体(221)上;第一弹簧(223)套设于杆体(221)上且压紧于第一螺母(222)的下侧;筒体(232)是圆管状,其下端是封闭的;升降调节槽(231)穿透筒体(232)且沿着筒体(232)的轴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架,其特征在于,支撑座(26)包括支撑杆(261)和底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利,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夏远新能源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