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08889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0: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包括FPGA主控单元、无源降噪单元、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源(4),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源通过信号线与FPGA主控单元连接,所述无源降噪单元包括外壳(1)、吸音层(2),所述吸音层(2)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次级声源(4)均设置于吸音层(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外壳内进行多次吸收‑反射,使得噪音衰减,完成降噪。

An active noise reduction device for multi rotor UAV Based on FPG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属于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机技术是当前公安研究及应用的热门方向,因此研究无人机降噪是十分必要的。无人机降噪技术是无人机研究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目前,无人机降噪方法有多种,如:低噪声电机的应用、阻尼技术的使用等等。这些方法或设备中,有的价格昂贵,有的电机转速达不到参数要求,特别是当下很多所谓的低噪声电机,在现实使用中根本达不到所标的噪声指标。为了降低噪声、提高信号传输性能、降低制造成本、减轻无人机重量,设计一种新型的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是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具有降低电机噪声、提高信号传输性能的特点,且降噪效果较好、硬件成本低、重量轻、结构简单易实现。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包括FPGA主控单元、无源降噪单元、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FPGA主控单元、无源降噪单元、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源(4),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源通过信号线与FPGA主控单元连接,所述无源降噪单元包括外壳(1)、吸音层(2),所述外壳(1)罩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外,所述吸音层(2)设置于外壳(1)的内表面,且所述吸音层(2)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次级声源(4)均设置于吸音层(2)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FPGA主控单元、无源降噪单元、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源(4),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和次级声源通过信号线与FPGA主控单元连接,所述无源降噪单元包括外壳(1)、吸音层(2),所述外壳(1)罩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外,所述吸音层(2)设置于外壳(1)的内表面,且所述吸音层(2)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次级声源(4)均设置于吸音层(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柱体外壳(11)、半球体外壳(12),所述半球体外壳(12)安装在柱体外壳(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极体传声器单元包括第一驻极体传声器(31)、第二驻极体传声器(32),所述第一驻极体传声器(31)、第二驻极体传声器(32)均安装在半球体外壳(12)与柱体外壳(11)的交接处,且所述第一驻极体传声器(31)、第二驻极体传声器(32)关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的转轴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声源(4)为环形形状,且所述次级声源(4)绕多旋翼无人机电机一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外壳(11)高度与多旋翼无人机电机高度相同;所述柱体外壳(11)的直径是多旋翼无人机电机直径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采用碳纤维制成,所述吸音层(2)采用聚氨酯泡沫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FPGA主控单元包括FPGA芯片、电源电路、振荡电路和存储电路,存储电路包括SDRAM电路和EEPROM电路;电源电路、振荡电路、SDRAM电路和EEPROM电路都分别与FPGA芯片相连;所述FPGA芯片采用EP4CE22F17C8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FPGA的多旋翼无人机有源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第八稳压芯片U8、第二稳压芯片U2、第三稳压芯片U3、第一继电器J1、第一开关SW1、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逸儒梅蓉范佳欣许杰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