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758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单元、取料单元和下模单元;上模单元:所述上模单元包含冒口、走液管、凸台、竖向滑杆和盖板,所述走液管贯通开设在盖板的中间位置,且该走液管竖向贯通凸台的中部,所述走液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冒口,所述竖向滑杆固定连接在盖板两侧的下表面,且该竖向滑杆与下模单元上开设的竖向凹槽对应设置;在使用时通过将液态的塑胶倒入盖板上面设置的冒口中,液态的塑胶通过走液管流动进入型腔内,该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结构简单,容易检修,耗电量小降温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便于人们采用。

A plastic disk injection mold for heat dissip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为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在目前的注塑模具使用过程中,大多数的注塑模具在注塑产品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目前大多数的注塑模具在使用时都是让模具槽的内部进行自行冷却散热,不但散热效率较低,且存在散热时间较长的现象;根据申请号201810431622.8提出的一种便于散热的塑料注塑模具,包括模具板,所述模具板上方设置有模具槽,所述模具板的两侧侧面上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模具板的一侧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储水箱,所述模具板的另一侧通过连接块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下方设置有第一流动管,所述冷却箱另一侧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流动管,所述第一流动管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吸水泵,所述第一吸水泵的另一侧连接有冷却管,所述冷却管为“S”形结构。本专利技术能够在模具板注塑产品后,通过同时对模具板进行水冷和风冷;该便于散热的塑料注塑模具结构复杂,检修困难,耗电量大冷却效率低,制造成本高不便于大规模推广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结构简单,容易检修,耗电量小降温效率高,制造成本低便于人们采用,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单元、取料单元和下模单元;上模单元:所述上模单元包含冒口、走液管、凸台、竖向滑杆和盖板,所述走液管贯通开设在盖板的中间位置,且该走液管竖向贯通凸台的中部,所述走液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冒口,所述竖向滑杆固定连接在盖板两侧的下表面,且该竖向滑杆与下模单元上开设的竖向凹槽对应设置;使用时,将液态的塑胶倒入盖板上面设置的冒口中,液态的塑胶通过走液管进入型腔内,竖向滑杆的设置可以限制上模单元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上下滑动。取料单元:所述取料单元包含转轮、安装块、连接轴、齿轮、齿条和取料板,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块的中部,所述连接轴的中部固定套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穿过下模单元中部的齿条啮合连接,所述齿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取料板,所述取料板位于下模本体开设的凹槽内,所述连接轴穿过安装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当液体凝固后,用手抬动把手取掉上模单元,用手转动转轮从而带动连接轴上的齿轮转动,齿轮又与齿条啮合连接,因此在齿轮的带动下可以将取料板向上抬升,从而使成型后的塑胶制品便于取出。下模单元:所述下模单元包含下模本体、横向通风槽、纵向通风槽和侧板,所述横向通风槽连贯开设在下模本体的四个侧面,所述纵向通风槽竖向开设在下模本体的四个侧面上,且该横向通风槽和纵向通风槽之间贯通连接,通风槽的三个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在其中一个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格栅在下模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横向通风槽和纵向通风槽,二者相通,配合侧板形成一个完整的通风道,通过空气快速流经通风道内,能够将热量迅速带出,便于快速地冷却模具的表面温度,便于快速地成型。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固定连接下模本体的侧面,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连接风扇的输入端。进一步的,还包括型腔,所述型腔由取料板的上表面和凸台的下表面之间的空腔组成;取料板上表面和凸台下表面可以做成一定的纹理,可以铸造出一定形状的塑胶件。进一步的,还包括风扇,所述风扇固定安装在与进气格栅相对一面侧板的外侧,且该风扇的进风口与下模本体上开设的通风道相通,风扇转动可以带动空气流动,流动的空气通过通风道时,将其中的热量带出,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进一步的,还包括支腿,所述支腿共设有四根,且呈矩形阵列,分别固定连接在下模本体下表面的四角;支腿对模具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进一步的,还包括调节转轮和丝杠,所述丝杠螺纹连接在上模单元一侧开设的螺纹孔内,且该丝杠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模本体上表面对应开设的滑孔内,所述丝杠穿过上模单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转动调节转轮可以带动丝杠转动,进而使上模单元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得型腔内的高度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加工出不同厚度的注塑件。进一步的,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共有两个,且分别固定连接在盖板两端的上表面,通过把手可以将上模单元拿起,使得注塑成型后的浇铸件可以取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具有以下好处:1、采用风冷的形式,在下模单元的表面开设有横向和纵向的通风槽,在冷却风扇的作用下,可以使外部空气快速流经通风槽内,将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达到较好地降温效果,大大提升了降温效率。2、通过取料单元的设置,当浇铸件成型后,只需要转动转轮即可将浇铸件取出,减轻了工人的体力劳动,也降低了取件时铸件的余热对工人造成灼伤危险的情况发生。3、通过可调上模单元高度的调节转轮,可以方便且准确地调整型腔内注塑件的厚度,采用丝杠传动的形式,使寿命进一步延长,各组件的配合使注塑过程更加方便,容易被人们所接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模单元、11冒口、12走液管、13凸台、14竖向滑杆、15盖板、2取料单元、21转轮、22安装块、23连接轴、24齿轮、25齿条、26取料板、3下模单元、31下模本体、32横向通风槽、33纵向通风槽、34侧板、4型腔、5风扇、6支腿、7进气格栅、8控制开关、91调节转轮、92丝杠、10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单元1、取料单元2和下模单元3;上模单元1:上模单元1包含冒口11、走液管12、凸台13、竖向滑杆14和盖板15,走液管12贯通开设在盖板15的中间位置,且该走液管12竖向贯通凸台13的中部,走液管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冒口11,竖向滑杆14固定连接在盖板15两侧的下表面,且该竖向滑杆14与下模单元3上开设的竖向凹槽对应设置;还包括调节转轮91和丝杠92,丝杠92螺纹连接在上模单元一侧开设的螺纹孔内,且该丝杠92的下端转动连接在下模本体31上表面对应开设的滑孔内,丝杠92穿过上模单元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调节转轮91,转动调节转轮91可以带动丝杠92转动,进而使上模单元1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的距离,使得型腔内的高度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加工出不同厚度的注塑件。使用时,将液态的塑胶倒入盖板15上面设置的冒口11中,还包括型腔4,型腔4由取料板26的上表面和凸台13的下表面之间的空腔组成;取料板26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单元(1)、取料单元(2)和下模单元(3);/n上模单元(1):所述上模单元(1)包含冒口(11)、走液管(12)、凸台(13)、竖向滑杆(14)和盖板(15),所述走液管(12)贯通开设在盖板(15)的中间位置,且该走液管(12)竖向贯通凸台(13)的中部,所述走液管(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冒口(11),所述竖向滑杆(14)固定连接在盖板(15)两侧的下表面,且该竖向滑杆(14)与下模单元(3)上开设的竖向凹槽对应设置;/n取料单元(2):所述取料单元(2)包含转轮(21)、安装块(22)、连接轴(23)、齿轮(24)、齿条(25)和取料板(26),所述连接轴(2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块(22)的中部,所述连接轴(23)的中部固定套接有齿轮(24),所述齿轮(24)与穿过下模单元(3)中部的齿条(25)啮合连接,所述齿条(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取料板(26),所述取料板(26)位于下模本体(31)开设的凹槽内,所述连接轴(23)穿过安装块(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21);/n下模单元(3):所述下模单元(3)包含下模本体(31)、横向通风槽(32)、纵向通风槽(33)和侧板(34),所述横向通风槽(32)连贯开设在下模本体(31)的四个侧面,所述纵向通风槽(33)竖向开设在下模本体(31)的四个侧面上,且该横向通风槽(32)和纵向通风槽(33)之间贯通连接,通风槽的三个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34),在其中一个侧面上固定安装有进气格栅(7);/n其中,还包括控制开关(8),所述控制开关(8)固定连接下模本体(31)的侧面,所述控制开关(8)的输入端电连接外部电源的输出端,所述控制开关(8)的输出端电连接风扇(5)的输入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散热的塑胶圆盘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单元(1)、取料单元(2)和下模单元(3);
上模单元(1):所述上模单元(1)包含冒口(11)、走液管(12)、凸台(13)、竖向滑杆(14)和盖板(15),所述走液管(12)贯通开设在盖板(15)的中间位置,且该走液管(12)竖向贯通凸台(13)的中部,所述走液管(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冒口(11),所述竖向滑杆(14)固定连接在盖板(15)两侧的下表面,且该竖向滑杆(14)与下模单元(3)上开设的竖向凹槽对应设置;
取料单元(2):所述取料单元(2)包含转轮(21)、安装块(22)、连接轴(23)、齿轮(24)、齿条(25)和取料板(26),所述连接轴(2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安装块(22)的中部,所述连接轴(23)的中部固定套接有齿轮(24),所述齿轮(24)与穿过下模单元(3)中部的齿条(25)啮合连接,所述齿条(2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取料板(26),所述取料板(26)位于下模本体(31)开设的凹槽内,所述连接轴(23)穿过安装块(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轮(21);
下模单元(3):所述下模单元(3)包含下模本体(31)、横向通风槽(32)、纵向通风槽(33)和侧板(34),所述横向通风槽(32)连贯开设在下模本体(31)的四个侧面,所述纵向通风槽(33)竖向开设在下模本体(31)的四个侧面上,且该横向通风槽(32)和纵向通风槽(33)之间贯通连接,通风槽的三个侧面上固定连接有侧板(34),在其中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龙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方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