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97932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模仁,斜顶进胶结构的顶部与模仁的上端面平齐,斜顶进胶结构的上部开设有浇口,浇口与模腔连通,模腔对应浇口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注塑加工时,熔融胶体通过浇口从假骨位腔体潜入进胶,从而把气痕与应力痕控制在产品的假骨位位置,从而有效的控制产品表面气痕与应力痕的问题,产品成型后,斜顶进胶结构可将胶口与产品一起顶出,产品成型后,利用夹具夹紧假骨位然后对产品进行涂漆或电镀等加工,加工完成再将假骨位剪掉,具有制得的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车门饰条为一长塑料件,车门饰条是汽车的常用内饰件,它不但具有装饰作用,同时对车体外观质量与品牌形象也有着更正面的意义。对像汽车饰条等一些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饰条类注塑制件,在注塑加工时,注塑模具一般采用普通的潜伏式进胶,然而,普通的潜伏式进胶结构的进胶口较小,导致塑胶件注塑时压力损失大,在塑胶件的进胶口位置附近容易产生气痕与应力痕,一方面直接影响塑胶件的产品的外观质量;另一方面气痕与应气痕会降低塑胶件产品的表面附着力,导致塑胶件在电镀后容易产生脱漆的现象,产品合格率低。另外,普通的潜伏式进胶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通常需要先将胶口与塑胶件产品在进胶口位置强制拉断,因此只能通过人工取出,塑胶件脱模不顺利,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有效减轻气痕与应力痕的,产品合格率高,生产效率高的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胶结构改良的注塑模具,包括模仁,模仁开设有用于成型塑胶件的模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斜顶进胶结构,斜顶进胶结构的底部穿过并伸出所述模仁,斜顶进胶结构的顶部与所述模仁的上端面平齐,所述斜顶进胶结构的上部开设有浇口,浇口与所述模腔连通,所述模腔对应所述浇口的出胶端开设有假骨位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涂明煌李叔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