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798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芯、电池模组侧板、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端板上设置有粘接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所述粘接以及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的侧边上,所述粘接装置包括涂胶部位以及溢胶槽,所述涂胶部位以及所述溢胶槽中设置有胶粘剂,所述电池模组侧板以及所述电池模组端板通过所述胶粘剂以及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通过复合固定连接的方式,及连接装置以及粘接装置共同作用的方式固定连接电池模组的侧板以及端板,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裂纹、变形等缺陷,能够有效提高连接部分的静载强度以及疲劳强度,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

A battery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动力电池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能极大的降低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对环境保护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力电池通常是由锂离子电池通过串并联,将单体电芯组合成容量更大的电池模组,再将模组通过串并联的方式组成电池包,为整车提供动力能源。目前常用的模组成组技术为焊接,模组围框的焊缝强度对模组的结构安全性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模组围框的常用材料为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这些材料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气孔、裂纹、变形等焊接缺陷,焊接缺陷对会造成应力集中,影响焊接部位的静载强度,影响焊接部位的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消除电池模组的焊接缺陷,提高连接部分的静载强度以及疲劳强度,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芯、电池模组侧板、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端板上设置有粘接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所述粘接以及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的侧边上,所述粘接装置包括涂胶部位以及溢胶槽,所述涂胶部位以及所述溢胶槽中设置有胶粘剂,所述电池模组侧板以及所述电池模组端板通过所述胶粘剂以及连接装置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粘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溢胶槽。进一步的,所述涂胶部位围绕所述连接装置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溢胶槽设置在所述涂胶部位外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焊接连接装置以及铆接连接装置。r>进一步的,所述焊接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条沿端板高度方向排布的焊缝。进一步的,所述铆接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铆接孔以及拉铆工艺孔。进一步的,所述铆接孔沿所述端板高度方向设置在所述端板的侧边上,所述拉铆工艺孔设置在所述端板内部,沿所述端板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端板。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模组,通过复合固定连接的方式,及连接装置以及粘接装置共同作用的方式固定连接电池模组的侧板以及端板,避免焊缝中出现气孔、裂纹、变形等缺陷,能够有效提高连接部分的静载强度以及疲劳强度,提高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铆接连接装置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铆接连接装置的端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焊接连接装置端板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侧板,2为端板、3为电芯、4为铆接连接装置、41为铆接孔、42为铆接工艺孔、5为焊接连接装置、51为焊缝、6为粘接装置、61为涂胶部位、62为溢胶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下述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为了方便本
人员理解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应当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描述方向或是位置关系的词语,仅是为了方便对附图进行描述,便于本
人员理解本技术方案,并不意味着本技术方案中的结构或是部件必须按照固定的方向或是位置进行设置或安装。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侧板(1),端板(2)以及多个电芯(3),多个电芯(3)沿其自身厚度方向进行堆叠,并通过汇流排电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端板(2)设置在最外侧两个电芯(3)外侧,沿电芯(3)堆叠方向夹紧电芯(3),侧板(1)沿电芯(3)堆叠方向设置,并与电芯高度方向平行地设置在电芯两侧,并与端板(2)固定连接,夹紧固定多个电芯(3)组成的整体。端板(2)上设置有连接装置以及粘接装置(4),进一步的,粘接装置(6)设置在端板(2)与侧板(1)相互连接的两个表面上,而连接装置可根据电池模组的具体需求进行设置,主要分为铆接连接装置(4)以及焊接连接装置(5)两种设计方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铆接连接装置(4)包括铆接孔(41)以及拉铆工艺孔(42),铆接孔(41)设置在端板(2)与侧板(1)相互连接的两个表面上,铆接孔(4)的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端板(1)两侧分别设置了两个铆接孔(41),铆接孔(41)周围由涂胶部位(61)包围,铆接孔(41)与涂胶部位(61)共同覆盖端板(2)与侧板(1)连接的侧表面的主体部分,溢胶槽(62)这设置在铆接孔(41)与涂胶部位(41)组成的整体的边缘,防止在胶量过多时,胶黏剂溢出。拉铆工艺孔(42)设置在靠近端板(2)与侧板(1)连接的侧面处,并沿端板(2)的高度方向贯穿整个端板(2),拉铆工艺孔(42)与铆接孔(41)联通,保证在铆钉进行铆接时,有足够的空间进行铆接加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焊接连接装置(5)包括焊缝(51),焊缝(5)数量可根据不同电池模组的需求进行设计,在本实施例中,仅需要设计一条焊缝(51),焊缝(51)设置在端板(2)端板(2)与侧板(1)连接的两侧面的中央位置,涂胶部位(61)包围焊缝(51),焊缝(51)与涂胶部位(61)共同覆盖与侧板(1)连接的测表面主体部分,溢胶槽(62)在焊缝(51)与涂胶部位(61)之间以及涂胶部位(61)与端板(2)侧面边缘之间,防止在胶量过多时,胶黏剂溢出。使用铆接连接装置(4)以及粘接装置(6)固定电池模组时,将多个电芯(3)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堆叠,将端板(2)放置在堆叠的电芯(3)堆叠方向两侧,使用压紧装置将电芯(3)和端板(2)压紧到设计要求的长度,将侧板(1)放置在电芯(3)两侧,利用工装在侧向进行压紧。将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在端板指定的涂胶部位(61),多余的胶水溢出到溢胶槽(62)内,假设涂胶体积为V1,装配侧板后胶水体积为V2,溢胶槽(62)体积为V3,设计时需要满足:溢出胶水的体积V1-V2小于溢胶槽(62)体积V3,确保溢胶槽(62)内能容纳所有溢出的胶水。胶水优先考虑高强度的结构胶,单组分或者双组分都可以,拉铆螺母穿过侧板(1)以及端板(2)上的铆接孔(41),使拉铆螺母的一端进入端板的拉铆工艺孔(42)内,启动拉铆设备完成拉铆加工,完成初步固定后,将模组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待胶水自然固化后,整个模组的最终安装完成。使用焊接连接装置(5)以及粘接装置(6)固定电池模组时,电芯(3)成组方式与使用铆接连接装置(4)以及粘接装置(6)固定电池模组的方法相同,区别在于:将胶粘剂均匀的涂覆在端板指定的涂胶部位(61),后将侧板(1)与端板(2)沿焊缝(51)焊接,完成初步固定后,将模组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或者静置一段时间,待胶水自然固化,整个模组的最终安装完成。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方案所做的示例性说明,并不意味着本技术方案仅有上述一种实施方式,任何与本技术方案精神以及原则相同的技术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芯、电池模组侧板、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端板上设置有粘接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所述粘接以及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的侧边上,所述粘接装置包括涂胶部位以及溢胶槽,所述涂胶部位以及所述溢胶槽中设置有胶粘剂,所述电池模组侧板以及所述电池模组端板通过所述胶粘剂以及连接装置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单体电芯、电池模组侧板、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端板上设置有粘接装置以及连接装置,所述粘接以及所述连接装置设置在所述端板与所述侧板相连接的侧边上,所述粘接装置包括涂胶部位以及溢胶槽,所述涂胶部位以及所述溢胶槽中设置有胶粘剂,所述电池模组侧板以及所述电池模组端板通过所述胶粘剂以及连接装置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所述溢胶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胶部位围绕所述连接装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巍巍温业勇方海辉吴桥周德和郑伟伟王明旺王华文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