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7970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15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电池单体包括壳体、极柱、电芯和散热件;壳体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极柱设置在壳体的第一端;电芯设置于壳体内部,并与极柱电连接;散热件设置于壳体内部,散热件包括板体和吸热后汽化的液体介质,板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管腔,液体介质设置于第一管腔内,板体与电芯连接,板体的一端与极柱连接和/或者第一端连接,板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在电池单体的壳体内部设置了散热件,液体介质通过吸热汽化的性质将电池单体的底部极柱的热量带到电池单体顶部,再通过电池包的液冷底板散热,使电池单体顶部与底部散热更加均匀。使电池单体顶部与底部散热更加均匀。使电池单体顶部与底部散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为锂离子电池,当车辆在高速、低速、加速、减速等交替交换的不同行驶状况下运行时,电池会以不同倍率放电,电芯内部会以不同升热速率产生大量热量。
[0003]电池包的内底部一般设置有液冷板,贴合电池的底部散热,而位于电池顶部的电芯极柱的热量却难以散出,从而导致电池的顶部与底部散热不均匀。由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性能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两端散热不均匀会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0004]因此,现有技术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电池的顶部与底部散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包括:
[0007]壳体,其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0008]极柱,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端上;
[0009]电芯,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极柱电连接;
[0010]散热件,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散热件包括板体和吸热后汽化的液体介质,所述板体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管腔,所述液体介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腔内,所述板体与所述电芯连接,所述板体的一端与所述极柱连接和/或者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板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0011]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体相对两端的第一板端和第二板端,所述第一板端与所述极柱连接和/或者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板端与所述第二端连接。
[0012]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端具有第二管腔,所述第二管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
[0013]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4]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端具有第三管腔,所述第三管腔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管腔连通;
[0015]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6]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地排列,所述第一板端与所述多个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板端与所述多个板体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0017]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
侧面;
[0018]所述板体与所述电芯的第一侧面连接和/或所述电芯的第二侧面连接。
[0019]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设置有至少两个,每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散热件。
[0020]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体的材质为金属;所述电池单体还包括:
[0021]第一导热结构胶,其具有导热功能;
[0022]所述散热件通过所述第一导热结构胶贴设于所述电芯的第一侧面和/或第二侧面上;和/或
[0023]第二导热结构胶,其具有导热功能;
[0024]所述极柱和/或者所述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导热结构胶与所述散热件连接。
[0025]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体介质的体积为所述第一管腔容积的5%

85%。
[002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下箱体、下箱盖、液冷底板以及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所述下箱盖与所述下箱体盖合连接,所述下箱体远离所述下箱盖的一端与动力设备的底部装配,所述液冷底板设置于所述下箱体内远离所述下箱盖的一端,所述壳体的第二端与所述液冷底板直接或间接接触传热。
[0027]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池单体及电池包,由于在电池单体的壳体内部设置了散热件,散热件内部具有液体介质,液体介质通过吸热汽化的性质将电池单体的底部极柱的热量带到电池单体的顶部,再通过电池包的液冷底板散热,从而加速极柱端的散热,使电池单体的顶部与底部散热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技术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散热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实施例1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实施例2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实施例3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实施例4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实施例5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5]图8为实施例6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6]图9为实施例7的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7]图10为电池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8]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见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9]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以区分同一类型的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这些技术特征的相对重要性、顺序以及数量,也即,“第一
”ꢀ
技术特征可以被称为“第二
”ꢀ
技术特征,“第二
”ꢀ
技术特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
”ꢀ
技术特征,并
且,限定有“第一”、“第二”的技术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技术特征。另外,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41]需要强调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42]参见图1

9,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单体,主要包括壳体1、极柱11、电芯2和散热件3。
[0043]所述壳体1包括沿第一方向Z排布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所述极柱1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101上。
[0044]所述电芯2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极柱11电连接,所述电芯2用于存储电能或向外供电,所述极柱11作为电芯2连接用电设备的导电介质。
[0045]所述散热件3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参见图2,所述散热件3包括板体30和吸热后汽化的液体介质34,所述板体30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Z延伸设置的第一管腔31,所述液体介质3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腔31内。所述液体介质34可为二氯甲烷、戊烷或乙醚。所述板体30与所述电芯2连接,所述板体30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02连接。所述板体30的一端与所述极柱11连接和/或者所述第一端101连接,所述板体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02连接。
[0046]参见图10,本申请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包括沿第一方向(Z)排布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极柱(11),其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一端(101)上;电芯(2),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并与所述极柱(11)电连接;散热件(3),其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所述散热件(3)包括板体(30)和吸热后汽化的液体介质(34),所述板体(30)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Z)延伸设置的第一管腔(31),所述液体介质(34)设置于所述第一管腔(31)内,所述板体(30)与所述电芯(2)连接,所述板体(30)的一端与所述极柱(11)连接和/或者所述第一端(101)连接,所述板体(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10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3)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体(30)相对两端的第一板端(301)和第二板端(302),所述第一板端(301)与所述极柱(11)连接和/或者所述第一端(101)连接,所述第二板端(302)与所述第二端(10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端(301)具有第二管腔(32),所述第二管腔(32)沿第二方向(X)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管腔(31)连通;所述第二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端(302)具有第三管腔(33),所述第三管腔(33)沿第二方向(X)延伸设置,并与所述第一管腔(31)连通;所述第二方向(X)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30)设置有多个,并沿第二方向(X)间隔地排列,所述第一板端(301)与所述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健
申请(专利权)人: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