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7243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4: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涉及混凝土产品生产技术领域,解决了龙门吊在移动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龙门吊和设置于龙门吊横梁上的喷淋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龙门吊其中一个支脚上的铰管盘以及设置于龙门吊上以用于驱动铰管盘转动的电机,龙门吊设置有铰管盘的支架上设置有上端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且下端固定于龙门架支脚上的第一输水管,铰管盘上缠绕有一端固定于铰管盘轴心处且另外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通的第二输水管,第一输水管的下端与第二输水管之间转动连接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确保龙门吊移动安全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产品生产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
技术介绍
在混凝土预制构件浇筑成型后,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一段时间的自然养护工作,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自然养护工作为露天环境,导致混凝土预制构件在自然养护过程中会直接受到天气影响,到天气温度较高时,为防止混凝土预制构件暴晒干裂,混凝土预制构件上需要进行喷淋以达到对混凝土预制构件降温的效果。现有技术中,为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节省成本的效果,一般在混凝土预制构件自然养护场上安装的龙门吊上安装喷淋装置,使得喷淋装置能够随龙门吊进行移动以达到对整个混凝土预制构件自然养护场进行喷淋的效果。但是,为了能够对安装在龙门吊上的喷淋装置供水,龙门吊上还需要安装一根较长且两端分别与喷淋装置和外界水源连通的输水软管,当龙门朝向外界水源的所在方向移动时,输水软管会歪扭散落在地上,如果输水软管散落在地上的部分处于龙门吊支脚的移动轨迹上时,则龙门吊在移动时会碾过输水软管,则会导致龙门吊的支脚发生损坏,因此存在较大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其具有能够确保龙门吊移动安全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龙门吊和设置于龙门吊横梁上的喷淋装置,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龙门吊其中一个支脚上的铰管盘以及设置于龙门吊上以用于驱动铰管盘转动的电机,所述龙门吊设置有铰管盘的支架上设置有上端与喷淋装置的进水口相连通且下端固定于龙门架支脚上的第一输水管,所述铰管盘上缠绕有一端固定于铰管盘轴心处且另外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通的第二输水管,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下端与第二输水管之间转动连接且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之间的配合实现外界水源与安装于龙门吊横梁上的喷淋装置之间的连通关系,从而使得外界水源能够供水给喷淋装置,当龙门吊移动时,通过电机控制铰管盘转动以第二输水管进行收卷,从而达到防止第二输水管散落到龙门吊支脚移动轨迹上的效果,有效确保龙门吊的移动安全;通过第一输水管与龙门架支脚之间的固定关系及第一输水管于第二输水管之间的转动和连通关系,使得第二输水管绕卷在铰管盘上时不会与第一输水管发生干涉,确保喷淋装置的使用安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龙门吊上安装有增压泵,所述第一输水管的下端与增压泵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铰管盘靠近增压泵的一面上设置有套设于增压泵进水口上且与铰管盘同轴线设置的连接套,所述第二输水管固定于铰管盘上的一端与连接套相连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压泵能够对流通于第一输水管和第二输水管之间的喷淋水进行增压的效果,有效提高喷淋水在喷淋装置内的水压,从而达到确保喷淋装置的喷淋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龙门吊上还设置有罩体,所述连接套穿设进罩体内且与罩体转动连接,所述罩体内设置有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连接套和电机相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使得电机能够控制铰管盘转动,通过罩体能够对增压泵和齿轮传动机构进行保护,防止增压泵和齿轮传动机构直接受雨侵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上设置有处于电机上方的挡雨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挡雨板能够防止电机直接受雨侵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管盘包括与连接套相连接的第一限位部、设置于第一限位部远离连接套的一面上的第二限位部以及多根环连接套的轴线周向等距排布且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相连接的连接杆,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间距略大于第二输水管的外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能够控制铰管盘收卷第二输水管时,使得第二输水管呈蚊香状盘绕在各根连接杆围合形成的外切圆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均包括圆板、若干根环圆板的轴线周向设置且一端与圆板相连接的加长杆以及与各根加长杆远离圆板轴线的一端相固定的连接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圆板和加长杆之间的配合能够在确保铰管盘有效绕卷圈数的情况下减轻铰管盘的重量,通过连接环能够确保与同一圆板相连接的各根加长杆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于地面上且沿龙门吊移动方向延伸设置的容置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竖直投影面投射于容置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容置槽与第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之间的配合使得经铰管盘放出的第二输水管在落到地面上时能够隐藏于容置槽内,避免工作人员行走时被第二水管磕到。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龙门吊的支脚上转动连接有伸至容置槽内且部分伸至容置槽内的牵引轮,所述牵引轮的外壁上设置有环牵引轮的轴线周向设置的内凹槽,所述第二输水管穿设过容置槽与内凹槽围合形成的通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牵引轮和内凹槽之间的配合能够将第二输水管落到地面上的部分牵引至内凹槽内,避免第二输水管处于内凹槽和铰管盘之间的部分在强风的作用下偏移出内凹槽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能够避免用于将外界水源的喷淋水输送至龙门吊上的第二输水管不会散落到龙门吊支脚的移动轨迹上,能够确保龙门吊的移动安全;(2)收卷第二输水管时不会对用于将喷淋水从龙门吊底部输送至喷淋装置上的第二输水管造成干涉,能够确保喷淋装置的使用正常;(3)第二输水管在落到地面上时可隐藏于地面内,能够避免第二输水管凸出地面外对行走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牵引轮的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C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混凝土预制构件自然养护场;11、容置槽;2、龙门吊;3、喷淋装置;31、分流管;32、喷淋管;33、波纹软管;34、喷头;35、支撑组件;351、连接板;352、支撑杆;353、加强筋;354、加强杆;355、连接部;356、调节槽;36、紧固件;4、供水装置;41、铰管盘;411、第一限位部;412、第二限位部;413、连接杆;414、圆板;415、加长杆;416、连接环;417、连接套;42、第二输水管;43、增压泵;44、电机;441、挡雨板;45、罩体;46、第一输水管;47、齿轮传动机构;471、第一锥齿轮;472、第二锥齿轮;48、牵引轮;481、内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活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自然养护场1上的龙门吊2、安装于龙门吊2的横梁上以用于对混凝土预制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包括龙门吊(2)和设置于龙门吊(2)横梁上的喷淋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龙门吊(2)其中一个支脚上的铰管盘(41)以及设置于龙门吊(2)上以用于驱动铰管盘(41)转动的电机(44),所述龙门吊(2)设置有铰管盘(41)的支架上设置有上端与喷淋装置(3)的进水口相连通且下端固定于龙门架支脚上的第一输水管(46),所述铰管盘(41)上缠绕有一端固定于铰管盘(41)轴心处且另外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通的第二输水管(42),所述第一输水管(46)的下端与第二输水管(42)之间转动连接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包括龙门吊(2)和设置于龙门吊(2)横梁上的喷淋装置(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连接于龙门吊(2)其中一个支脚上的铰管盘(41)以及设置于龙门吊(2)上以用于驱动铰管盘(41)转动的电机(44),所述龙门吊(2)设置有铰管盘(41)的支架上设置有上端与喷淋装置(3)的进水口相连通且下端固定于龙门架支脚上的第一输水管(46),所述铰管盘(41)上缠绕有一端固定于铰管盘(41)轴心处且另外一端与外界水源相连通的第二输水管(42),所述第一输水管(46)的下端与第二输水管(42)之间转动连接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吊(2)上安装有增压泵(43),所述第一输水管(46)的下端与增压泵(43)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铰管盘(41)靠近增压泵(43)的一面上设置有套设于增压泵(43)进水口上且与铰管盘(41)同轴线设置的连接套(417),所述第二输水管(42)固定于铰管盘(41)上的一端与连接套(417)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吊(2)上还设置有罩体(45),所述连接套(417)穿设进罩体(45)内且与罩体(45)转动连接,所述罩体(45)内设置有输出端和输入端分别与连接套(417)和电机(44)相连接的齿轮传动机构(4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移动喷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45)上设置有处于电机(44)上方的挡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燕许卫红唐建明蔡清程蔡浩云曾小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三航混凝土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三航厦门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厦门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