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6759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3:12
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和一脱模驱动机构,所述脱模块设于在模压设备下模中设置的脱模孔内,脱模块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上的工件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脱模孔底部设有连杆孔,所述脱模连杆设于所述连杆孔内并穿出所述下模;所述脱模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高度的联动杆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下方的托起杆;所述联动杆的顶部面向上模设有杆端导块,所述上模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所述托起杆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所述托起圆头位于脱模连杆下方并与脱模连杆的底端抵接。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

A kind of linkage demould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联动脱模装置
本技术涉及板件模压加工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动脱模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的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等部件通常是将内、外盖板折边后点焊或粘接连接的。车门、发动机罩盖和行李箱盖板的内、外盖板通常具有不规则形状,需要事先通过模具模压成型而成。由于其尺寸较大,形状不太规则,所以目前来说一般均是采取单个薄板零件逐次模压成型的方法进行,每次模压成型均需经过放入板坯、压型和取出板件的过程,然后再进行后续组装对接工序,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联动脱模装置,能够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根据本技术的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和一脱模驱动机构,所述脱模块设于模压设备下模中设置的脱模孔内,脱模块的上端与所述下模上的工件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脱模孔底部设有连杆孔,所述脱模连杆设于所述连杆孔内并穿出所述下模;所述脱模驱动机构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上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高度的联动杆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下方的托起杆;所述联动杆的顶部面向上模设有杆端导块,所述上模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所述托起杆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所述托起圆头位于脱模连杆下方并与脱模连杆的底端抵接。优选地,所述脱模块的顶部与下模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优选地,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上。优选地,所述杆端导块和上模导块分别设有上引导面和下引导面,所述上引导面和下引导面相交为三角锥状。优选地,所述联动杆和托起杆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在所述杆端导块和上模导块的尖端相互抵接时,所述托起圆头托起脱模连杆并进而驱动脱模块的顶部伸出下模表面;在所述杆端导块和上模导块的尖端相互错开时,所述托起圆头下落,脱模连杆及脱模块随之下落至脱模块的顶部与下模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模压设备床身用于安装固定下模的上表面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及脱模连杆穿过所述开槽。在采取本技术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联动脱模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模压成型结束上模向上退出时,上模导块的上引导面压迫杆端导块的下引导面,使联动杆外翻,所述联动杆和托起杆设为一体结构,联动杆带动托起杆转动,托起圆头托起脱模连杆并进而驱动脱模块的顶部伸出下模表面,顶起工件使其脱离下模腔,从而便于取出工件。整个过程中不需人工干预,随上模的运动联动脱出工件,提高钣金件成型后的板件取出效率,适用于现有模压设备改造,也适用于新设备制造。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联动脱模装置上模处于最低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联动脱模装置上模离开最低点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联动脱模装置联动脱模时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联动脱模装置结构图;图6为图5的A-A向剖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联动压力装置结构图;图8为图7的B-B向剖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推料装置结构图;图10为推料装置将工件推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接料装置结构图;图12为图11的C部放大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码料装置结构图;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脱模块1压力座固定法兰36压轮滑杆53脱模连杆11压力座顶口37码料支架6脱模驱动机构2推料轴40码料丝杆60驱动轴20推料杆41码料电机61驱动杆21推料联动杆411丝杆座62联动杆211推料执行杆412码料连接座63杆端导块2110推动片43码料垫板69托起杆212推力座47工件9托起圆头2120弹性推力片470床身90上引导面291输送装置50上表面903下引导面292输送带501上模91压力座3同步压轮51上模导块9110缓冲弹簧30压轮转轴510下模92压力座开槽301压轮固定座52脱模孔920压力联动杆31滑移孔520连杆孔921压力联动头311压轮弹簧521推料导向台9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描述的实施例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同时,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2,所述脱模块1设于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所述驱动轴20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上。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分别设有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所述上引导面291和下引导面292相交为三角锥状。所述联动杆211和托起杆212的位置关系设置为,在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的尖端相互抵接时,所述托起圆头2120托起脱模连杆11并进而驱动脱模块1的顶部伸出下模92表面;在所述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的尖端相互错开时,所述托起圆头2120下落,脱模连杆11及脱模块1随之下落至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表面齐平。所述模压设备床身90用于安装固定下模92的上表面903上设有开槽,所述驱动杆21及脱模连杆11穿过所述开槽。根据本申请的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在模压设备工作过程中,上模91向下模92运动模压成型工件9时,此时杆端导块2110和上模导块9110错位,上模91将工件9下压在下模92内,脱模块1被脱模孔920的底部限制,其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与上模91、下模92共同形成型腔,将工件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2),所述脱模块(1)设于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脱模块(1)和一脱模驱动机构(2),所述脱模块(1)设于模压设备下模(92)中设置的脱模孔(920)内,脱模块(1)的上端与所述下模(92)上的工件(9)底面抵接;所述脱模块(1)的底端设有脱模连杆(11),脱模孔(920)底部设有连杆孔(921),所述脱模连杆(11)设于所述连杆孔(921)内并穿出所述下模(92);所述脱模驱动机构(2)包括设于模压设备床身(90)上的驱动轴(20),所述驱动轴(20)上可相对转动地安装驱动杆(21),所述驱动杆(21)包括向上延伸至模压设备上模(91)高度的联动杆(211)和向内延伸至模压设备下模(92)下方的托起杆(212);所述联动杆(211)的顶部面向上模(91)设有杆端导块(2110),所述上模(91)上对应设有上模导块(9110);所述托起杆(212)的端部设有托起圆头(2120),所述托起圆头(2120)位于脱模连杆(11)下方并与脱模连杆(11)的底端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联动脱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模块(1)的顶部与下模(92)的上表面共同构成与工件(9)形状吻合的下模模压成型面。


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栋曹庆袁涛吴刚郭楠翁伟
申请(专利权)人:斯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