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509618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31 2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包括底座,底座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上端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下端设有压力机,压力机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具,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具配合的模腔,所述底座内设有至少一圈环绕所述模腔设置的进油管,所述模腔内壁面上密布有与所述进油管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下方设有若干扩散槽,所述扩散槽位置和数量与所述进油口一一对应,所述扩散槽上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模腔底边设有一圈环形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上设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采用模腔内增加进油管、进油口和扩散槽作为润滑系统,在汽车外壳很难从模腔内脱离时,减少摩擦力,将汽车外壳从模腔内取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外壳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顾名思义就是用来使物品成型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在冲压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用以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但是就目前市场上的冲压模具而言,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使用者的使用,普通的冲压模具头很难从模槽内脱离,给人们的使用造成了困难。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方便模具头从模槽内脱离的冲压模具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端设有压力机,所述压力机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具,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具配合的模腔,所述底座内设有至少一圈环绕所述模腔设置的进油管,所述模腔内壁面上密布有与所述进油管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下方设有若干扩散槽,所述扩散槽位置和数量与所述进油口一一对应,所述扩散槽上端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模腔底边设有一圈环形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上设有出油口。上模具在压力机的作用下与模腔配合,将汽车外壳冲压成形,为了防止汽车外壳卡在模腔内,不易脱离,通过进油管向模腔内通入润滑油,因为汽车外壳成形后与模腔之间间隙狭小,润滑油充满进油管后从进油口渗出,润滑油从进油口渗出后流入扩散槽内,扩散槽用于增大润滑油与汽车外壳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汽车外壳与模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方便汽车外壳从模腔内拔出;回油槽用于在汽车外壳拔出模腔后回收润滑油。进一步,为了增大润滑油与汽车外壳的接触面积,所述扩散槽截面为上小下大的结构。进一步,所述进油管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空压机。当汽车外壳与模腔之间间隙过小,进油管内的压力无法将润滑油从进油管压入扩散槽内时,通过进气管连接空压机压入空气增加压力,将润滑油从进油管压入扩散槽内,实现汽车外壳与模腔之间的润滑,将汽车外壳从模腔内取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采用模腔内增加进油管、进油口和扩散槽作为润滑系统,提高将汽车外壳从模腔内取出的便捷度,结构简单,方便快捷。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杆,3、安装板,4、压力机,5、上模具,6、模腔,7、进油管,8、进油口,9、扩散槽,10、回油槽,11、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四个角各设有一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端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下端设有压力机4,所述压力机4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具5,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具5配合的模腔6,上模具5与模腔6配合可以冲压出汽车外壳,所述底座1内设有一圈环绕所述模腔6设置的进油管7,根据车型不同,模腔6深浅不一,模腔6越深,进油管7绕设的圈数越多,所述模腔6内壁面上密布有与所述进油管7连通的进油口8,所述进油口8下方设有若干扩散槽9,所述扩散槽9截面为上小下大的三角形,所述扩散槽9位置和数量与所述进油口8一一对应,所述扩散槽9上端与所述进油口8连通,所述模腔6底边设有一圈环形回油槽10,所述回油槽10上设有出油口11。所述进油管7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不用时利用堵头将进气管堵上,启用时将堵头拆开,所述进气管上连接有空压机。工作过程:将板材位置固定在底座1上,上模具5在压力机4的作用下对板材进行冲压,上模具5与模腔6配合,将板材冲压成形为汽车外壳,当汽车外壳卡在模腔6内时,通过进油管7向模腔6内通入润滑油,因为汽车外壳成形后与模腔6之间间隙狭小,润滑油充满进油管7后从进油口8渗出,润滑油从进油口8渗出后流入扩散槽9内,从而减小汽车外壳与模腔6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方便汽车外壳从模腔6内拔出。本技术中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技术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端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下端设有压力机(4),所述压力机(4)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具(5)配合的模腔(6),所述底座(1)内设有至少一圈环绕所述模腔(6)设置的进油管(7),所述模腔(6)内壁面上密布有与所述进油管(7)连通的进油口(8),所述进油口(8)下方设有若干扩散槽(9),所述扩散槽(9)位置和数量与所述进油口(8)一一对应,所述扩散槽(9)上端与所述进油口(8)连通,所述模腔(6)底边设有一圈环形回油槽(10),所述回油槽(10)上设有出油口(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外壳冲压模具,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两侧对称设有多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端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下端设有压力机(4),所述压力机(4)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上模具(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上模具(5)配合的模腔(6),所述底座(1)内设有至少一圈环绕所述模腔(6)设置的进油管(7),所述模腔(6)内壁面上密布有与所述进油管(7)连通的进油口(8),所述进油口(8)下方设有若干扩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栋曹庆袁涛
申请(专利权)人:斯普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