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轨道交通工具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已知的是具有顶部和车厢的轨道交通工具,其中,所述顶部布置在车厢上。所述车厢和所述顶部限定交通工具内部空间。顶部承受较高的热载荷。若顶部和车厢具有不同的材料,则由于材料的不同热膨胀特性而在顶部和车厢之间出现应力。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改进的轨道交通工具。该技术问题借助按照权利要求1的轨道交通工具解决。有利的实施方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已知的是可以以此提供改进的轨道交通工具,即轨道交通工具具有顶部、固定装置和车厢,其中,所述固定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单元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彼此错移地布置和设计用于将顶部固定在车厢上。第一固定单元具有固定支座,其中,所述固定支座设计为阻止所述顶部相对于车厢的相对运动。第二固定单元具有活动支座,其中,所述活动支座设计为,允许顶部沿轨道交通工具的交通工具纵向的运动和阻止顶部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的运动。这种设计方案具有的优点是,一方面可以可靠地将顶部固定在车厢上,另一方面,用于车厢和用于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工具(10),其具有顶部(20)、固定装置(30)和车厢(25),/n-其中,固定装置(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单元(55)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60),/n-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和第二固定单元(60)彼此错移地布置和设计用于将所述顶部(20)固定在所述车厢(25)上,/n其特征在于,/n-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包括固定支座(100),/n-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设计为阻止所述顶部(20)相对于车厢(25)的相对运动,/n-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60)具有活动支座(190),/n-其中,所述活动支座(190)设计为,允许所述顶部(20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825 DE 102017214925.61.一种轨道交通工具(10),其具有顶部(20)、固定装置(30)和车厢(25),
-其中,固定装置(30)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固定单元(55)和至少一个第二固定单元(60),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和第二固定单元(60)彼此错移地布置和设计用于将所述顶部(20)固定在所述车厢(25)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包括固定支座(100),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设计为阻止所述顶部(20)相对于车厢(25)的相对运动,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60)具有活动支座(190),
-其中,所述活动支座(190)设计为,允许所述顶部(20)沿所述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纵向(15)的运动并且阻止所述顶部(20)垂直于交通工具纵向(15)的运动。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顶部(20)具有至少一个顶段(34),
-其中,所述顶段(34)沿交通工具纵向(15)覆盖轨道交通工具(10)的局部区域,并且沿横向在轨道交通工具(10)的整个交通工具宽度上延伸,
-其中,所述车厢(25)具有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
-其中,所述第一车厢部段(35)和第二车厢部段(40)平行于交通工具纵向(15)延伸并且沿横向彼此错移地布置,
-其中,所述顶段(34)只利用仅仅一个第一固定单元(55)与第一车厢部段(35)连接,并且只利用仅一个另外的第一固定单元(55)与第二车厢部段(40)连接,
-其中,两个第一固定单元(55)彼此相同地设计。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固定装置(30)具有第一序列(65)和第二序列(70),
-其中,所有序列(65、70)分别具有多个第二固定单元(60)和恰好一个所述第一固定单元(55),
-其中,第一序列(65)将所述顶段(34)固定在第一车厢部段(35)上,第二序列(70)将顶段(34)固定在第二车厢部段(40)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第一固定单元(55)分别布置在第一平面(90)中,
-其中,所述第一平面(90)垂直于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纵向(15)定向,
-其中,所述第二固定单元(60)分别布置在第二平面(95)中,所述第二平面垂直于轨道交通工具(10)的交通工具纵向(15)布置,
-其中,第一平面(90)沿交通工具纵向(15)相对于第二平面(95)错移地布置。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顶部(20)具有第一通孔(125),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具有固定元件(105)和连接部段(115),所述固定元件(105)带有螺柱形设计的贯穿部段(110)。
-其中,所述连接部段(115)与贯穿部段(110)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部段(115)在背离贯穿部段(110)的侧面上与车厢(25)连接,
-其中,贯穿部段(110)穿过第一通孔(125),
-其中,第一通孔(125)和贯穿部段(110)的外周面(130)彼此无间隙地设计。
6.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轨道交通工具(10),
-其中,所述固定支座(100)具有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150)、尤其螺旋连接装置,所述固定支座(100)还具有第一固定轨(140)。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轨(140)在底侧与所述车厢(25)连接,
-其中,所述摩擦配合的连接装置(150)部段式咬合到第一固定轨(140)中并且将所述顶部(20)压到第一固定轨(140)上。
技术研发人员:A费格,H皮尔,
申请(专利权)人:西门子交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