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野生蒿草栽培出蒿笋的方法。
技术介绍
野生蒿草立春开始从湖泊的泥下发芽,同时,过冬的梗带也开始发绿,梗带的节巴上发芽。气温到10℃以上,野生蒿草就长出泥面或水面,同时长出新根,新根有的从地根里长出来,有的从老蒿根的节巴长出来,刚出泥面的蒿草像针一样,再经太阳晒几天后开始分叶,新根慢慢长多长长,一月后,下面即长出蒿笋。蒿笋为乳白色,营养丰富,有特殊的清香味,吃起来添脆。由于是自然长成的产量小,蒿笋细且短。到清明前后,蒿笋变绿、变老,已不能作为笋子食用,只能作牛羊的饲料,叶片用于养鱼。农历8月,长到15节,1米多长,并开始开花,母的结一小蒿巴。冬季开始枯黄冬眠。种籽飘到各地,来年又开始生长。 由于其生长条件的限制,每年只能在3月份吃到蒿笋,其它的时间都不能吃上,如能采用一种新的人工培育方法,能在一年的任何时间都能吃上香甜、清脆的蒿笋是吃过蒿笋的人的希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旨在提供一种能在一年的任何时间都长出蒿笋的野生蒿草栽培蒿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方式为,野生蒿草栽培蒿笋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在每年8月野生蒿草种籽成熟时采种,晒或烘干,杀菌后在1-3℃的环境下保存, 2)取出保存的种籽,用15-18℃的水浸泡两天,放入22-25℃温室的塑料盘中,两天后长出新芽,并长出新根,每天向新芽喷5-6次水或加有少量杀菌剂的水,第5天后每3天喷一次加有N、P、K复合肥的水,苗高10±2cm后降温至15-18℃,两天后再降温至14℃,过一天后移栽, 3)将人工栽培或野生的蒿草苗移栽到15-18℃ ...
【技术保护点】
野生蒿草栽培蒿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在每年8月野生蒿草种籽成熟时采种,晒或烘干,杀菌后在1-3℃的环境下保存, 2)取出保存的种籽,用15-18℃的水浸泡两天,放入22-25℃温室的塑料盘中,两天后长出新芽,并长出新根,每天向新芽喷5-6次水或加有少量杀菌剂的水,第5天后每3天喷一次加有N、P、K复合肥的水,苗高10±2cm后降温至15-18℃,两天后再降温至14℃,过一天后移栽, 3)将人工栽培或野生的蒿草苗移栽到15-18℃温池,1cm水深的土中,每天向种苗喷水,2天后水深到2cm,25天长出第一节蒿笋一天后,将水灌至25±2cm深,待蒿叶长出水面7±2cm后,将水灌至1-2m深,一周左右排水,蒿草下部长出25±5cm长,可食用的蒿笋。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5-7-15 200520097191.41、野生蒿草栽培蒿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在每年8月野生蒿草种籽成熟时采种,晒或烘干,杀菌后在1-3℃的环境下保存,2)取出保存的种籽,用15-18℃的水浸泡两天,放入22-25℃温室的塑料盘中,两天后长出新芽,并长出新根,每天向新芽喷5-6次水或加有少量杀菌剂的水,第5天后每3天喷一次加有N、P、K复合肥的水,苗高10±2cm后降温至15-18℃,两天后再降温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