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该方法采用植物组织克隆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或兰科植物无菌种子萌发技术,或植物无菌试管快繁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该方法是将培育出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经清洗和促生长处理,再将经处理后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种植于该兰科植物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是向该种兰科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源源不断地提供兰科植物的种质资源,以恢复和重建兰科植物的野生自然生长状态,最终达到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珍、稀、濒、危物种的繁育和保护技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对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
技术介绍
在兰科植物中,所有的种均为《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物种。世界各国对兰科植物的保护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至今收效甚微。目前对兰科植物保护的方法归纳起来有三种,其一是,禁止挖采。相关国家都有明文规定,甚至还有相应的措施,但是由于兰科植物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这种方法很难阻止上山寻求“绿色股票”的“地下游击队”,甚至不少地方仍在公开挖采兰科植物。第二种方法是,将这些兰科植物从野生环境中转移到人工控制的保护基地中。有的基地规模已达数百亩之多,但是由于这种大面积的人工基地,无法达到各种兰科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自然环境条件,特别是那些在特殊环境中生长的种类,在这种集中的人工基地中生长,即使不死也很难正常繁殖;同时这种方法一方面,无形中加速了对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挖采和破坏,另一方面,建立基地和维持基地的正常运转,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基地最终都将以无法维持而失败告终。第三种方法是,禁止销售。野生兰科植物已被国际公约列入禁止销售之列,但这从另一方面却引起了人们对兰科植物的特别关注,甚至会引起对一些珍稀兰科植物品种的地下争夺。 我国在兰科植物的组织克隆和快速繁殖技术方面,已有少数人能利用植物组织克隆技术和兰科植物无菌种子萌发技术,以及试管快繁技术,对兰科植物进行快速繁殖,但是目前他们都是采用将繁殖的幼苗转移到盆中进行盆栽繁育,这种盆栽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幼苗才能成熟。对兰花幼苗的栽培又特别需要精细,耗这样长的时间,成本当然特别高。因此,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在兰科植物的保护与繁育中广泛推广开。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这些方法,都未能达到很好地保护兰科植物的目的,因此,专利技术人经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展了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繁育和保护兰科植物的研究,并获得了预想的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一种繁育和保护兰科植物的新方法。该方法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获得兰科植物品种的无菌试管繁殖体,将这些无菌试管繁殖体经处理后,种植于该兰科植物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中,以此不断向自然环境中添加兰科植物的繁殖体,这不仅能有效地保护和繁育现有的兰科植物,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兰科植物,而且还能增加人们期盼的兰科植物的新品种。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运用植物组织克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或兰科植物无菌种子萌发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或植物无菌试管快繁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按照本专利技术,其专利技术点在于,该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用自来水清洗,洗尽无菌试管繁殖体表面上的杂质,再滴干其表面流水; (2)将滴干表面流水的无菌试管繁殖体浸泡于促其生长的溶液中,然后取出无菌繁殖体,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表面水份;或者将滴干表面流水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经促生长制剂浸没,待繁殖体表面完全被促生长制剂浸没后,用筛去除繁殖体上多余的制剂; (3)将经上述处理后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种植于该兰科植物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上述所述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专利技术点还在于,所述用自来水清洗的温度为18-22℃。 上述所述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专利技术点还在于,所述的促生长溶液浸泡无菌试管繁殖体的时间为20-60分钟。 上述所述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专利技术点进一步在于,所述的促生长溶液为含2-10毫克/升吲哚丁酸和5-15毫克/升奈乙酸的混合溶液。 上述所述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专利技术点还进一步在于,所述促生长制剂为含5-10毫克/公斤吲哚丁酸和10-30毫克/公斤奈乙酸滑石粉混合制剂。 上述所述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专利技术点又进一步在于,所述该兰科植物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是指近年来,或者现在有该种兰科植物品种自然生长的地方,或者是人工种植该种兰科植物的野生品种生长良好的地方。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是指经无菌试管培育的兰科植物所产生的根状茎、园球茎和幼苗的总称。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种植方法是,以挖窝或挖沟的方式,挖开种植土地表面土5-10厘米,要求窝底和沟底平整,再将经处理后的繁殖体按10-20厘米的距离摆在窝底或沟底,然后表面用富含有机质的细泥土覆盖,覆盖厚度不超过3厘米。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繁育出的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能够种植于该种兰科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中,这不仅有利于兰科植物的保护;还能恢复和重建已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兰科植物;进而还能增加人们期盼的兰科植物的新品种。 2、本专利技术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
技术介绍
中已作描述,现有对兰科植物保护的方法有三种,一是禁止挖采;二是将野生兰科植物移栽到人工建立的兰科植物保护基地中,进行人工种植;三是禁止销售(以下分别简称方法1,方法2,方法3)。下面就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对兰科植物的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与现有的三种保护方法进行比较。 社会效益方面 方法1是禁止挖采,兰科植物与人类长期共存,在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药用,观赏和兰花文化方面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有些品种甚至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活宝,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如果完全禁止挖采,就等于把兰科植物这个活宝贝装进历史博物馆,与现代人类生活不产生直接关系,这样作将丧失兰科植物应有的价值,况且社会在发展,环境在变迁,即使人们不挖采,也难避免某些兰科植物品种的濒危趋向。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则是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其种质资源进行快速扩增,再将这些扩增的种质资源,源源不断地移栽到适合其生长的自然环境中,这样不仅真正保护了兰科植物,而且能恢复和重建其自然生态环境。 方法2是要挖采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再将其种植在人工建立的保护基地中。这种方法的缺陷是,其一要破坏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其二,所建立的保护基地其环境条件再好,也无法达到兰科植物各品种对自然环境条件的要求,这就无法避免种植在人工基地中的某些品种的夭折,从而加速了野生兰科植物资源的破坏;其三,建立保护基地所占用的土地,是更加珍贵的土地资源。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则不需要挖采大量的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所选择的环境,是根据各品种兰科植物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而定,所占用土地都是人迹罕至的偏僻山区。 方法3是禁止销售,兰科植物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对它一直是有正当的需求,当然也就自然有市场,特别在市场经济时代更应有其市场地位,这种禁止销售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可能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依托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可恢复和重建兰科植物自然生长区,还能使兰科植物得到快速而大量的发展,同时还能不断地培育出兰科植物的新品种来,为兰科植物的稳定市场提供充足的货源。 经济效益方面 如前面所述,现有对兰科植物保护的方法1是禁止挖采,方法3是禁止销售,这两种方法都不会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唯有方法2是要挖采大量野生兰科植物,建立基地进行移栽种植,这就需要投入资金,现以建立100亩兰科植物保护基地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用自来水清洗,洗尽无菌试管繁殖体表面上的杂质,再滴干其表面流水;(2)将滴干表面流水的无菌试管繁殖体,浸泡于 促生长的溶液中,然后取出无菌试管繁殖体,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表面水份;或者将滴干表面流水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经促生长的制剂浸没,待无菌繁殖体表面完全被促生长制剂浸没后,再用筛去除无菌繁殖体上多余的制剂;(3)将经上述处理后的无菌试管繁殖体 ,种植于该兰科植物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将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的兰科植物无菌试管繁殖体,用自来水清洗,洗尽无菌试管繁殖体表面上的杂质,再滴干其表面流水;(2)将滴干表面流水的无菌试管繁殖体,浸泡于促生长的溶液中,然后取出无菌试管繁殖体,置于通风阴凉处晾干表面水份;或者将滴干表面流水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经促生长的制剂浸没,待无菌繁殖体表面完全被促生长制剂浸没后,再用筛去除无菌繁殖体上多余的制剂;(3)将经上述处理后的无菌试管繁殖体,种植于该兰科植物品种生长的自然环境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自来水清洗的水温度为18-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生长的溶液浸泡无菌试管繁殖体的时间为20-60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兰科植物繁育和保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促生长的溶液为含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利琼,傅华龙,卿人韦,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