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船空铁轨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198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空铁轮渡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渡船空铁轨道,本渡船空铁轨道设置于渡船甲板上,用于与陆地空铁轨道的对接以及停靠运载空铁,空铁可直接行使到安装有空铁轨道的渡船上,实现空铁水陆运载,技术方案为:包括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甲板上的多个轨道架、安装于所述轨道架的轨道以及安装于所述轨道下并可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的车厢,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空铁车厢直接上船,车内人员或者货物无需在码头上下转运即可在空铁上通过渡船渡海,实现空铁水陆便捷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渡船空铁轨道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可实现陆地空铁与轮渡空铁的对接。

Ferry tr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渡船空铁轨道
本技术属于空铁轮渡交通
,具体涉及一种渡船空铁轨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压力日益增大,仅依靠地面的运输能力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人们开始研发空铁系统。空铁系统是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轨道在列车上方,由支撑立柱支撑在空中,列车可以直接在空中运行,空铁系统能够将地面的交通移至空中,具有无需扩展城市现有的公路设施即可缓解城市交通难题的优势。在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和水陆结合景区,由于水体的影响力,均不适宜建设地铁、高铁、普铁、磁浮、轻轨和BRT,往往利用轮渡进行运输,同时,由于空铁列车将地面交通移至空中,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对地面建筑设施影响小,开通后具有列车运行速度快、轨道走向铺设灵活、运行过程中对环境无污染等优势,故其在很多城市内、城市与城市之间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此,进一步优化空铁系统的结构设计,进行陆地空铁与轮渡结合的交通运输,实现空铁在不同海域城市或者岛屿之间的普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提出的进一步优化空铁系统的结构设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要研究方向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渡船空铁轨道,本渡船空铁轨道设置于渡船甲板上,用于与陆地空铁轨道的对接以及停靠运载空铁,实现渡船与陆地空铁的对接连接后,空铁直接行使到固定于渡船上的空铁轨道上,车内人员无需在码头上下车即可直接在空铁上通过渡船渡海,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渡船空铁轨道,本轨道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能够实现渡船运载空铁车厢渡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包括轨道架、轨道和车厢;其中,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甲板,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渡船甲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轨道架,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承载所述轨道。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并借以提高所述框架结构的结构稳定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承载体。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车厢位置互不干涉,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渡船甲板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部通过设置于周侧的所述第二加强件以分散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所述渡船甲板的接触应力。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所述第二加强件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稳定轨道,所述稳定轨道安装于所述车厢周侧并且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并借以限制所述车厢的横向摆动。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至少两个轨道梁,每个所述轨道梁的端部均固定于一个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轨道还包括船载轨道接头,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一端固定于靠近所述渡船甲板尾部的所述轨道架,所述船载轨道接头的另一端向背离所述轨道梁的方向延伸以形成悬臂梁。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轨道为悬挂式空铁用轨道,所述轨道通过所述轨道架固定安装于所述渡船甲板上以承载所述悬挂式空铁的车厢,所述车厢可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运动至预定位置,所述预定位置为预定义的空铁列车可允许的行进的极限固定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不必像轮船运输那样在码头上进行人员或货物转移,节约换乘时间。2)空铁车厢直接上船,无需建设大规模的码头装卸设备,从而节省了建设资金。3)在港口的作业时间短,加速了车船周转、人员和货物传送,可大大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4)本技术渡船空铁轨道制造成本低,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可实现陆地空铁与轮渡空铁的对接。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中示出了一种车挡装置。图4是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的立柱支撑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拱形撑11,圆弧杆111、横杆112、加强杆113,立柱12,斜撑13,支撑杆14;轨道梁21,船载轨道接头22;车厢3;稳定轨道4;稳定轮5;联系梁6;车体接触装置7;叠加式阻尼装置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实施例、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明显,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包括轨道架、轨道和车厢,其中,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甲板,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所述多个轨道架通过所述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整体承载结构。在本方案中,所述轨道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渡船甲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轨道架,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承载所述轨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可为拱门形、半圆形、三角形或者方框形等等,只要能满足足够的结构强度承载所述轨道皆可,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为了减轻所述轨道架整体重量,所述第一支撑部可优选做成空心形,同时为了保证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在所述框架结构之中设置加强结构,即所述的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加强件可在所述框架结构内竖直设置、水平设置或者倾斜设置等,借以进一步提高所述轨道架的结构强度。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承载体。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下端与所述渡船甲板固定连接以保证所述轨道运载空铁列车时的稳定性,为此,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加强件可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侧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n轨道架,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n轨道,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n车厢,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轨道架,所述轨道架为多个,所述多个轨道架沿轨道延伸方向依次布置并安装于渡船,所述多个轨道架之间以联系梁连接;
轨道,所述轨道安装于所述轨道架;
车厢,所述车厢安装于所述轨道下,所述车厢沿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可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固定连接,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二支撑部与渡船甲板连接以支撑所述轨道架,所述轨道架通过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承载所述轨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与所述框架结构连接,并借以提高所述框架结构的结构稳定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支撑部之间通过联系梁连接以形成所述轨道的承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以提高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结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渡船空铁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件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周侧且所述第二加强件与所述车厢位置互不干涉,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鑫敏张敏司小伟孙继辉李治国赵建阳武长虹沈子钿王鑫宏张兴洪岳渠德陈亚军董小鹏李自峰何海洋王浩东冯昭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空列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