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涉及舰船声隐身以及冲击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升管路支撑处的减振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包括中间质量体、一对上层减振体、一对下层减振体和卡箍组件,所述中间质量体呈H形、包括一上层质量体和一对对称的下层质量体,所述上层质量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一对上层减振体对称设置、且位于上层质量体的两端,所述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所述基板上设有接口二,所述接口二和接口三相对应、用于连接螺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便加工,操作可靠。
A kind of elastic horse foot for shock absorption and resistance of pipe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
本专利技术涉及舰船声隐身以及冲击防护
,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
技术介绍
管路系统减振和抗冲击是目前舰船声学设计和冲击防护设计的难点和薄弱点。在管路支撑处应用弹性马脚是管路减振和抗冲击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受限于舰船总体资源,管路支撑件有严格的尺度和重量限制,难以设计高性能弹性马脚,既能满足减振需求,又能满足抗冲击需求。现役应用最广泛、有效的基于BE系列减振器的弹性马脚以及其余形式的弹性马脚主要基于单层减振系统,减振效果难以满足低噪声舰船的需求。同时,受限于结构强度、冲击限位设计不充分,现役弹性马脚冲击试验后存在管路松脱,结构破坏等问题,难以通过冲击试验考核,难以满足舰船管路系统抗冲击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有效提升管路支撑处的减振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中间质量体、一对上层减振体、一对下层减振体和卡箍组件,所述中间质量体呈H形、包括一上层质量体和一对对称的下层质量体,所述上层质量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一对上层减振体对称设置、且位于上层质量体的两端,所述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一对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减振体之间,一对下层减振体对称设置,所述下层减振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所述卡箍组件连接在一对上层减振体之间、用于连接管路;在管路径向平面内,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上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A,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下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B,其中,等腰三角形A的顶角≥60°。所述上层质量体呈板状,所述上层质量体的两端顶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上层减振体的安置口,所述安置口的底部设有接口一;所述上层减振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两个同轴心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通过橡胶体连接的空心轴;所述基板上设有接口二,所述接口一和接口二相对应、用于连接螺栓。所述上层质量体呈板状,一对上层减振体分别连接在上层质量体的两端侧面,所述上层质量体的两端侧面分别设有接口三;所述上层减振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两个同轴心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通过橡胶体连接的空心轴;所述基板上设有接口二,所述接口二和接口三相对应、用于连接螺栓。所述卡箍组件包括一对对称的上卡箍和一下卡箍,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的两端分别设有通孔,一对上卡箍连接处的通孔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上卡箍和下卡箍连接处的通孔分别置于上层减振体的一对空心轴之间,通过销轴穿入一对空心轴以及上、下卡箍的通孔。所述下层减振体包括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通过橡胶体连接的水平穿轴;所述下层质量体上设有穿孔,所述穿轴连接在穿孔内。所述U形板的中间设有连接口。本专利技术在工作中,弹性马脚包括中间质量体、一对上层减振体、一对下层减振体和卡箍组件,一对上层减振体以及一对下层减振体分别对称固定于中间质量体上,卡箍组件连接在一对上层减振体之间。将弹性马脚安装在基座上并安装管路后,在管路径向平面内,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上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A,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下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B,其中,等腰三角形A的顶角≥60°。通过设置双层减振,可有效支撑管路,满足舰船管路抗冲击设计需求。本专利技术方便加工,操作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中上层质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左视图,图6是图4的俯视图,图7是图1中下层质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9的左视图,图11是图9的俯视图,图12是图9中上层质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的俯视图,图14是图9中下层质量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的俯视图,图16本专利技术中上层减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图16中A-A面的剖视图,图18是图16的俯视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中下层减振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的俯视图;图中1是中间质量体,11是上层质量体,110是安置口,111是接口一,112是接口三,12是下层质量体,121是穿孔,122是工艺孔,2是上层减振体,21是基板,210是接口二,22是轴套,23是橡胶体,24是空心轴,3是下层减振体,31是U形板,310是连接口,32是连接孔,33是穿轴,4是卡箍组件,41是上卡箍,42是下卡箍,43是销轴,5是管路,6是螺钉,7是基座;图1、9中的A代表等腰三角形A,B代表等腰三角形B。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如图1-20所示,包括中间质量体1、一对上层减振体2、一对下层减振体3和卡箍组件4,所述中间质量体1呈H形、包括一上层质量体11和一对对称的下层质量体12,所述上层质量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通过紧固件(即弹簧垫片和螺钉6)连接;一对上层减振体2对称设置、且位于上层质量体的两端,所述上层减振体2位于一对下层质量体12之间,一对上层减振体2位于一对下层减振体之间,一对下层减振体3对称设置,所述下层减振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12之间,所述卡箍组件4连接在一对上层减振体之间、用于连接管路5;在管路径向平面内,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上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A,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下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B,其中,等腰三角形A的顶角≥60°。本专利技术包括中间质量体、一对上层减振体、一对下层减振体和卡箍组件,一对上层减振体以及一对下层减振体分别对称固定于中间质量体上,卡箍组件连接在一对上层减振体之间、用于连接管路;将弹性马脚安装在基座7上并安装管路后,中间质量体位于管路和基座之间。通过针对舰船低噪声设计以及冲击防护设计的现实需求,提供了一种限位设计充分、采用双层减振设计的弹性马脚,有效提升管路支撑处的减振性能和抗冲击性能。本专利技术受限于舰船总体适装性限制,管路对弹性马脚有严格的尺度和重量限制。在适装性尺度要素中,弹性马脚在管路夹持处的轴向尺度、安装管路后管路径向平面内马脚的高度和宽度是适装性敏感尺度,而在管路与船体基座7之间的轴向尺度不是适装性敏感尺度。本专利技术利用该特性,在管路与船体基座之间设置中间质量体并适当拓展中间质量体在管路轴向的尺度,在保证适装性敏感尺度相对于现役弹性马脚不变甚至有所优化的前提下,实现带中间质量体的双层隔振设计并将设计重量集中在中间质量体上。本专利技术安装在船体基座上,并在安装管路后,形成一套带中间质量体的双层减振系统,相对于现役弹性马脚,可有效提升减振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4-6所示,所述上层质量体11呈板状,所述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质量体、一对上层减振体、一对下层减振体和卡箍组件,/n所述中间质量体呈H形、包括一上层质量体和一对对称的下层质量体,所述上层质量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n一对上层减振体对称设置、且位于上层质量体的两端,所述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n一对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减振体之间,一对下层减振体对称设置,所述下层减振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n所述卡箍组件连接在一对上层减振体之间、用于连接管路;/n在管路径向平面内,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上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A,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下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B,/n其中,等腰三角形A的顶角≥6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质量体、一对上层减振体、一对下层减振体和卡箍组件,
所述中间质量体呈H形、包括一上层质量体和一对对称的下层质量体,所述上层质量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
一对上层减振体对称设置、且位于上层质量体的两端,所述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
一对上层减振体位于一对下层减振体之间,一对下层减振体对称设置,所述下层减振体连接在一对下层质量体之间,
所述卡箍组件连接在一对上层减振体之间、用于连接管路;
在管路径向平面内,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上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A,所述管路的中心与一对下层减振体的中心连线呈等腰三角形B,
其中,等腰三角形A的顶角≥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路减振抗冲击用弹性马脚,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质量体呈板状,所述上层质量体的两端顶部分别设有用于连接上层减振体的安置口,所述安置口的底部设有接口一;
所述上层减振体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两个同轴心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通过橡胶体连接的空心轴;
所述基板上设有接口二,所述接口一和接口二相对应、用于连接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慧,姚玉娟,胡吉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扬州合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