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制动充液阀、蓄能器、行车制动阀、电液制动阀、梭阀、第一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湿式制动桥和第一电磁换向阀,行车制动阀和电液制动阀相互并联,且两者的输入端与蓄能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和湿式制动桥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还与油箱连接,第一压力开关连接在行车制动阀和梭阀之间,第二压力开关连接在电液制动阀和梭阀之间。通过将电液制动阀的油路和行车制动阀的油路进行并联,当电液制动阀及与之相关的电子踏板不能正常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行车制动阀与之相关的制动踏板进行制动,因此提高了制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An electro-hydraulic servo brake hydraulic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
,特别涉及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车辆来说,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关系到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例如对于大吨位叉车,目前以采用全液压制动为主要趋势,如公开号CN108891397A的专利所示,公开了一种电动叉车全液压制动系统的技术方案,大大提高了大吨位叉车的制动安全性。但是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因其动力制动阀与踏板连接在一起,故驾驶室下方需要预留足够的空间用以安装动力制动阀块,且需要布置由制动动力源至驾驶室下方,再由驾驶室下方至驱动桥制动油口之间的管路。(2)踩踏制动踏板时,因液压系统压力的变化会直接反馈在踏板上,当反馈剧烈时,会产生震动,进而影响操作舒适性,导致误操作的风险加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以保证制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能够保证制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制动充液阀、蓄能器、行车制动阀、电液制动阀、梭阀、第一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湿式制动桥和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制动充液阀用于给所述蓄能器输油,所述行车制动阀和所述电液制动阀相互并联,且两者的输入端与所述蓄能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和所述湿式制动桥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还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开关连接在所述行车制动阀和所述梭阀之间,用于当所述行车制动阀连通油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关闭油路,所述第二压力开关连接在所述电液制动阀和所述梭阀之间,用于当所述电液制动阀连通油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关闭油路。优选地,还包括依次与所述蓄能器连接的驻车制动阀和驻车制动器,所述驻车制动阀位于上位时,所述驻车制动器与所述蓄能器连通,所述驻车制动阀位于下位时,所述驻车制动器与所述油箱连通。优选地,还包括与所述制动充液阀连接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湿式制动桥连接,所述湿式制动桥与所述油箱连接。优选地,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湿式制动桥之间旁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一单向阀用于在所述湿式制动桥的油压超过预设阈值开启。优选地,所述制动充液阀和所述散热器之间设有循环滤油器。优选地,所述制动充液阀包括比例阀和第二单向阀,所述比例阀与所述散热器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与所述蓄能器连接。优选地,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和所述湿式制动桥之间设有动力切断开关和制动灯开关。优选地,所述驻车制动阀和所述驻车制动器之间设有驻车制动压力开关。优选地,所述电液制动阀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电磁换向阀和电磁比例阀,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处于上位时,所述蓄能器和所述湿式制动桥之间的油路连通,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处于下位时,该油路断开。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包括:油箱、制动充液阀、蓄能器、行车制动阀、电液制动阀、梭阀、第一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湿式制动桥和第一电磁换向阀,制动充液阀用于给蓄能器输油,行车制动阀和电液制动阀相互并联,且两者的输入端与蓄能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和湿式制动桥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还与油箱连接,第一压力开关连接在行车制动阀和梭阀之间,第二压力开关连接在电液制动阀和梭阀之间。通过将电液制动阀的油路和行车制动阀的油路进行并联,当电液制动阀及与之相关的电子踏板不能正常工作时,仍然可以通过行车制动阀与之相关的制动踏板进行制动,因此提高了制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其中行车制动阀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平常使用的是电子踏板和电液制动阀,电子踏板没有了液压油压力波动的变化,电子踏板的压力反馈通过电信号实现,使得操纵更加舒适平稳,另外实现了远程控制油路,为后续实施更多功能的控制方案提供可能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电液制动阀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如下:1为油箱,2为吸油滤油器,3为油泵,4为制动充液阀,4-1为比例阀,4-2为第二单向阀,4-3为换向阀,5为循环滤油器,6为散热器,7为第一单向阀,8为蓄能器,9为电液制动阀,9-1为第二电磁换向阀,9-2为电磁比例阀,10为动力切断开关,11为制动灯开关,12为湿式制动桥,13为球阀,14为驻车制动阀,15为驻车制动压力开关,16为驻车制动器,17为蓄能器充液信号开关,18为行车制动阀,19为梭阀,20为第一电磁换向阀,21为第一压力开关,22为第二压力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电液制动阀的放大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制动充液阀4、蓄能器8、行车制动阀18、电液制动阀9、梭阀19、第一压力开关21、第二压力开关22、湿式制动桥12和第一电磁换向阀20,制动充液阀4用于给蓄能器8输油,上述器件的连接关系如下:行车制动阀18和电液制动阀9相互并联,且两者的输入端与蓄能器8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梭阀19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梭阀19的出油口分别与第一电磁换向阀20和湿式制动桥12连接,第一电磁换向阀20还与油箱1连接,第一压力开关21连接在行车制动阀18和梭阀19之间,第二压力开关22连接在电液制动阀9和梭阀19之间。当踩下与电液制动阀9相关联的电子踏板时,电液制动阀9内部的油路导通,液压油由蓄能器8提供,从电液制动阀9的P口进入,BRK口流出,到达湿式制动桥12制动部位,此时油路上的第二压力开关22得到信号,使第一电磁换向阀20的线圈得电,换向到上位,第一电磁换向阀20处的油路断开,实现行车制动。当松开与电液制动阀9相关联的电子踏板时,电液制动阀9处的油路断开,此时油路上的第二压力开关22失去信号,使得第一电磁换向阀20不得电,换向到下位,第一电磁换向阀20处的油路导通,湿式制动桥12控制部位的液压油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20回油箱1,行车制动解除。具体地,电液制动阀9包括相互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制动充液阀、蓄能器、行车制动阀、电液制动阀、梭阀、第一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湿式制动桥和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制动充液阀用于给所述蓄能器输油,所述行车制动阀和所述电液制动阀相互并联,且两者的输入端与所述蓄能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和所述湿式制动桥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还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开关连接在所述行车制动阀和所述梭阀之间,用于当所述行车制动阀连通油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关闭油路,所述第二压力开关连接在所述电液制动阀和所述梭阀之间,用于当所述电液制动阀连通油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关闭油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制动充液阀、蓄能器、行车制动阀、电液制动阀、梭阀、第一压力开关、第二压力开关、湿式制动桥和第一电磁换向阀,所述制动充液阀用于给所述蓄能器输油,所述行车制动阀和所述电液制动阀相互并联,且两者的输入端与所述蓄能器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梭阀的两个进油口连接,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和所述湿式制动桥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还与所述油箱连接,所述第一压力开关连接在所述行车制动阀和所述梭阀之间,用于当所述行车制动阀连通油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关闭油路,所述第二压力开关连接在所述电液制动阀和所述梭阀之间,用于当所述电液制动阀连通油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关闭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依次与所述蓄能器连接的驻车制动阀和驻车制动器,所述驻车制动阀位于上位时,所述驻车制动器与所述蓄能器连通,所述驻车制动阀位于下位时,所述驻车制动器与所述油箱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液伺服制动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制动充液阀连接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湿式制动桥连接,所述湿式制动桥与所述油箱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婧,金盈超,刘大庆,宋涛,季彬琪,
申请(专利权)人:杭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