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制动主缸总成、一种具有该制动主缸总成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机动车。制动主缸总成包括推杆(2)和制动主缸(3),推杆的第一端与制动踏板(1)连接,推杆的第二端与制动主缸的活塞(31)的第一端连接。在制动主缸的朝向制动踏板的端侧设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与活塞的第一端一起在制动主缸内限定出溃缩液压腔(C3),当发生碰撞时压力介质能够经由溃缩通路(L9)进入溃缩液压腔。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能够实现推杆的主动溃缩,增加了驾驶员的脚部空间,降低了前机舱入侵带来的伤害。
Brake master cylinder assembly, electronic hydraulic brake system and motor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主缸总成、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及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制动主缸总成、一种具有该制动主缸总成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也称作是线控制动系统,其相对于传统的制动系统具有许多优点,因而在如今的机动车中得到广泛应用。与传统的制动系统一样,在配设有这种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机动车发生前部剧烈碰撞时,前机舱可能因受到剧烈碰撞而出现严重变形,动力总成压迫前围板整体后移,踏板臂和踏板面会对驾驶员腿部造成冲击和压迫伤害,形成二次碰撞伤害。现有技术中已经提出通过采用溃缩式制动踏板来避免上述问题。例如,专利文献CN104029665A公开了一种真空助力器的推杆总成,该推杆总成包括能与踏板臂相连的内套筒和呈杆状的前推杆,前推杆与内套筒同轴相连,内套筒在轴向上开设有供前推杆滑入的避让腔,在内套筒与前推杆之间设有当前推杆受到的轴向力超过预设值时才能滑入避让腔的溃缩件。然而,目前的溃缩式制动踏板均采用的是主缸推杆的被动溃缩,即通过弹簧或机械结构的过盈配合设置一个预压力,当外力超过这个值时,主缸推杆发生溃缩。如果该预压力的值设计太小,则容易引起误触发,即在未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进行溃缩导致常规制动失效。另一方面,如果该值设计太大,则起不到应有的碰撞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背景而做出的,旨在提供一种能够主动溃缩的制动主缸总成,以及具有该制动主缸总成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和具有该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机动车。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其包括推杆和制动主缸,所述推杆的第一端与制动踏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杆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主缸的活塞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主缸的壳体一起限定出制动液压腔。在所述制动主缸的朝向所述制动踏板的端侧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活塞的所述第一端一起在所述制动主缸内限定出溃缩液压腔,当发生碰撞时压力介质能够经由溃缩通路进入所述溃缩液压腔。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主缸总成还包括将所述密封件压紧在所述制动主缸上的挡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推杆设计成阶梯状,当所述制动踏板达到最大行程时,所述推杆的台阶面压靠在所述密封件上。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其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和与各个制动轮相关联的车轮制动回路,还包括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制动主缸总成,其中所述溃缩通路连接到所述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在所述溃缩通路中设置有常闭的溃缩控制阀,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获取碰撞信息并且基于获取的碰撞信息打开所述溃缩控制阀。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车轮制动回路包括常开的进入阀和常闭的排出阀,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车辆发生碰撞时打开所述排出阀。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主缸的制动液压腔经由常开的分离阀连接到所述车轮制动回路,在线控制动运行模式下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关闭所述分离阀,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打开所述分离阀。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经由常闭的接通阀连接到所述车轮制动回路,在线控制动运行模式下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打开所述接通阀,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关闭所述接通阀。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具有用于评估车辆正面碰撞程度的评估模块,仅当所述评估模块判定为车辆正面碰撞程度超过预设的阈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才打开所述溃缩控制阀。例如,评估模块可以基于在发生碰撞时由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的纵向加速度信号来评估车辆正面碰撞程度。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包括电动机和具有压力腔的缸-活塞组件,所述电动机与所述缸-活塞组件的活塞传动连接,所述溃缩通路连通到所述压力腔。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其包括根据上述第一方面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发生车辆正面碰撞时,电子控制单元可以例如从机动车的传感器或者总线系统获取碰撞信息,并且基于获取的碰撞信息打开设置在溃缩通路中的溃缩控制阀。由此,能够通过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向溃缩液压腔供应压力介质,以在溃缩液压腔中建立压力,该压力使制动主缸中的活塞沿背离推杆的方向回移。与此同时,电子控制单元可打开车轮制动回路中的常闭的排出阀,以允许制动液压腔中的压力介质经由该排出阀排出到压力介质储备容器。由于推杆与制动主缸的活塞固定连接在一起,所以活塞的前移会带动推杆向车前移动,进而使制动踏板下移,由此增大了驾驶员的脚部空间,降低了前机舱入侵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本专利技术的制动主缸总成能够在检测到车辆正面碰撞时实现推杆的主动溃缩,与现有的被动式推杆溃缩结构相比不存在误操作风险。而且,本专利技术的制动主缸总成在实现推杆溃缩时不会破坏任何结构,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由下面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可以得出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动主缸总成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子液压制动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制动主缸总成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制动主缸总成包括推杆2和制动主缸3。推杆2的第一端与制动踏板1固定连接。推杆2的第二端与制动主缸3的活塞固定连接。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制动主缸3在壳体中具有两个相继布置的第一活塞31和第二活塞32,推杆2的第二端可通过压块4(见图2)与第一活塞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活塞31与第二活塞32之间限定出第一液压腔C1,在第二活塞32与制动主缸3的壳体底部之间限定出第二液压腔C2。另外,第一复位弹簧33连接在第一活塞31的第二端与第二活塞32的第一端之间,第二复位弹簧34连接在第二活塞32的第二端与主缸壳体底部之间。在制动主缸3的壳体上设有第一至第四径向孔35-38,分别用于供压力介质流入和流出第一液压腔C1和第二液压腔C2。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如图1所示的串联双腔式制动主缸,对于制动主缸仅具有一个主缸活塞的情形也同样适用。如图1所示,在制动主缸3的右端侧、即朝向制动踏板1的端侧设有密封件5,例如密封圈。例如,制动主缸3的右端部可构造有下沉部,用于形状配合地接纳密封件5。可设置挡块6将密封件5压紧在制动主缸3上。在密封件5的中央部设有供推杆2延伸穿过的通孔。密封件5与推杆2为间隙配合,以允许推杆2的移动。在密封件5与推杆2的配合部处设置有额外的密封圈。在本实施例中,推杆2设计成阶梯状,当推杆2的台阶面压靠在密封件5上时,制动踏板1达到其最大行程。密封件5与第一活塞31的第一端一起在制动主缸3内限定出溃缩液压腔C3。在制动主缸3的壳体上构造有额外的径向孔39,其作为溃缩通路L9(参见图2)的一部分而连通到溃缩液压腔C3。当发生车辆正面碰撞时,压力介质能够经由溃缩通路L9进入溃缩液压腔C3,引起推杆2的主动溃缩,下文将进一步详细描述。图2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包括推杆(2)和制动主缸(3),所述推杆(2)的第一端与制动踏板(1)固定连接,所述推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主缸(3)的活塞(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1)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主缸(3)的壳体一起限定出制动液压腔(C1,C2),/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主缸(3)的朝向所述制动踏板(1)的端侧设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活塞(31)的所述第一端一起在所述制动主缸(3)内限定出溃缩液压腔(C3),当发生碰撞时压力介质能够经由溃缩通路(L9)进入所述溃缩液压腔(C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主缸总成,包括推杆(2)和制动主缸(3),所述推杆(2)的第一端与制动踏板(1)固定连接,所述推杆(2)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主缸(3)的活塞(31)的第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塞(31)的第二端与所述制动主缸(3)的壳体一起限定出制动液压腔(C1,C2),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制动主缸(3)的朝向所述制动踏板(1)的端侧设有密封件(5),所述密封件(5)与所述活塞(31)的所述第一端一起在所述制动主缸(3)内限定出溃缩液压腔(C3),当发生碰撞时压力介质能够经由溃缩通路(L9)进入所述溃缩液压腔(C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主缸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密封件(5)压紧在所述制动主缸(3)上的挡块(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主缸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设计成阶梯状,当所述制动踏板(1)达到最大行程时,所述推杆(2)的台阶面压靠在所述密封件(5)上。
4.一种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13)和与各个制动轮相关联的车轮制动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液压制动系统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主缸总成,其中所述溃缩通路(L9)连接到所述可电控制的压力提供装置(13),在所述溃缩通路(L9)中设置有常闭的溃缩控制阀(19),当车辆发生碰撞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获取车辆碰撞信息并且基于获取的碰撞信息打开所述溃缩控制阀(19)。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志超,熊军,刘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大陆泰密克汽车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