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9029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0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底盘以及车辆,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用以优化底盘的结构。该底盘包括车架、悬架系统、传动机构以及行走装置。悬架系统安装于车架,悬架系统被构造为可升降的;传动机构与悬架系统驱动连接,且被构造为随着悬架系统升降;行走装置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底盘,实现了根据需要调节车辆的车架高度,进而改善车辆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Chassis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底盘以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盘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悬架系统是现代车辆上的重要总成之一,把车架与车轴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缓和路面传给车架的冲击载荷,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在路面不平和载荷变化时有理想的运动特性,保证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使汽车获得高速行驶能力。按结构形式可分为非独立悬架和独立悬架两类。非独立悬架特点是左右车轮用一根整体轴连接,再经过悬架与车架连接,非独立悬架刚度大、平顺性较差,簧下质量大,左右轮互相影响使车身倾斜等。独立悬架的特点是左右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与车架连接,独立悬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维修困难。相关技术中,汽车悬架系统采用板簧总成连接车桥和车架,板簧总成用于传递车架(或车身)和车轮之间各种力和力矩,其性能不能满足行业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底盘以及车辆,用以优化底盘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底盘,包括:车架;悬架系统,安装于车架,悬架系统被构造为可升降的;传动机构,与悬架系统驱动连接,且被构造为随着悬架系统升降;以及行走装置,与传动机构驱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系统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车架连接,液压油缸的缸体与传动机构连接;或者,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以及控制油路,与液压油缸连接,以控制液压油缸伸缩。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油缸包括第一液压油缸和第二液压油缸;控制油路包括:油泵,被构造为提供液压油;第一控制阀组,设置于第一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油泵之间;第一控制阀组还设置于第二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油泵之间;第一蓄能器,与第一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二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以及第二蓄能器,与第二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一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油路还包括:第一锁止阀组,设置于第一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一蓄能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油路还包括:第二锁止阀组,设置于第二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二蓄能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油缸还包括第三液压油缸和第四液压油缸;控制油路包括:第二控制阀组,设置于第三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油泵之间;第二控制阀组还设置于第四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油泵之间;第三蓄能器,与第三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四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以及第四蓄能器,与第四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三液压油缸的有杆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油路还包括:第三锁止阀组,设置于第三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三蓄能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油路还包括:第四锁止阀组,设置于第四液压油缸的无杆腔和第四蓄能器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液压油缸和车架设置通过螺栓和平键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组件,与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电连接,以控制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的阀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还包括:控制器,与悬架系统连接;高度传感器,安装与悬架系统,且被构造为检测悬架系统的高度;以及车速传感器,安装于行走装置,且被构造为检测行走装置的车速。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还包括:水平传感器,安装于车架,且与控制器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底盘还包括:显示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底盘。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包括以下其中之一:消防车、军用车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底盘,液压油缸侧面与车架固定,液压油缸底面与传动箱固定。整体结构紧凑,方便整车布置。在悬架系统的可升降范围内,实现了根据需要任意调节车辆的车架高度,进而改善车辆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盘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盘液压控制系统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各电磁阀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系统控制逻辑示意图。附图标记:20、车架;21、悬架系统;22、传动机构;23、行走装置;24、控制器;25、高度传感器;26、车速传感器;27、水平传感器;28、显示设备;29、平键;1、油箱;2、吸油过滤器;3、油泵;4、溢流阀;5、第一控制阀组;6、第一液压油缸;7、第一锁止阀组;8、第一蓄能器;9、第二蓄能器;10、第二锁止阀组;11、第二液压油缸;12、第二控制阀组;13、第四液压油缸;14、第四锁止阀组;15、第四蓄能器;16、第三蓄能器;17、第三锁止阀组;18、第三液压油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盘,尤其适合于狭小空间内作业的车辆,比如车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底盘,包括车架20、悬架系统21、传动机构22以及行走装置23。悬架系统21安装于车架20,悬架系统21被构造为可升降的。传动机构22与悬架系统21驱动连接,且被构造为随着悬架系统21升降。行走装置23与传动机构22驱动连接。悬架系统21比如采用液压油缸,液压油缸与车架20固定相连,具体比如焊接、螺栓连接,整体结构紧凑,方便整车布置。行走装置23比如采用轮胎,对于具有四个轮胎的车辆,悬架系统21对应包括四个相对独立的液压油缸。每个液压油缸连接一个轮胎。该液压油缸伸出、回缩能够带动相应位置的车架20升高或者降低。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悬架系统21包括液压油缸以及控制油路。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车架20连接,液压油缸的缸体与传动机构22连接。或者,反之,液压油缸的缸体与车架20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传动机构22连接。传动机构22比如为传动箱。控制油路与液压油缸连接,以控制液压油缸伸出、回缩,即伸缩。在一些实施例中,以设置四个液压油缸为例,具体包括第一液压油缸6、第二液压油缸11、第三液压油缸18以及第四液压油缸13。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底盘,液压油缸侧面与车架20固定,液压油缸底面与传动箱固定。整体结构紧凑,方便整车布置。举例来说,液压油缸可调行程0~400mm,底盘所在的车辆包括四种工作模式:1)作业模式:全部的液压油缸处于全缩状态,整车高度最低,降低了整车重心高度,提高作业稳定性;同时也适用于通过限高区域,提高车辆的通过性能。2)正常行驶模式:全部的液压油缸伸出一部分,比如伸出100mm,悬架拥有充分弹性伸缩空间,提高了车辆的越野能力。3)越障模式:液压油缸全部伸出,比如伸出400mm,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架(20);/n悬架系统(21),安装于所述车架(20),所述悬架系统(21)被构造为可升降的;/n传动机构(22),与所述悬架系统(21)驱动连接,且被构造为随着所述悬架系统(21)升降;以及/n行走装置(23),与所述传动机构(22)驱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20);
悬架系统(21),安装于所述车架(20),所述悬架系统(21)被构造为可升降的;
传动机构(22),与所述悬架系统(21)驱动连接,且被构造为随着所述悬架系统(21)升降;以及
行走装置(23),与所述传动机构(22)驱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架系统(21)包括:
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车架(20)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与所述传动机构(22)连接;或者,所述液压油缸的缸体与所述车架(20)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传动机构(22)连接;以及
控制油路,与所述液压油缸连接,以控制所述液压油缸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包括第一液压油缸(6)和第二液压油缸(11);所述控制油路包括:
油泵(3),被构造为提供液压油;
第一控制阀组(5),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6)的无杆腔和所述油泵(3)之间;所述第一控制阀组(5)还设置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1)的无杆腔和所述油泵(3)之间;
第一蓄能器(8),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6)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1)的有杆腔连通;以及
第二蓄能器(9),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1)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一液压油缸(6)的有杆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油路还包括:
第一锁止阀组(7),设置于所述第一液压油缸(6)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一蓄能器(8)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油路还包括:
第二锁止阀组(10),设置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11)的无杆腔和所述第二蓄能器(9)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油缸还包括第三液压油缸(18)和第四液压油缸(13);所述控制油路包括:
第二控制阀组(12),设置于所述第三液压油缸(18)的无杆腔和所述油泵(3)之间;第二控制阀组(12)还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海张勇陈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