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
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领域,尤其是一种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开关电源的隔离反馈方式有两种:光耦隔离反馈和磁隔离反馈。光耦反馈由于需要利用光耦的线性工作区进行隔离反馈,由于光耦在线性工作区的传输比容易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抗辐照能力差,会影响到反馈的精度和稳定性,因此可靠性较差,难以在航天航空以及地下等恶劣的环境中长期使用。由于磁隔离反馈不受温度的影响,而且对辐照不敏感,因此在高可靠场合比较适合采用磁隔离反馈。磁隔离反馈比较通用的方法是采用UC1901集成电路组成磁隔离反馈电路,由于UC1901成本较高,采用器件较多,而且抗辐照总剂量较低,因此采用UC1901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采用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具有很好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电路十分的简洁、成本较低、抗辐照能力强而且效果非常好。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提出一种由分立元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误差放大电路、载波震荡电路、解调电路、反相放大电路,所述误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载波震荡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载波震荡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解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解调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反相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误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电压Vout相连接并进行电压信号采样,所述误差放大电路通过检测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从而控制载波震荡电路的震荡幅度,从而改变反相放大电路中PWM控制器U2的占空比从而保持输出电压Vout的稳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误差放大电路、载波震荡电路、解调电路、反相放大电路,所述误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载波震荡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载波震荡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解调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解调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反相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误差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与输出电压Vout相连接并进行电压信号采样,所述误差放大电路通过检测输出电压Vout的电压从而控制载波震荡电路的震荡幅度,从而改变反相放大电路中PWM控制器U2的占空比从而保持输出电压Vout的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震荡电路为电容三点式震荡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误差放大电路包括基准芯片U1、电阻R3、电阻R4、电阻R8、电阻R10、电容C4、电容C5、电容C7;其中,基准芯片U1的第1脚和第2脚分别接在电阻R10的两端,基准芯片U1的第1脚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同时接地,基准芯片U1的第3脚为所述载波震荡电路的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波震荡电路包括变压器T1、三极管Q1、电阻R7、电阻R9、电阻R11、电容C3、电容C6、电容C8;电容C3一端与输出电压Vout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7与电容C3并联;电阻R9一端和基准芯片U1的第3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11一端和基准芯片U1的第3脚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电阻R9和电阻R11之间接入电容C8;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变压器T1的第3脚相连接,电容C6一端和变压器T1的第3脚相连接,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解调电路包括二极管D1、电阻R5、电容C2,二极管D1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原边的第2脚,另一端连接电阻R5,电阻R5的负极连接变压器T1原边的第4脚,电容C2和电阻R5并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磁隔离反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相放大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容C1、PWM控制器U2,电阻R2一端连接二极管D1的阴极,另一端连接PWM控制器U2的FB脚;电阻R1一端连接电阻R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荣,卞震霆,钟成,黄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振华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国振华集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