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无轮毂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64501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6 0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轮毂车轮,包括橡胶轮、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橡胶轮为无轮毂的橡胶轮;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的支撑杆、与该支撑杆下端固定连接的保持板、安装于保持板上的无轮毂轮支撑杆和安装于无轮毂轮支撑杆的限位夹;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支撑杆上的电动机、安装于电动机输出轴的主动同步齿形带轮、以及与橡胶轮固定匹配连接的从动同步齿形带轮;主动同步齿形带轮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限位夹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的内壁接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后三点式及其他形式电动车的驱动轮,采用无轮毂的设计,在结构上创新有未来感,原有轮毂位置省出的空间亦可用于载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轮毂车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械结构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无轮毂车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无轮毂结构形式有很多,但是多为齿轮传动。由于齿轮啮合要求精度高,从而导致加工成本偏高,且适应性较差。同时,由于齿轮与车轮轮辋直接啮合,导致车轮结构体积较大,影响美观性。例如专利CN204749726U描述了一种无轮毂车轮,包含轮框、传动轮,轮框为圆环形,内圆周均布内齿,两侧面外缘各设连接台阶,外圆周两端各设轮眉,轮眉中间设胎槽,轮眉中间与胎槽外侧固定外胎,传动轮为整体,设在轮框的内侧,设外盘、内盘,内盘中间设轴承孔,外圈均布若干连接筋,连接筋另一端与外盘连接,外盘的外圆周面均布若干外齿,所述外齿与内齿啮合。此设计结构简单,可以降低成本,但是由于全部是齿轮传动,导致其无法承受较大的冲击载荷,可能在冲击下造成齿轮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无轮毂车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无轮毂车轮,包括橡胶轮、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所述橡胶轮为无轮毂的橡胶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轮毂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轮(12)、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n所述橡胶轮(12)为无轮毂的橡胶轮;/n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的支撑杆(1)、与该支撑杆(1)下端固定连接的保持板(10)、安装于所述保持板(10)上的无轮毂轮支撑杆(14)和安装于所述无轮毂轮支撑杆(14)的限位夹(13);/n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电动机(2)、安装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主动同步齿形带轮(3)、以及与所述橡胶轮(12)固定匹配连接的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所述主动同步齿形带轮(3)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n所述限位夹(13)与所述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轮毂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轮(12)、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
所述橡胶轮(12)为无轮毂的橡胶轮;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的支撑杆(1)、与该支撑杆(1)下端固定连接的保持板(10)、安装于所述保持板(10)上的无轮毂轮支撑杆(14)和安装于所述无轮毂轮支撑杆(14)的限位夹(13);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杆(1)上的电动机(2)、安装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的主动同步齿形带轮(3)、以及与所述橡胶轮(12)固定匹配连接的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所述主动同步齿形带轮(3)与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通过同步齿形带连接;
所述限位夹(13)与所述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的内壁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轮毂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夹(13)呈“凹”形,并且与所述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的内径表面和两个侧面接触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轮毂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结构的限位夹(13)的三个内表面均设有圆柱形滚子,该圆柱形滚子与所述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的内径表面和两个侧面线接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轮毂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滚子与所述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之间的接触面上涂润滑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轮毂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板(10)设有两个,对称安装于所述橡胶轮(12)和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的两侧;所述保持板(10)沿所述从动同步齿形带轮(11)的圆周方向均匀开设若干安装孔,所述无轮毂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梓恒贾青刘勇李一鸣熊伟江孟哲马洪恩易子诺白海东李岩杨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