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13217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属于水上机器人领域,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上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吊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吊杆的底端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安装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下方设置有托举框,所述托举框与第二油缸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托举框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漏水孔,所述吊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自由端与吊杆固定连接;该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托举框和第二油缸来进行机器人的收放,通过第二油缸带动托举框的收放能够进行机器人的自由收放,垂直的收放方式占用的空间更小,便捷的对使用后的水上机器人进行回收。

A multifunctional automatic lifting and recovering device for water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自动控制机器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如机器狗,机器猫等),在对海域进行探索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水上机器人进行相关的探索。在专利号为CN201820702586.X的中国专利中,提到了一种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能够将水上机器人进行收放,但是上述一种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在进行收放时不能便捷的对水上机器人进行收放,另外,一种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不能对回收的水上机器人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包括外罩,所述外罩上设置有吊杆,所述吊杆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吊杆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吊杆的底端设置有横板,所述横板上安装有第二油缸,所述第二油缸的下方设置有托举框,所述托举框与第二油缸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托举框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漏水孔,所述吊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所述第一油缸的自由端与吊杆固定连接,所述外罩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筒,所述外罩的另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托举框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通过支架与横板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上安装有喷头。采用上述方案,在机器人收回后通过水泵将储水筒中的水增压泵至喷淋管处,通过喷淋管上安装的喷头即可喷出水流对机器人进行冲洗,从而避免机器人上粘附的脏污影响机器人的使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罩的顶端开设有滑槽,所述吊杆位于滑槽的内侧。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滑槽使得吊杆能够进行滑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喷头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喷头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喷淋管上。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多个喷头能够对水上机器人进行很好的冲洗,利于将机器人上的脏污冲洗干净。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水筒上安装有注水管,且注水管上安装有密封盖。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注水管能够对储水筒进行净水的加注。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托举框上开设有若干个侧漏水孔,若干个所述侧漏水孔均匀分布在托举框上。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侧漏水孔利于快速排出托举框内的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通过设置托举框和第二油缸来进行机器人的收放,通过第二油缸带动托举框的收放能够进行机器人的自由收放,垂直的收放方式占用的空间更小,便捷的对使用后的水上机器人进行回收;该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通过设置喷淋管和喷头来对机器人进行清理,通过喷头处喷出的水流能够对回收的机器人进行冲洗,从而去除机器人上附着的脏污,利于延长机器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托举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喷淋管的仰视图。图中:1、喷淋管;2、底部漏水孔;3、托举框;4、水泵;5、外罩;6、第一油缸;7、吊杆;8、限位块;9、横板;10、第二油缸;11、储水筒;12、侧漏水孔;13、喷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的条件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做进一步的调整,在本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技术的方法简单改进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请参阅图1-3,包括外罩5,外罩5上设置有吊杆7,吊杆7上设置有限位块8,限位块8与吊杆7为一体式结构,吊杆7的底端设置有横板9,横板9上安装有第二油缸10,第二油缸10的下方设置有托举框3,托举框3与第二油缸1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托举框3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漏水孔2(见图1),在托举框3下移时能够使托举框3内侧放置的水上机器人浮在水面上,当托举框3移动到水上机器人下方进行抬升时,能够将漂浮在水面上的水上机器人捞起,吊杆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6,第一油缸6的自由端与吊杆7固定连接,外罩5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筒11,外罩5的另一侧设置有水泵4,托举框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1,喷淋管1通过支架与横板9固定连接,喷淋管1上安装有喷头13(见图2),通过水泵4能够将储水筒11中的水抽至喷头13处喷出,从而通过水流对水上机器人进行冲洗,保证水上机器人的洁净。具体的,外罩5的顶端开设有滑槽,吊杆7位于滑槽的内侧(见图1);通过吊杆7的移动能够使得横板9的位置进行调整,从而便于托举框3进行侧向的移动。具体的,喷头13共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喷头13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喷淋管1上(见图3);通过呈环形阵列分布在喷淋管1上的喷头13能够喷出水流对水上机器人进行冲洗,从而使水上机器人在存放的过程中更洁净。具体的,储水筒11上安装有注水管,且注水管上安装有密封盖(见图1);当储水筒11中的水用完时,通过注水管能够对储水筒11中注水。具体的,托举框3上开设有若干个侧漏水孔12,若干个侧漏水孔12均匀分布在托举框3上(见图2);当托举框3抬升将水上机器人捞出时,通过侧漏水孔12能够将托举框3内的水排出。在使用时,将外罩5固定在船体的一侧,在需要放下水上机器人时,通过第二油缸10的伸长将托举框3下放,随着托举框3的下移最终托举框3内放置的水上机器人漂浮在水面,此时托举框3继续下降直到完全浸没在水面之下,此时通过第一油缸6推动吊杆7移动,从而使浸没在水下的托举框3移到机器人的一侧,再通过第二油缸10的复位即可将托举框3抬升复位,在需要收回书上机器人时,先使托举框3浸没到水底再移动到机器人的下方进行抬升即可,在机器人收回后通过水泵4将储水筒11中的水增压泵至喷淋管1处,通过喷淋管1上安装的喷头13即可喷出水流对机器人进行冲洗。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包括外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5)上设置有吊杆(7),所述吊杆(7)上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与吊杆(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吊杆(7)的底端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上安装有第二油缸(10),所述第二油缸(10)的下方设置有托举框(3),所述托举框(3)与第二油缸(1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托举框(3)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漏水孔(2),所述吊杆(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6),所述第一油缸(6)的自由端与吊杆(7)固定连接,所述外罩(5)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筒(11),所述外罩(5)的另一侧设置有水泵(4),所述托举框(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1),所述喷淋管(1)通过支架与横板(9)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1)上安装有喷头(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的水上机器人自动升降回收装置,包括外罩(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5)上设置有吊杆(7),所述吊杆(7)上设置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与吊杆(7)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吊杆(7)的底端设置有横板(9),所述横板(9)上安装有第二油缸(10),所述第二油缸(10)的下方设置有托举框(3),所述托举框(3)与第二油缸(10)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所述托举框(3)的底端开设有底部漏水孔(2),所述吊杆(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油缸(6),所述第一油缸(6)的自由端与吊杆(7)固定连接,所述外罩(5)的一侧设置有储水筒(11),所述外罩(5)的另一侧设置有水泵(4),所述托举框(3)的上方设置有喷淋管(1),所述喷淋管(1)通过支架与横板(9)固定连接,所述喷淋管(1)上安装有喷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铜汽车科技发展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