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属于悬挂式单轨车辆技术领域,包括:转向架构架、导向轮、稳定轮、走行轮和辅助转向组件,导向轮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四个底角,稳定轮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四个顶角,走行轮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底部,辅助转向组件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该装置在车辆过岔道时可通过转向辅助组件对车辆产生较好的支撑作用,起到辅助导向作用。
A kind of steering device for suspension monorail vehicle passing through the fork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悬挂式单轨车辆
,具体涉及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
技术介绍
悬挂式单轨交通是目前最前卫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其优点是空间利用率高,适应性强,同时,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乘坐舒适度,同时,噪音小也是其优良的性能之一,但是目前单轨车辆过道岔时,有一侧导向轮和稳定轮会被悬空,转向架倾斜,从而容易造成车辆倾斜、晃动,当车速较快时,甚至产生侧翻的危险,因此过岔道速度无法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该装置在车辆过岔道时可通过转向辅助组件对车辆产生较好的支撑作用,起到辅助导向作用。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架构架、导向轮、稳定轮、走行轮和辅助转向组件,导向轮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四个底角,稳定轮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四个顶角,走行轮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的底部,辅助转向组件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转向架构架下连接悬挂式车辆,转向架构架上设置导向轮和稳定轮,为车辆运动提供导向和稳定作用,走行轮通过连接动力装置,驱动车辆运动,辅助转向组件为车辆过岔道提供稳定支撑作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辅助转向组件包括:转向轮、转向轮轮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簧和支撑臂,转向轮轮轴一端固定连接转向轮,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通过弹簧固定连接,弹簧上设置衬套,第二连杆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在支撑臂上,支撑臂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转向轮通过转向轮轮轴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则转向轮上的振动可通过转向轮轮轴传递给第一连杆,由于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起到缓冲作用,减轻振动,衬套对弹簧起到限位和保护作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支撑臂为L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以及与第一支撑臂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臂,第二连杆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臂上,第二支撑臂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支撑臂设置在转向架构架上,对转向轮起支撑作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设有配套的箱型梁,箱型梁上设有导向轮轮轨、稳定轮轮轨、走行轮轮轨,箱型梁上还设有挡板,挡板上设有转向轮轮轨,导向轮轮轨、稳定轮轮轨、走行轮轮轨以及转向轮轮轨分别与导向轮、稳定轮、走行轮以及转向轮相对应设置。箱型梁为悬挂式单轨车辆运行的轨道,其轨道设置与转向架构架上导向轮、稳定轮、走行轮以及转向轮的设置相配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当下单轨车辆过道岔的问题,当车辆过道岔时,有一侧导向轮和稳定轮会被悬空,而此时,转向轮可以代替导向轮和稳定轮起着辅助导向的作用,从而增强车辆在过岔道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并且有利于提供车辆过岔道时的速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向辅助组件的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的转向辅助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岔道结构示意图。其中:1-转向架构架;2-导向轮;3-稳定轮;4-走行轮;5-辅助转向组件;51-转向轮;52-转向轮轮轴;53-第一连杆;54-第二连杆;55-弹簧;56-支撑臂;561-第一支撑臂;562-第二支撑臂;57-衬套;6-箱型梁;61-导向轮轮轨;62-稳定轮轮轨;63-走行轮轮轨;64-挡板;65-转向轮轮轨;7-右岔道;8-左岔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参照图1,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架构架1、导向轮2、稳定轮3、走行轮4和辅助转向组件5,导向轮2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1的四个底角,稳定轮3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1的四个顶角,走行轮4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1的底部,辅助转向组件5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1上。参照图2和图3,辅助转向组件5包括:转向轮51、转向轮轮轴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54、弹簧55和支撑臂56,转向轮轮轴52一端固定连接转向轮51,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杆53,第一连杆53和第二连杆54通过弹簧55固定连接,弹簧55上设置衬套57,支撑臂56为L型结构,包括第一支撑臂561以及与第一支撑臂561垂直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臂562,第二连杆54通过固定销58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臂561上,第二支撑臂562固定设置在转向架构架1上。参照图1,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设有配套的箱型梁6,箱型梁6上设有导向轮轮轨61、稳定轮轮轨62、走行轮轮轨63,箱型梁6上还设有挡板64,挡板64上设有转向轮轮轨65,导向轮轮轨61、稳定轮轮轨62、走行轮轮轨63以及转向轮轮轨65分别与导向轮2、稳定轮3、走行轮4以及转向轮51相对应。参照图图4,在走行轮4的驱动下,车辆正常向前行驶时,导向轮2、稳定轮3、走行轮4以及转向轮51均与其对应的轮轨接触良好,轮轨对转向架构架1支撑作用对称,车辆稳定运行,当车辆需要过右岔道7时,由于车辆转弯离心力作用,左侧的导向轮2和稳定轮3对其轨道接触压力减小,甚至悬空,通过合理设置转向轮51轮轨在箱型梁上的位置,如转向轮51轮轨设置在箱型梁的中部,转向轮轮轨65与转向轮51之间压力减小,但保证转向轮51并不会脱离转向轮轮轨65,从而对转向架构架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转向架构架1不易倾斜或侧翻;当车辆需要过左岔道8时,右侧导向轮2和稳定轮3悬空,转向轮51对转向轮轮轨65的压力增大,转向轮轮轨65对转向轮51起到向右的支撑作用,在转向轮轮轨65以及左侧稳定轮轮轨62、左侧导向轮轮轨63的支撑作用下,转向架构架1受力平衡,车辆运行平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构架(1)、导向轮(2)、稳定轮(3)、走行轮(4)和辅助转向组件(5),所述导向轮(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的四个底角,所述稳定轮(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的四个顶角,所述走行轮(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的底部,所述辅助转向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架构架(1)、导向轮(2)、稳定轮(3)、走行轮(4)和辅助转向组件(5),所述导向轮(2)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的四个底角,所述稳定轮(3)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的四个顶角,所述走行轮(4)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的底部,所述辅助转向组件(5)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向架构架(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挂式单轨车辆过岔道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转向组件(5)包括:转向轮(51)、转向轮轮轴(52)、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54)、弹簧(55)和支撑臂(56),所述转向轮轮轴(5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向轮(51),所述转向轮轮轴(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杆(53),所述第一连杆(53)和所述第二连杆(54)通过所述弹簧(5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55)上设置衬套(57),所述第二连杆(54)通过定位销(58)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咏志,邬平波,曾京,戴焕云,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西交智众科技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