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落梁缓冲装置,包括带有弹性缓冲功能的缓冲组件和链条,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的一端与链条一端连接,缓冲组件的另一端与梁体固连,链条的另一端与靠近梁体的墩柱固连,且缓冲组件固连在梁体的一端与链条固连在墩柱的一端不在同一高度,使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在梁体和墩柱之间呈倾斜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防落梁缓冲装置,能够实现纵桥向和横桥向防落梁,而且可缓冲梁体间的碰撞,降低梁体碰撞破坏率,减少梁体在重力方向的跳动,防止梁体与墩柱间的支座上下部发生脱离。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防落梁缓冲方法和空中轨道中的防落梁缓冲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落梁缓冲装置及方法、空中轨道中的防落梁缓冲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落梁缓冲装置,用于在地震时防止梁体脱落及缓冲梁体间的碰撞,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防落梁缓冲方法和空中轨道中的防落梁缓冲系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华北、西北、西南三大地震活动区,均发生过地震导致的落梁实例。落梁是发生频次最高、破坏性最严重、修复最困难的桥梁地震灾害之一。地震对桥梁上部结构的破坏形式包括落梁破坏、碰撞破坏及支座脱离其导向槽或底盆,丧失水平承载能力。传统的防落梁方式的主要构造措施是在墩体上部两侧设置混凝土挡块、锚栓或钢托架,横桥向可防止梁体脱落,但由于未设置缓冲装置,地震时防落梁设施会与梁体发生硬性撞击,容易对梁体造成破坏,且由于其只具备横桥向的防落梁功能,不能减轻梁体间的碰撞破坏及防止支座脱离其导向槽或底盆。CN103255704A公开了一种专利技术的钢阻尼防碰撞防落梁装置,包括圆筒和固定设置在圆筒两端的左盖板和右盖板;圆筒内设置阻尼系统,阻尼系统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右盖板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滑动连杆,滑动连杆的自由端穿过左盖板并延伸至圆筒外,滑动连杆上位于左盖板的两侧设置外限位挡板和内限位挡板;所述右盖板外侧固定设置固定连杆。由于采用阻尼器进行吸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桥梁整体的稳定性。上述方案由于其横桥向未设置限制装置,不能防止梁体从墩顶脱落,重力方向也无限制装置,同样不能防止支座脱离其导向槽或底盆。且该装置阻尼装置结构复杂,制作困难。CN103696357A公开了一种销孔式防落梁装置,由固定端组件、活动端组件、限位组件组成,所述固定端组件由固定端钢板、固定端接头组成,所述固定端钢板为开孔开口式槽型钢,所述固定端接头为销耳式开孔连接件,与固定端钢板采用焊接,所述活动端组件由活动端钢板、活动端接头组成,所述活动端钢板为开孔式平钢板,所述活动端接头为销耳式开孔连接件,与活动端钢板采用焊接,所述限位组件由一阶抗剪销、一阶螺母、一阶垫片、二阶抗剪销、二阶螺母、二阶垫片组成。通过一阶抗剪销的剪断,可使地震能力得到一定释放;通过二阶抗剪销可限制桥梁地震位移的继续增大,避免了落梁和碰撞破坏的发生。上述方案中抗剪销的变形甚至剪断可消耗地震能量,但抗剪销的变形为永久性变形并不能恢得,因此抗剪销变形后,防落梁装置不能自行恢复到非地震状态,影响其在地震后的使用效果。CN103306193A,公开了一种纵向防落梁系统,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放置于梁底与盖梁之间连接的方形网耗能防落梁;第二部分为连接墩台上桥端两侧面的滑筒连杆装置;第三部分为放置于桥梁腹板连接部位的防撞片。在地震作用下,方形网耗能防落梁和滑动连杆带动形状记忆合金丝拉伸受力耗能,有效吸收地震破坏能,同时限制桥梁产生过大位移,在强震作用下,有效防止落梁破坏,梁端防撞片可防止撞梁。上述方案中防落梁系统分为三个部分,方形耗能防落梁和滑筒连杆装置用于防落梁,防撞片用于防止梁体间的碰撞,其结构复杂,安装难度大。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防落梁装置,大多只具备纵桥向的防落梁功能,而不具有限制当梁体沿横桥向或重力方向运动的功能,即使兼备纵桥向、横桥向和重量方向的限制功能也是通过几个单独的部分独立实现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防落梁缓冲装置,能够实现纵桥向和横桥向防落梁,而且可缓冲梁体间的碰撞,降低梁体碰撞破坏率,减少梁体在重力方向的跳动,防止梁体与墩柱间的支座上下部发生脱离。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防落梁缓冲方法和空中轨道中的防落梁缓冲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防落梁缓冲装置,包括带有弹性缓冲功能的缓冲组件和链条,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的一端与链条一端连接,缓冲组件的另一端与梁体固连,链条的另一端与靠近梁体的墩柱固连,且缓冲组件固连在梁体的一端与链条固连在墩柱的一端不在同一高度,使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在梁体和墩柱之间呈倾斜状。优选的,所述的缓冲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梁体上的梁体连接件和缓冲器,所述的梁体连接件上及缓冲器的两端上均装有卸扣,梁体连接件上的卸扣与缓冲器一端的卸扣互相垂直交扣,缓冲器另一端的卸扣与链条的一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的链条的另一端通过墩柱连接件与墩柱固连,所述的墩柱连接件固定在墩柱上,墩柱连接件上装有与链条端部连接的卸扣,墩柱连接件在墩柱上的高度高于梁体连接体在梁体上的高度。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器包括缸体、设置在缸体中的T字型的活塞、弹簧和连接件,活塞的棒体从缸体的一侧穿出与卸扣连接,连接件焊接在缸体的另一侧,弹簧设置在缸体中且套在活塞的棒体上,活塞沿缸体轴向运动使弹簧压缩或回弹。优选的,所述的弹簧为由单片蝶形弹簧按一正一反的次序依次叠置组成的蝶簧。优选的,所述的缸体两侧分别具有与缸体的内壁螺纹紧固配合的端盖,所述的连接件焊接在缸体一侧的端盖上。优选的,所述的链条为由数个高强钢圈依次连接形成的圆环链条。防落梁缓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体与靠近梁体的墩柱之间设置以上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优选的,根据梁体的抗震要求、重量和和尺寸确定设置在梁体与靠近梁体的墩柱之间的防落梁缓冲装置的数量,且防落梁缓冲装置为偶数个,在梁体的两侧对称分布,分布在梁体同一侧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平行设置。空中轨道中的防落梁缓冲系统,空中轨道包括用于悬挂空中列车的梁体和固定在地面上用于悬挂梁体的墩柱,墩柱沿空中列车运动轨道均匀隔离分布,梁体沿空中列车运动轨道依次挂于墩柱上,相邻的梁体的端部挂在同一个墩柱上,梁体的端部与墩柱的承重部位之间装有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落梁缓冲系统为在梁体与靠近梁体的墩柱之间均安装以上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且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在梁体两侧对称分布,分布在梁体同一侧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在梁体和墩柱之间设置倾斜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在非地震状态下,防落梁缓冲装置中的链条为不受力的松驰状态,可适应梁体与墩柱间支座的纵向及横向位移,当发生地震时,梁体与墩柱间支座的纵、横向位移均达到最大值,链条首先被拉直,由于防落梁缓冲装置在梁体和墩柱之间呈倾斜状设置,即防落梁缓冲装置与纵桥向、横桥向和重力方向均存在夹角,无论梁体在那个方向上发生移动,链条都会拉紧缓冲组件通过缓冲组件的弹性缓冲功能减少梁体的运动速度、消耗地震能量。在纵桥向,减缓梁体间的碰撞速度和冲撞力度,防止梁体间因碰撞造成破损,并防止梁体沿纵桥向从墩柱上脱落;在横桥向,减缓梁体的移动速度,同时拉紧梁体减少梁体沿横桥向的位移,防止梁体沿横桥向从墩柱上脱落。在重力方向,限制梁体的上下跳动,防止梁体与墩柱间的支座发生上下部脱离而失效。当地震消失后,缓冲组件回弹,使梁体回移到地震前的位置,梁体与墩柱间的位置恢复,梁体与墩柱间的支座也被回移至正常使用状态,梁体和支座均恢复正常使用,不受地震影响。本专利技术的空中轨道中的防落梁缓冲系统,在梁体与靠近梁体的墩柱间设置防落梁缓冲装置,在地震情况下,用防落梁缓冲装置来限制梁体相对于墩柱的运动,避免空中轨道中出现落梁、支座失效和梁体碰撞损坏的现象,空中轨道的抗震性能更高,安全稳定性能更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防落梁缓冲装置装在梁体与靠近梁体的墩柱间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防落梁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缓冲器的剖切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至3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做详细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落梁缓冲装置,包括带有弹性缓冲功能的缓冲组件(1)和链条(2),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1)的一端与链条(2)一端连接,缓冲组件(1)的另一端与梁体(3)固连,链条(2)的另一端与靠近梁体(3)的墩柱(4)固连,且缓冲组件(1)固连在梁体(3)的一端与链条(2)固连在墩柱(4)的一端不在同一高度,使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在梁体(3)和墩柱(4)之间呈倾斜状。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落梁缓冲装置,包括带有弹性缓冲功能的缓冲组件(1)和链条(2),其特征在于缓冲组件(1)的一端与链条(2)一端连接,缓冲组件(1)的另一端与梁体(3)固连,链条(2)的另一端与靠近梁体(3)的墩柱(4)固连,且缓冲组件(1)固连在梁体(3)的一端与链条(2)固连在墩柱(4)的一端不在同一高度,使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在梁体(3)和墩柱(4)之间呈倾斜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组件(1)包括用于固定在梁体(3)上的梁体连接件(11)和缓冲器(12),所述的梁体连接件(11)上及缓冲器(12)的两端上均装有卸扣(5),梁体连接件(11)上的卸扣(5)与缓冲器(13)一端的卸扣(5)互相垂直交扣,缓冲器(12)另一端的卸扣(5)与链条(2)的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链条(2)的另一端通过墩柱连接件(21)与墩柱(4)固连,所述的墩柱连接件(21)固定在墩柱(4)上,墩柱连接件(21)上装有与链条(2)端部连接的卸扣(5),墩柱连接件(21)在墩柱(4)上的高度高于梁体连接体(11)在梁体(3)上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防落梁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器(12)包括缸体(12.1)、设置在缸体(12.1)中的T字型的活塞(12.2)、弹簧(12.3)和连接件(12.4),活塞(12.1)的棒体从缸体(12.1)的一侧穿出与卸扣(5)连接,连接件(12.4)焊接在缸体(12.1)的另一侧,弹簧(12.5)设置在缸体(12.1)中且套在活塞(12.2)的棒体上,活塞(12.2)沿缸体(12.1)轴向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海,李文斌,刘军,桂长忍,宁响亮,梅仕伟,王小波,梁亦山,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