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3115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由前保险杠横梁、引导梁、上纵梁、shotgun延长梁和机舱纵梁构成,上述传力结构增加了与小偏置壁障的重叠面积,在碰撞中能够通过自身结构变形来有效吸收能量,并且通过引导梁诱导机舱纵梁发生变形,从而实现碰撞过程中的多路径吸能,进而降低乘员舱所受碰撞载荷,提升车辆的小偏置碰撞性能。

A front-end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or small offset imp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用于应对25%小偏置碰撞。
技术介绍
在C-IASI的正面25%偏置碰撞中,因为车辆与壁障重叠面积的宽度较小,导致车体传统吸能结构如吸能盒、纵梁等,在碰撞过程中无法充分起到吸能缓冲作用,很有可能导致乘员舱在受到巨大碰撞力后,产生不可接受的变形,进而威胁到驾驶员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对25%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能够在碰撞过程中充分变形,此外,还能诱导纵梁等传统吸能结构变形,形成了多路径的吸能结构,进而减小乘员舱的变形,从而达到保护车内人员生命安全目的。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由前保险杠横梁1、引导梁2、上纵梁3、延长梁4和机舱纵梁5构成;所述前保险杠横梁1位于整车的前端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延长梁4两端分别与前保险杠横梁1和上纵梁3相连,其从上纵梁3一直向前延伸到前保险杠横梁1伸出部后端,延长梁4在碰撞中通过变形达到吸能;引导梁2,用于引导机舱纵梁5变形,一端连接在延长梁4上,另一端连接在上纵梁3上;上纵梁3,其一端与延长梁4连接,另一端与A柱连接。所述前保险杠横梁1在宽度方向有延长,增加了与壁障的重合面积,为了保证变形的稳定性,前保险杠横梁1延长部分与延长梁4采用螺栓连接。所述延长梁4的后端与上纵梁3通过保护焊连接。所述引导梁2的左端与延长梁4通过保护焊连接,右端与机舱纵梁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上纵梁3通过保护焊与延长梁4和A柱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梁2的前端与车辆行驶方向成45°角,引导梁2的后端与车辆行驶方向成90°,引导梁2由上下两个板焊接而成,上下板截面均成几字型。更进一步地,所述引导梁2后端与上纵梁3通过保护焊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增加了与小偏置壁障的重叠面积,在碰撞中能够通过自身结构变形来有效吸收能量,并且通过引导梁诱导机舱纵梁发生变形,从而实现碰撞过程中的多路径吸能,进而降低乘员舱所受碰撞载荷,提升车辆的小偏置碰撞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25%碰撞试验中,壁障与本技术结构重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图中:1.前保险杠横梁2.引导梁3.上纵梁4.延长梁5.机舱纵梁。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实例的汽车前端传力结构由前保险杠横梁1、延长梁4和引导梁2构成,延长梁4前端通过螺栓与前保险杠横梁1延长部分连接,延长梁4后端通过保护焊与上纵梁3连接,引导梁2左端通过保护焊与延长梁4连接,引导梁2右端通过螺栓与机舱纵梁5连接。为了保证引导梁2的引导效果,引导梁2的前端与车辆行驶方向成45°角,引导梁2的后端与车辆行驶方向成90°,引导梁2由上下两个板焊接而成,上下板截面均成几字型。引导梁2后端与上纵梁3通过保护焊连接。在本实施实例中,延长梁4为了不与造型面干涉,采用一种内弯式结构,在碰撞过程中,为了保证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延长梁4采用屈服不低于480Mpa,厚度不低于1.6mm的高强钢材料。在小偏置碰撞过程中,前保险杠横梁1延伸部分与延长梁4前端产生向机舱方向的弯矩,保险杠横梁1延伸部分与延长梁4前端发生向机舱内的弯曲变形。引导梁2的强度与保险杠横梁1延伸部分相比为高强度,导致该引导梁难于压溃。因此,该引导梁2将碰撞力传递至机舱纵梁5,在碰撞中引导机舱纵梁5发生变形,从而实现高效的吸收小偏置碰撞的碰撞能量。本专利技术以通过CAE分析验证,采用该前端传力结构在C-IASI小偏置碰撞中能够取得优秀成绩。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前保险杠横梁(1)、引导梁(2)、上纵梁(3)、延长梁(4)和机舱纵梁(5)构成;/n所述前保险杠横梁(1)位于整车的前端且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延长梁(4)两端分别与前保险杠横梁(1)和上纵梁(3)相连,其从上纵梁(3)一直向前延伸到前保险杠横梁(1)伸出部后端;所述引导梁(2),用于引导机舱纵梁(5)变形,其一端连接在延长梁(4)上,另一端连接在机舱纵梁(5)上;所述上纵梁(3)一端与延长梁(4)连接,另一端与A柱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由前保险杠横梁(1)、引导梁(2)、上纵梁(3)、延长梁(4)和机舱纵梁(5)构成;
所述前保险杠横梁(1)位于整车的前端且沿车宽方向延伸;所述延长梁(4)两端分别与前保险杠横梁(1)和上纵梁(3)相连,其从上纵梁(3)一直向前延伸到前保险杠横梁(1)伸出部后端;所述引导梁(2),用于引导机舱纵梁(5)变形,其一端连接在延长梁(4)上,另一端连接在机舱纵梁(5)上;所述上纵梁(3)一端与延长梁(4)连接,另一端与A柱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保险杠横梁(1)在宽度方向有延长,其前保险杠横梁(1)延长部分与延长梁(4)采用螺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对小偏置碰撞的前端传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梁(4)的后端与上纵梁(3)通过保护焊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朱学武王士彬丁建鹏于保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