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07839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包括车架和连接杆,还包括防撞装置,所述的防撞装置包括受力装置、触发装置和导线,受力装置包括前表面、支撑条和弹性弧B,触发装置包括中表面、后表面和弹性弧A;车架的前端设置有两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车架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防撞装置的后表面连接;前表面和中表面依次设置在后表面的前方,前表面、中表面与后表面互相平行且三个表面垂直于水平面;在中表面和后表面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A,在前表面和中表面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B,且在前表面和中表面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条;中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一根导线相连接。

An anti-collision device for unmanne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无人车技术的普及,针对于无人车防撞技术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在的对于无人车防撞问题大多采用传感器的数据测量后由主控系统判断出结果再做出相应的反应,然而对于这种方式,存在因环境因素、测量误差等不可避免的问题使得无人车不能避开障碍。因此,在这种无人车不可避免地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如何减少碰撞损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防撞条是一种当物体接触到防撞条时,防撞条产生一种电信号,然后由控制系统处理后阻止碰撞的继续发生;然而,现有的防撞条大多只存在橡胶与金属片构成,而现有的防撞条的橡胶结构常常容易在使用时轻微的碰触防撞条不能够触发电信号,除此之外,现有的防撞条两端皆被封闭,导致防撞条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被隔开,内部呈封闭式结构,从而当障碍物体与防撞条发生碰触时,因内部的空气被封闭而使防撞条的金属片不能够随着外部的碰触移动,所以现有的防撞条的敏感性较低,使得碰撞损失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无车人发生碰撞时减少碰撞产生的损失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包括车架和连接杆,还包括防撞装置,所述的防撞装置包括受力装置、触发装置和导线,受力装置包括前表面、支撑条和弹性弧B,触发装置包括中表面、后表面和弹性弧A;车架的前端设置有两根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与车架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防撞装置的后表面连接;前表面和中表面依次设置在后表面的前方,前表面、中表面与后表面互相平行且三个表面垂直于水平面;在中表面和后表面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A,在前表面和中表面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B,且在前表面和中表面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条;中表面和后表面分别与一根导线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条、中表面和后表面采用金属材料。中表面和后表面采用金属材料的作用在于可以通电,当碰撞产生时中表面和后表面接触后能够形成一个回路,同时产生一个信号,当无人车的控制系统接受到该信号时就紧急制动,减少碰撞的损失;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橡胶为支撑结构,在碰撞发生时碰撞条所受到的力会发生不定向的偏移或者是力对橡胶做功导致橡胶弯曲从而损失了碰撞发生的推力,使得碰撞条不能检测到碰撞的发生或者延迟接收到碰撞发生的信号,而在本技术中,支撑条采用金属材料的作用在于使前表面因碰撞所产生的推力直接经过支撑条传递到中表面时损失的推力减少,从而增大了装置的敏感性。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表面、弹性弧A和弹性弧B采用橡胶材料,其作用在于当无人车与障碍物发生碰撞时,弹性弧A与弹性弧B为弧形结构,减少了力的损失,从而提高了防撞条的敏感性。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弧A为圆弧形,在其任意一端设置有凹槽,后表面的两端与弹性弧A的凹槽配合固定起来,弹性弧A的另一端与中表面通过粘合固定起来,其作用在于能够增大弹性弧A两端连接的后表面和中表面的牢固性,同时增加防撞条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弧B也为圆弧形,但弹性弧B所对的圆心角小于弹性弧A所对的圆心角,前表面的两端与弹性弧B的凹槽配合固定起来,弹性弧B的另一端与中表面通过粘合固定起来,其作用在于能够增大弹性弧B与两端连接的中表面和前表面的牢固性,同时弹性弧B所对的圆心角小于弹性弧A所对的圆心角,使得当无人车发生碰撞时弹性弧B在随着前表面运动时弹性弧B的变化较小,不会过多的损失推力,增大了防撞条的敏感性。进一步地,所述的弹性弧A与弹性弧B的弧面上设置有若干个小孔,其作用在于使得防撞条内部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产生流通,当碰撞发生时不会影响前表面和中表面的移动。进一步地,前表面与中表面的相邻两面设置有若干个凹槽,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与前表面和中表面的凹槽配合,固定在两面之间;其作用在于能够将支撑条固定,当碰撞发生时支撑条不会在中表面上发生滑动,能够将推力完全作用于中表面上,推动中表面运动与后表面接触。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杆为中空结构,两根导线分别放入一根连接杆的内部,其作用在于能够将两根导线置于连接杆内部,防止导线裸露在外界发生损坏从而导致碰撞发生时无人车的系统不能接受到防撞条的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的防撞装置的外形可为直线形或圆弧形或圆形,其作用在于能够根据无人车的实际情况或者无人车的行驶情况来设置防撞条的长度和形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防撞装置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使得防撞条的敏感性大大增加,从而进一步地减少了无人车发生碰撞时所产生的损失。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防撞条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架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弹性弧A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弹性弧B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车架,2-防撞装置,3-连接杆,4-前表面,5-支撑条,6-中表面,7-后表面,8-弹性弧A,9-弹性弧B,10-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包括车架1和连接杆3,还包括防撞装置2,所述的防撞装置2包括受力装置、触发装置和导线10,受力装置包括前表面4、支撑条5和弹性弧B9,触发装置包括中表面6、后表面7和弹性弧A8;车架1的前端设置有两根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连接杆3的下端与防撞装置2的后表面7连接;前表面4和中表面6依次设置在后表面7的前方,前表面4、中表面6与后表面7互相平行且三个表面垂直于水平面;在中表面6和后表面7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A8,在前表面4和中表面6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B9,且在前表面4和中表面6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条5;中表面6和后表面7分别与一根导线10相连接。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条5、中表面6和后表面7采用金属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前表面4、弹性弧A8和弹性弧B9采用橡胶材料。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弧A8为圆弧形,在其任意一端设置有凹槽,后表面7的两端与弹性弧A8的凹槽配合固定起来,弹性弧A8的另一端与中表面6通过粘合固定起来。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弹性弧B9也为圆弧形,但弹性弧B9所对的圆心角小于弹性弧A8所对的圆心角,前表面4的两端与弹性弧B9的凹槽配合固定起来,弹性弧B9的另一端与中表面6通过粘合固定起来。所述的弹性弧A所对的圆心角为180°,呈半圆弧形状,所述的弹性弧B所对的圆心角可设置为40°-150°,呈弯月弧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包括车架(1)和连接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装置(2),/n所述的防撞装置(2)包括受力装置、触发装置和导线(10),受力装置包括前表面(4)、支撑条(5)和弹性弧B(9),触发装置包括中表面(6)、后表面(7)和弹性弧A(8);/n车架(1)的前端设置有两根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连接杆(3)的下端与防撞装置(2)的后表面(7)连接;前表面(4)和中表面(6)依次设置在后表面(7)的前方,前表面(4)、中表面(6)与后表面(7)互相平行且三个表面垂直于水平面;在中表面(6)和后表面(7)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A(8),在前表面(4)和中表面(6)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B(9),且在前表面(4)和中表面(6)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条(5);中表面(6)和后表面(7)分别与一根导线(10)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包括车架(1)和连接杆(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撞装置(2),
所述的防撞装置(2)包括受力装置、触发装置和导线(10),受力装置包括前表面(4)、支撑条(5)和弹性弧B(9),触发装置包括中表面(6)、后表面(7)和弹性弧A(8);
车架(1)的前端设置有两根连接杆(3),连接杆(3)的上端与车架(1)连接,连接杆(3)的下端与防撞装置(2)的后表面(7)连接;前表面(4)和中表面(6)依次设置在后表面(7)的前方,前表面(4)、中表面(6)与后表面(7)互相平行且三个表面垂直于水平面;在中表面(6)和后表面(7)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A(8),在前表面(4)和中表面(6)的中间设置有弹性弧B(9),且在前表面(4)和中表面(6)的中间设置有若干支撑条(5);中表面(6)和后表面(7)分别与一根导线(10)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支撑条(5)、中表面(6)和后表面(7)采用金属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前表面(4)、弹性弧A(8)和弹性弧B(9)采用橡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无人车的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勋熊才千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坦途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