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11169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其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铸坯缓冷、轧制和钢板堆冷工序;所述转炉工序:终点碳氧积控制在0.0025%,转炉出钢采用Al脱氧;所述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600℃,25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36小时、28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48小时;所述钢板堆冷工序:钢板在冷床时间≤50分钟,并且钢板下线堆冷温度≥300℃;钢板呈金字塔形状堆垛,并且堆垛高度≤1m,堆垛使用高温苫布遮盖,堆冷时间≥16小时。本方法工艺流程取消了常规RH、VD真空处理,通过铸坯与钢板均进行缓冷来达到降低成品板材中氢含量的目的;具有流程短、成本低、合格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所得钢板内部质量良好、性能优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黑色冶金制造
,尤其是一种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中厚板广泛应用于各类重要设施或构建关键部位,通常在高层建筑结构、桥梁、锅炉压力容器以及船舶等领域应用广泛,对于中厚板的探伤性能严格要求。确保钢板内部质量合格,探伤合格对中厚板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探伤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和射线检测,其中超声波探伤在中厚板检测时被广泛应用。通常钢铁生产企业通过炼钢过程真空处理来保证钢板的内部质量,从而达到探伤合格。真空处理包括RH、VD等,从流程上来说,增加了一道工序,造成生产周期长;从成本上来说,耗能增加,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品质量好的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铸坯缓冷、轧制和钢板堆冷工序;所述转炉工序:终点碳氧积控制在0.0025‰,转炉出钢采用Al脱氧;所述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600℃,25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36小时、28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48小时;所述钢板堆冷工序:钢板在冷床时间≤50分钟,并且钢板下线堆冷温度≥300℃;钢板呈金字塔形状堆垛,并且堆垛高度≤1m,堆垛使用高温苫布遮盖,堆冷时间≥16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转炉工序中,出钢后吹氩气≥3min。本专利技术所述中厚板的厚度为35mm~80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取消了常规RH、VD真空处理,通过铸坯与钢板均进行缓冷来达到降低成品板材中氢含量的目的,从而达到探伤合格。本专利技术具有流程短、成本低、合格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所得钢板内部质量良好、探伤合格≥99.3%、性能优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所适用的探伤钢板的化学成分如下(wt):C0.12%~0.16%、Si0.25%~0.30%、Mn1.30%~1.45%、P≤0.015%、S≤0.010%、Nb+V+Ti≤0.0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方法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铸坯缓冷、轧制和钢板堆冷工序;各工序工艺如下所述。(1)转炉冶炼工序:终点碳氧积控制在≤0.0025%,转炉出钢采用Al脱氧,出钢后吹氩气≥3min,目的是为了去除大型脱氧夹杂产物,改善钢水内部质量。(2)LF精炼工序:精炼采用钙处理,对Al2O3类夹杂进行改质处理,钙处理后软吹时间8~15min。(3)连铸工序:连铸工序采用电磁搅拌+重压下耦合工艺,电磁搅拌电流380±5A、频率5±0.5Hz,重压下总压下量35±2mm,从而达到了改善铸坯低倍偏析,改善铸坯内部质量。(4)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为600~700℃;铸坯码放整齐,25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36小时、28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48小时;通过对不同厚度铸坯缓冷时间的约束,达到去除铸坯中气体氢含量,缓冷后铸坯中氢含量≤10ppm。(5)轧制工序:采用两阶段控轧+轧后控冷工艺,控轧厚度2~3倍钢板厚度,终轧温度为800~830℃;终冷温度660℃~700℃,得到35mm~80mm厚的钢板。(6)钢板堆冷工序:钢板在冷床冷却后下线堆冷;钢板在冷床时间32~50分钟;并且钢板下线堆冷温度为300~460℃;钢板及时下线目的是保证下线钢板的温度,使得氢在高温下释放效果更明显。堆冷时,钢板呈金字塔形状堆垛整齐,避免头尾裸露造成钢板局部探伤不合;堆垛高度≤1m,堆垛使用高温苫布遮盖,堆冷时间≥16小时;对于裸露钢板使用高温苫布遮盖来保证内部氢的释放效果,保证钢板探伤合格。实施例1:本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具体如下所述。转炉冶炼工序:终点碳氧浓度积为0.0025‰,转炉出钢1/4时开始加入铝铁脱氧,出钢后吹氩搅拌3min。LF精炼工序:精炼后期进行钙处理,对Al2O3进行改质处理,软吹时间12min。连铸工序:浇铸成250mm厚度铸坯,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参数设置电流380A、频率5Hz,重压下总计压下量35mm。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600℃,同样尺寸规格的5块铸坯整齐码放一垛位,缓冷时间36小时;缓冷后铸坯中氢含量7ppm。轧制工序:控轧厚度105mm,终轧温度830℃,终冷温度700℃;轧制成35mm板材。钢板堆冷工序:在冷床时间50min后,下线堆冷温度380℃,堆垛高度0.35m,并且使用高温苫布遮盖16小时后,拆垛进行剪切。本实施例所得中厚板的化学成分为:C0.12%、Si0.25%、Mn1.30%、P0.012%、S0.007%、Nb+V+Ti=0.04%,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得中厚板的质检超声波探伤结果满足国标I级,力学性能见表1。实施例2:本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具体如下所述。转炉冶炼工序:终点碳氧浓度积为0.0024‰,转炉出钢1/4时开始加入铝铁脱氧,出钢后吹氩搅拌5min。LF精炼工序:精炼后期进行钙处理,对Al2O3进行改质处理,软吹时间15min。连铸工序:浇铸成280mm厚度铸坯,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参数设置电流385A、频率5.5Hz,重压下总计压下量33mm。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680℃,同样尺寸规格的5块铸坯整齐码放一垛位,缓冷时间48小时;缓冷后铸坯中氢含量9ppm。轧制工序:控轧厚度100mm,终轧温度800℃,终冷温度660℃;轧制成50mm板材。钢板堆冷工序:在冷床时间42min后,下线堆冷温度400℃,堆垛高度0.60m,并且使用高温苫布遮盖18小时后,拆垛进行剪切。本实施例所得中厚板的化学成分为:C0.16%、Si0.30%、Mn1.45%、P0.013%、S0.08%、Nb+V+Ti=0.03%,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所得中厚板的质检超声波探伤结果满足国标I级,力学性能见表1。实施例3:本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具体如下所述。转炉冶炼工序:终点碳氧浓度积为0.0022‰,转炉出钢1/4时开始加入铝铁脱氧,出钢后吹氩搅拌8min。LF精炼工序:精炼后期进行钙处理,对Al2O3进行改质处理,软吹时间13min。连铸工序:浇铸成280mm厚度铸坯,连铸过程电磁搅拌参数设置电流375A、频率4.5Hz,重压下总计压下量37mm。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700℃,同样尺寸规格的5块铸坯整齐码放一垛位,缓冷时间50小时;缓冷后铸坯中氢含量10ppm。轧制工序:控轧厚度180mm,终轧温度810℃,终冷温度670℃;轧制成80mm板材。钢板堆冷工序:在冷床时间32min后,下线堆冷温度460℃,堆垛高度0.80m,并且使用高温苫布遮盖20小时后,拆垛进行剪切。本实施例所得中厚板的化学成分为:C0.14%、Si0.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铸坯缓冷、轧制和钢板堆冷工序;/n所述转炉工序:终点碳氧积控制在0.0025%,转炉出钢采用Al脱氧;/n所述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600℃,25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36小时、28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48小时;/n所述钢板堆冷工序:钢板在冷床时间≤50分钟,并且钢板下线堆冷温度≥300℃;钢板呈金字塔形状堆垛,并且堆垛高度≤1m,堆垛使用高温苫布遮盖,堆冷时间≥16小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成本短流程保探伤中厚板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铸坯缓冷、轧制和钢板堆冷工序;
所述转炉工序:终点碳氧积控制在0.0025%,转炉出钢采用Al脱氧;
所述铸坯缓冷工序:铸坯下线温度≥600℃,25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36小时、280mm厚度铸坯空冷缓冷时间≥48小时;
所述钢板堆冷工序:钢板在冷床时间≤50分钟,并且钢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强尹绍江郑治秀臧淼张阔斌杨小龙薛强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中厚板材有限公司唐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