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0117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分别通过开关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5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路实现对输入电压的高低压检测,当电压大于或低于电路的设计要求时,产生触发信号使得三极管Q2导通或不导通,有效提高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A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circuit which can realize high and low voltage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用电产品中,尤其是宽电压范围(即限定了最低电压和最高电压的电压范围)的用电使用过程中,电压输入过低或电压输入过高,都有可能造成产品无法使用,甚至于,可能会因为输入电压过高而导致过压击穿或产品损坏,因此,电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不够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过一种能够提高电源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过压保护电路。对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开关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分别通过开关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5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稳压管ZD1、电阻R5和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输入电压,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至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通过电阻R4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还包括电容C56,所述电容C5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所述电容C56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压检测电路包括稳压管ZD2、电阻R7和三极管Q3,所述稳压管ZD2的阴极连接至输入电压,所述稳压管ZD2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高压检测电路还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电路包括MOS管Q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栅极,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至输出电源,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栅极。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容C1和电容C2,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开关电路还包括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漏极,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开关控制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等设计,在电路上实现了对输入电压的高低压检测,当电压大于或低于电路的设计要求时,电路产生触发信号使得三极管Q2导通或不导通,进而来实现其保护作用,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不易造成损坏,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源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优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包括:开关电路1、开关控制电路2、低压检测电路3和高压检测电路4,所述低压检测电路3和高压检测电路4分别通过开关控制电路2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1,所述开关控制电路2包括三极管Q2、电容C5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1,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3和高压检测电路4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如图2所示,本例所述低压检测电路3优选包括电阻R4、稳压管ZD1、电阻R5、电容C56和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输入电压,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至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通过电阻R4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容C5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所述电容C56的另一端接地。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本例所述低压检测电路3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输入电压低于设计的最低电压值9.5V时,ACC_IN的输入电压经过二极管D1、电阻R5和稳压管ZD1,所述稳压管ZD1的输出经过电阻R4、电阻R3、电容C5和三极管Q2后,三极管Q2的基极电压低于0.7V,三极管Q2无法导通,这时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电压为高电平,MOS管Q1处于闭合状态,供电中断。基于不同元件厂家生产的元件可能存在差异,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可对图2中各个元件的参数稍作调整。如图2所示,本例所述高压检测电路4优选包括稳压管ZD2、电阻R7、电阻R6和三极管Q3,所述稳压管ZD2的阴极连接至输入电压,所述稳压管ZD2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7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阻R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本例所述高压检测电路4的工作原理如下:当B+_IN的输入电压超过设计的最高电压值时,电压经过稳压二极管ZD2、电阻R7和电阻R6,三极管Q3的基极电压为0.7V,三极管Q3导通,这时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为低电平,三极管Q3处于闭合状态,供电中断,该三极管Q3的后级也停止工作,进而能够有效的保护产品不被高电压烧毁。如图2所示,本例所述开关电路1优选包括MOS管Q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栅极,所述MOS管Q1的源极连接至输入电源,所述MOS管Q1的漏极连接至输出电源,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栅极。如图2所示,本例所述开关电路1还优选包括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电容C1的一端和电容C2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源极,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电容C3的一端和电容C4的一端分别连接至所述MOS管Q1的漏极,所述电容C3的另一端和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本例通过开关控制电路2、低压检测电路3和高压检测电路4等设计,在电路上实现了对输入电压的高低压检测,当电压大于或低于电路的设计要求时,电路产生触发信号使得三极管Q2导通或不导通,进而来实现其保护作用,确保产品的正常使用,不易造成损坏,因此,可以有效提高电源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综上所述,本例通过电路的合理设计,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分别通过开关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5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分别通过开关控制电路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开关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2、电容C5和电阻R3,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至所述开关电路,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电容C5的一端和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和高压检测电路相连接,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和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4、稳压管ZD1、电阻R5和二极管D1,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输入电压,所述二极管的阴极通过所述电阻R5连接至所述稳压管ZD1的阴极,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通过电阻R4连接至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检测电路还包括电容C56,所述电容C56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稳压管ZD1的阳极,所述电容C56的另一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能够实现高低压检测的过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检测电路包括稳压管ZD2、电阻R7和三极管Q3,所述稳压管ZD2的阴极连接至输入电压,所述稳压管ZD2的阳极通过所述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铁杨海声黄俊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时利信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