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及变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0992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09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包括中空的绕线轴,绕线轴的两端形成有第一挡板、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上位置相对的两侧形成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上垂设有一排初级引脚,第二安装部上垂设有一排次级引脚,第二挡板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保持间隙的辅助绕线钩。本方案通过在初级引脚的上方设置辅助绕线钩,因此在次级线圈的线头连接到次级引脚前,可以先将线头缠绕到辅助绕线钩上,再连接至次级引脚,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增加安规距离,并且,不需要在线头处套套管以防止锡焊的爬行距离,由于省去了套套管的过程,因此整个绕线过程可以自动化进行,而不需要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效率极大的改善。

Framework and transformer for automatic wi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及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件领域,尤其是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及变压器。
技术介绍
变压器(Transformer)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主要构件是初级线圈、次级线圈、绕线骨架和铁芯(磁芯)等,其在各种场合中均有应用,因此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繁杂,很少有固定的规格,大都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而订制。随着电子组件小型化、薄型化的发展趋势,变压器的整体结构也设计的越来越小,这就造成变压器绕线骨架的也需要相应变小,在一种绕线骨架中,如附图1所示,包括骨架100、线圈200、铁芯300,在骨架100的一个挡板的两侧设置初级引脚400和次级引脚500,但是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的间距往往刚刚满足安规距离要求,因此在将次引脚与次级线圈连接前,需要在次级线圈的线头处套设套管以防止后续线头与次级引脚的锡焊的爬行距离导致初级引脚和次级引脚的安规距离不满足要求,由于需要在线圈的线头区域绕套管,无法通过自动化设备将套管套在线头上,必须使用人工套套管,从而导致加工效率低,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绕线轴(1),所述绕线轴(1)的两端形成有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2)上位置相对的两侧形成第一安装部(21)、第二安装部(22),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垂设有一排初级引脚(4),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垂设有一排次级引脚(5),所述第二挡板(3)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保持间隙的辅助绕线钩(6)。/n

【技术特征摘要】
1.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绕线轴(1),所述绕线轴(1)的两端形成有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所述第一挡板(2)上位置相对的两侧形成第一安装部(21)、第二安装部(22),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垂设有一排初级引脚(4),所述第二安装部(22)上垂设有一排次级引脚(5),所述第二挡板(3)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处于同一侧的两个保持间隙的辅助绕线钩(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上形成一将其等分成两个部分(211、212)的长缺口(213),所述第一安装部(21)的外端面处形成有一组短缺口(214),每个短缺口(214)位于相邻两个初级引脚(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朝向第一引脚的端面处形成有一组凸台(215),每个凸台(215)与除两侧的初级引脚外的其他初级引脚中的一个位置对应,且每个凸台(215)位于初级引脚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化绕线的骨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安装部(21)的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岳儒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祥崴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